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81900517.html 藝術外一章-年輕藝術家的打拚精神—客廳即工廠 2011-08-19 中國時報 【朱宗慶】  就像台灣的工具機業在中部地區形成一個完整且緊密的產業聚落,許多不起眼的廠 房,竟蘊藏著追求頂級機械工藝的靈魂,文創工作者也常常隱身於城市的窄巷狹弄,孜孜 矻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以精密機械業比喻文創工作或許顯得突兀,但那種經過時間的淘 洗而產生的卓越傳統和競爭優勢,包括堅韌、創新、品質、靈活有彈性等,是各專業領域 所具備與自我砥礪的美好價值。  「曉劇場」是由三位年輕藝術家共同經營的劇團,從九十四年創立至今,除了每年 推出的年度製作外,四年前在自己的藝文空間推出小巧精緻的「曉戲節」,主要是把演員 個人的生命故事轉化為鮮活的戲劇作品,並以低票價來推廣藝術活動,希望吸引更多觀眾 進劇場看戲,享受生活中的瞬間感動。  曉劇場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巷弄間,老公寓裡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 、工作、做藝術創作;地下室是排練和演出的地方,約二十坪大小,演員和觀眾的情緒就 在這侷促的空間裡,透過節目彼此交融觸動,溫馨又動人。不同於一般劇團觀眾大部分是 年輕人,他們的觀眾還包括了社區居民與銀髮族。  一個規模小、缺人脈和經費的劇團,把看似劣勢的處境,翻轉成為各種的可能與機 會,還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在房租相對低廉的萬華找到合適的空間,團員平時與附 近商家、住戶頻繁互動,里長甚至成為劇團的推廣大使,邀請社區老人來看戲;傳統社區 有著城市中少見的濃郁人情,只要誠懇、腳踏實地在社區生活,居民的反應和回饋往往超 出預期,同時也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創造新的文化認同。  曉劇場就這樣站穩了腳步,現在每年有四十幾場的演出,經費勉強打平,雖仍拮据 ,必須打工和以戲養戲,但他們已自認幸運。在台灣,有許多像這樣不到三十歲的藝術家 與文創工作者,憑藉著「客廳即工廠」的打拚精神,在城市各角落成立樂團、舞團、劇團 和工作室,他們面對種種艱辛與挑戰,卻仍懷抱熱忱與夢想,期待有朝一日,努力與創意 能被看到,不過,真正能生存下來的恐怕不多。  《文創法》的實施,對文創產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政府和企業的投資已有法源 與獎勵措施,然而,人才培育和人文養成教育更是重要,才能讓文化藝術真正向下扎根、 全民推展;也因此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人才及顧客的投入,讓我國的文創產業產值提升 ,進而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向外行銷的能力。從事文創工作是需要養分滋養的,有播種就會 看到豐收。因為從實務上,我們常可看到一些優秀的新銳團體或個人,只要政府與民間願 意投資就會有創造成功的可能。但也別忽視一些沒票房,卻有著滋養多元聲音與文化深度 的創作,因為他們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文化主流。現今許多活躍的藝文團體及文創工作者, 都有著青澀顛簸的草創期。  台灣真的不缺充滿創意、熱愛文化藝術的年輕人,缺的可能是呈現的機會和一個讓 他們自在悠遊的創作環境。當他們把生活、生命全壓在理想上,幹勁、勇氣令人欽佩,卻 也讓人心疼,無論是短期的促進供需關係活絡,到長期的帶動產業價值鏈,每個環節都有 不同的問題待解決,不是一頭栽下去,持續堅持及努力就可竟全功,畢竟客觀條件也很重 要。  文化創意融入在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裡,是生活美學、生活態度,是深刻的生活體 驗。如果精密機械業的產業聚落是個啟示,文創的發展應該更有潛力形成一個有機聚落, 包括上中下游的供應鏈、完整的行銷網絡和暢通的社群溝通管道、蓬勃多元的需求市場等 ,因為它就是一個關乎生活文化的產業,是個帶給人幸福的產業。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42.43
shinehouse:9月初夏日微涼夜話就在社區地下室裡的曉劇場藝文空間 08/19 19:28
shinehouse:舉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襄盛舉。 08/19 19:28
shinehouse:更多資訊可參考http://tinyurl.com/3slt96e 08/19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