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全文請見破報網站 http://pots.tw/node/6057 且看台港年輕人的母親、母雞與母國-《隔離?大母雞》裏的小歷史劇場 文/陳韋臻 今年從紀錄片《牽阮的手》、書籍《走過》,又或者是上一期陳界仁手中的一疊文獻手 稿,一脈勁道在我們眼前拉出的是建國百年前夕,上一輩人如何以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方 式,重新面對歷史的力量;而對我來說,像是種命定或者脫序,這回面對由洪節華、洪 珮菁兩個年輕劇場工作者所自行編、導、演的《隔離?大母雞》,貼著大中國標籤內部族 群戰爭的記憶,以舞臺上放置的兩朵靈魂,試圖探索「放手」或「執念」的未來。這部 戲面對歷史,是更大也更小了,大在兩位工作者想望的是放大兩則戰爭作為普世的語境, 小則在於,我們的年紀從來就不允許我們真正站在那些歷史現場,以致於戰爭的相關細 節在這部戲中,明顯地「失真」了……但說到底,到底什麼才是「真」呢? 後歷史裡的大母雞與小靈魂 上述所言,是我第一次看完《隔離?大母雞》排戲的想法。主要原因在於《隔離?大母雞》 中,兩位分別來自港、台的年輕劇場工作者洪節華、洪珮菁,站在三十歲左右的年紀, 試圖由二二八與六四事件作為引子,從田野、資料研究的起點,以母雞為歷史裡中國的 隱喻,進入人類戰後面臨的情感與生命處境。然而,就在看完排戲後,與兩位演員訪談 的過程中,來自香港的洪節華一句:「那麼不忘記的人又是怎樣呢?」語調透露出的強 韌和執著,搭配著她前一刻演出時哭泣著叫喊:「你可以理解一個母親無緣無故失去兒 子的心情嗎?……我拿著他的照片到處找,活的死的,沒人領的,泡在海裡的,在雜草 中的屍體……」我突然非常不適切地想起歷史的虛構性這回事:二二八、六四事件中, 那些忘記的、不忘記的人們,都有權力為自己虛構出一段歷史的詮釋;而我們這些從未 踏入歷史現場的這一代,怎麼在面對這些歷史時似乎就成了一種原罪?(此外,我又有 什麼權力說出「失真」二字?) 於是,率先地,我必須說,這部戲倘若在現下應當被嚴肅的態度去面對,原因正是後現 代的荒謬、虛構與片段,給了這一切瞎子摸象接近歷史的狀態一個包容的空間;然而, 兩位演員從田野調查、編戲、導戲到演出的態度,至少呈現也承諾了,即便我們距離那 個時間點如此之遙,但在乎的心情與情感可並非虛構。更甚,當我們就是成長於這個( 無論是歷史或現代的)「後」氛圍中,這個「後」才是真正介入了我輩如何被形塑與影 響的過程之鑰。 在此情形下,來自香港,歷經六四事件與1997香港回歸的洪節華,與台灣出生,「我的 歷史課本裡面從來不交代二二八,很大一塊歷史我其實是不知道」的洪珮菁,從去年在 新加坡相遇,共同參與一場關於戰爭的劇場創作後,繼續進入屬於兩地的戰爭思索中; 而兩人在真實生活中,面對歷史的態度差異,就成了《隔離?大母雞》劇中角色的原型。 洪珮菁說道:「我們到底要用什麼角度去看鎮壓這件事情?像我的年紀,其實二二八已 經不在了……但我身邊許多四十幾歲的人,他們的憤恨是真實的,也是我這一輩的 人身上不存在的……」相較於經歷六四事件,在香港回歸那一刻落淚、「真的是看不到 未來」的洪節華,兩人面對當時同一個中國底下的「內戰」,實際上有著記取或脫逃的 兩種態度,也成就了劇中始終不肯放手的母親,以及渴望遺棄過往的兒子(或者其他人 的兒子)這兩個靈魂的交手。月台上,每個夜晚是否離開,又因著什麼原因而尚未離開 的劇情糾結,呈現的是年輕一輩究竟如何選擇什麼態度來面對自身歷史的過程。結合了 田野研究過程中,面對受難者家屬的經驗,以及台港兩地數個月依賴電子郵件和電話融 合劇本的理解、詢問、爭執和妥協,再到二十天緊密編劇、排戲、導演的困難,《隔離 ?大母雞》講述的從來就不是大中國歷史的樣貌,而是「隔壁的大母雞」在這些人身上 ,究竟遺留下了什麼,以及,你/妳又選擇了什麼路徑往下走。 -- Only thing to do is jump over the moon http://www.pixnet.net/siray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1.161 ※ 編輯: sirayaa 來自: 118.165.11.161 (09/0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