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inktako 信箱] 爺爺您回來了 活生生喜劇 西安小學生以頌詩方式歡迎連戰夫婦訪問,一段《爺爺,您回來了!》演出, 成為有趣的熱門話題。 【記者紀慧玲/報導】 劇場人看「笑」果 荒謬錯置引來哈哈一笑 複製太多就「很無聊」 上月西安後宰門小學學生為了歡迎校友連戰訪問,特別在歡迎台上演出了一段《爺爺 ,您回來了!》,獨特的朗誦口語及誇張的手勢表演,經過電視的一播再播,迅即成為台 灣最熱門的話題,感覺敏銳的商人還用在手機鈴聲上,相互的推波助瀾之下,網路上也是 議論紛紛,甚至引起對岸網友的不滿。 從文化層面來看,「爺爺,您回來了!」絕對是兩岸文化差異的具體對比之一,從喜 劇情境來說,因為時空不同,讓人感到荒謬錯置,因而可笑。不過,仔細想想,台灣人你 笑的是誰?「龜笑鱉無尾」,半斤八兩,台灣的「表演」文化也不怎麼高明,很會寫諷刺 喜劇的編劇紀蔚然就說,台灣的電視更好笑,「每天打開電視都好笑」。 因時空錯置而好笑 戳破疏離的歷史感 中央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表演文化論述甚多的編導雙才周慧玲說,「爺爺您回來了! 」把一種「很疏離的歷史感」戳破,拉到現實。這種疏離,一方面是台灣自己的記憶,過 去也曾有過的歷史場景,但已很遙遠;另一方面是關於中國的想像,本來以為兩岸現代化 文明已相當接近,卻猛然發現對方仍如此傳統、落伍,「露餡了」,因而發笑。 周慧玲說,喜劇的基本心理狀態是,「讓觀眾感覺自己比演員高明」,相對地,悲劇 讓觀眾感覺低下、謙卑。台灣觀眾看「爺爺您回來了!」免不了有某種優越滿足感,優越 自己文明進步,也優越自己脫離了某種恐怖壓抑的年代。不過她擔憂,對岸不太能理解我 們對這句話及其演出好笑的背後複雜原因,如果只認為是政治人物拿來操作嘲諷、對立,那 就讓台灣人背了黑鍋,對西安那群小朋友更是無辜傷害。 她說,台灣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很快把歷史消化掉,變成符號,從而複製、商 品化、消解化。「爺爺您回來了!」變成手機鈴聲的各式商品就是一例。所以她說,嘲笑 「爺爺您回來了!」只是簡單娛樂與消遣,倒也不必太過認真,更不要掉入政治人物的把 戲裡。 非關意識型態對立 趣味還是主要因素 最擅長演喜劇的李國修說,他自己看這段演出時,也是「超級哈哈大笑」。他說,「 不相容的兩者,合理地連結」就會有「笑」果,歡迎式選用詩歌朗誦大禮,是合理連結, 一群來自台灣的人跟西安仍用的傳統歌功頌德誇張儀式放在一起,就是不相容的兩者。他 說,不合時宜是主要原因,表演缺乏「真實性」、「真情度」是另外原因。但他不認為台 灣嘲諷這段演出帶有意識型態對立,「趣味還是主要因素」。他自己編導的《京戲啟示錄 》演出一段樣板戲時,觀眾也笑到不行,李國修說,「我寫的時候是很嚴肅的」,沒想到 時空因素,只換得觀眾哈哈大笑。 他還提醒一窩蜂抄襲這段演出的人注意著作權,「不要以為中國人好欺負」! 國內大型活動重要編導、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這段演出爆紅理由非常 簡單,就像年輕人口中的「恐龍」,極盡誇張、虛偽,「過去台灣也曾有過的」居然重回 現實,時空錯置一定好笑。他舉李國修說過的另一例子,早晨做早操可以強壯筋骨,如果 廚師幫雞「拉筋」,好不好笑?就是這種時空錯亂造成的荒謬造成喜劇效果。 電視劇演成新樣板 台灣不必去笑別人 同樣擅寫喜劇的紀蔚然已經對這段演出有點倒胃口。他說,「台灣可以不必再笑了」 ,那些抄襲、衍生的一大堆產品也可以停止了,因為「已經是老套再老套」。他說,「爺 爺您回來了!」手勢腔調都太樣板,難怪台灣人看了會笑,但「台灣自己也沒多高明」; 就在日前,他陪女兒參加演講,有人「講到一朵花,還是比了一朵花的姿勢」。「某些角 落,常會停留在久遠年代」,台灣卻很快把這些好玩的東西立刻消費掉,複製太多,「很 無聊」。他回頭又把台灣再批評一番,「為什麼不笑自己」,電視連續劇尤其可笑,表演 方式已成另一新樣板,想笑,看看自己就好。 【2005/05/09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2.186 ※ 編輯: pinktako 來自: 192.192.12.186 (05/09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