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齣無邊浪漫的意象京劇 紀慧玲 (轉載自PAR 2005.5月號) 國光劇團新編京劇《三個人兒兩盞燈》是齣無邊浪漫之作。 十餘場景,滾動式換幕與淡出淡入、疊疊映映的場次更替手法, 讓這齣意境本就十分幽柔的情感戲更添縹緲情致。 散了戲,好幾幅畫面深印心田,比如後宮宮女縫衣、梅妃隱身紗幕後翦影、 廣芝與雙月交疊伴坐、湘琪下腰落井、眾宮女哭喊爹媽、 出宮後眾宮女尋覓親人……,多不勝數。 作為「戲曲」歌舞敷演只是手段,劇情或唱腔才是重點, 這齣新戲卻讓人留下這麼多「畫面」回味,宛若「意象劇場」(vision theatre), 實為異數。而這正是這齣戲成功與成就之處。 「戲肉」無著,節奏輕快 以風格論,《三個人兒兩盞燈》上半場如同抒情散文,曲文只在勾描人物心境, 情節幾無推衍;相反地,下半場出現衝突、動機、劇情推進,編導回復戲劇手法。 以結構論,同樣地,由於上下半場迥然不同的敘事基調, 這齣戲直可一分為二,瞻前顧後,關連可有可無,觀者也就自取所需,各自詮釋。 然而,也正因為若有若無的聯繫,讓這齣戲擁有流動本質供導演發揮, 往往一個情節、情緒、動作淡淡上場,才一瞬間,新的情節、情緒、動作緊接發生。 編劇不把劇情停格在說理敘事的篇幅與節奏裡,也不停留在內心情感的描述裡太久, 節奏是輕快的,甚至是跳閃的,但情感發乎自然,合乎人性,毫無阻澀, 這樣的節奏讓人讀出了劇作家的年輕心性,也讓人隨之釋出戲曲沈重慣性。 看了戲,自問一句:「戲肉」在哪裡?竟然無從回答。 沒有幾塊沈甸甸的「戲肉」充實,這齣戲竟可以成立,再說一次,實為異數! 散文式的篇章,連繫與推動全篇的不是主角雙月縫製征衣寄情, 最後被唐皇賜婚的戲劇情節,而是貫穿全劇的抒情心境描寫。 而讓這通篇抒情一氣呵成的,原始構想及佈局編劇趙雪君、曲文填寫者王安祈教授、 導演李小平,三人想法做法一致,合作成功,功不可沒。 類似這樣,編、導充分掌握彼此意念,為彼此加分的,並非沒有, 但國光劇團歷來新編戲就這齣最成功,堪為典範。 王安祈教授的曲文尤其令人句句叫好,寫出了本色,又文采絕佳。 網路虛擬世代的新風格之作 《三個人兒兩盞燈》曾令人聯想起大陸黃梅戲《徽州女人》,同樣著重心境描寫, 戲劇動機與情節推展極微,《徽州女人》結構與曲文如果用徽州古宅比擬, 仍是黑白分明、大塊面處理的,而《三個人兒兩盞燈》卻絕對是網路虛擬世代 養成的新一代語言寫手寫出的新風格之作,那重重疊疊畫面、快速短暫的對話情節, 受電影、網路、新世代小說影響之深,已是「戲曲之外」的另一個故事了。 七月一日‧新舞台加演 (奇怪,我轉錄了三次都失敗,只好用暫存檔) (希望明天不要看到四篇出現) -- 我帶你看山看水,賀蘭山不醉不歸,仰天長嘯金鐏對,望眼中原飲千杯。 放三十功名、不過塵土灰飛,共遊八千里路、回首但笑雲月追, 任他等閒間年年歲歲,只問白頭于飛、故人相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