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reich (loving stranger)》之銘言: : : 推 owenx:台南人劇團屬於現代都會?您似乎忽略了台南人劇團對台南和 12/01 12:17 : : → owenx:閩南語戲劇的推廣和耕耘喔~最早用用閩南語演莎士比亞的就是 12/01 12:18 : : → owenx:台南人劇團,青年劇場也為南部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創造了 12/01 12:18 : : → owenx:一個學習和發表的機會。近年來比較多現代劇本是因為蔡柏璋等 12/01 12:18 : : → owenx:台大戲劇系的畢業生加入,而且再說劇團總是要營收的。 12/01 12:19 : : → tuhsiaofu:台南人劇團的前身-華燈劇團是台語相聲劇起家的 12/01 12:24 : : → tuhsiaofu:風鳥之旅、青春球夢、帶我去看魚、鳳凰花開、一年三季 12/01 12:25 : : → tuhsiaofu:都是很有在地味道或是實驗性的劇目 12/01 12:25 : : → tuhsiaofu:即使到安蒂岡妮、莉西翠妲、終局都是以台語發音 12/01 12:27 : : → tuhsiaofu:台南人劇團近十年的來作品雖然都會化,但有強烈的實驗性 12/01 12:28 : 感謝兩位版友的指點 : 在下對台南人劇團的認知的確只停留在近來的幾齣戲 : 前陣子在華山看K24,才知道他們在莎士比亞戲劇的耕耘 : 對於前身「華燈劇團」更一無所知 : 受教了! : 但對比台南人劇團近來風格的轉變 : 似乎也呼應在下所提出的文化與在地的適配性觀點 : 例如,K24、木蘭少女、Re-turn不易被台南本土接受 台南也是有不少會去看戲年輕人啊... 「不易被台南本土接受」...這... 這樣的說法對台南有失公正吧? : 搬上來台北之後,環境、思維及演員的更迭,先前的台語風格能否在台北再現呢? : 即使操作類似劇碼,風味應該也有所不同了吧 : 當劇團風格已然改變,所在地的搬遷似乎也無可避免了 : 最後我承認,台南的消費人口及藝文傾向,目前無法成為台南人劇團的有力支撐  「李維睦表示,「台南人」目前一年約有三、四部戲演出,由於技術、創作人員及演員多 在台北,每次表演,從排練到正式演出,一票人從台北搭車南下,車資加上飯店住宿費, 每次都要好幾十萬元;如果換成重心在台北,在台南的基本成員只有二、三人,北上開支 較少,是思考將「台南人」北移的原因之一。」 除了政府補不補助 對台南/南部從事相關領域的人員來說 這點更是直接打了很重的巴掌 為什麼台南/南部沒辦法提供合乎劇團需求的專業人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6.148.59
bonkers:光看南部學校的戲劇科系就知道了吧@@ 12/01 14:02
bonkers:以前中山開設劇場學程,教表演的老師還是找羅北安老師下來 12/01 14:04
chingGTW:最後兩句話涵蓋範圍已經遠遠不只 補助兩字了 12/01 14:22
tuhsiaofu:點頭 12/01 14:27
owenx:不知道我兩年前做的春秋大夢四年後能不能實現==>高雄在大東 12/01 15:19
owenx:藝文中心、衛武營、屏東演藝廳及六堆文化園區、甚至是流行 12/01 15:21
owenx:音樂中心陸續完工後,能不能徹底整合中山劇藝、南大戲劇和 12/01 15:21
owenx:樹德表藝等大學戲劇系學生扎根南臺灣,為南部劇場界大換血。 12/01 15:22
owenx:但是就我跟文建會副主委和高雄文化局長幾次訪談的結果, 12/01 15:23
owenx:看來南台灣的劇場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2/01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