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11-11-27 旺報 【文/劉小令(兩岸劇場工作者)】 要作夢,還是先來看看在中國做夢的成本結構好了,這幾年由於物價與地價飆漲,在北京 跟上海等一線城市做戲的成本翻了不止三番,如場租,北京一般座位200至400人的黑匣子 小劇場(如國話先鋒劇場、九劇場、蜂巢劇場之類的),現在演出一個晚上的時段場租約 為人民幣6000至8000,如果按照台灣劇場的工作模式,進場搭台3天、演出3至4天的習慣 ,一個小劇場一周用下來,光是場租就約人民幣4萬至5萬,是台灣的3到4倍。有些大劇場 的對外場租更是年年高昇,如可容納兩千七百人的北展劇場,現在場租對外報價是一個演 出時段要人民幣十萬,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都沒有這麼嚇煞人的價錢。  作夢的成本與代價  後台行政宣傳方面的成本也高得嚇人,如果是涉外演出單位,要弄到一個「可以公 開宣傳售票演出」的報批許可,少說也要4、5000塊,而宣傳方面,光開一個記者會也是 所費不貲,可不像在台灣,演出前找個下午,印一下新聞稿、排一兩個片段,頂多整理出 一些贊助的物料當伴手,讓十個手指頭也可以數得出來的大報大電視台記者來採訪就完了 ;在中國,每個記者都是要拿實打實的車馬費的,基本數是人民幣3百,有些電子媒體還 得文字與攝影記者分開給,算算開一次記者會的成本,少說也都要人民幣1萬塊錢起跳。  林林總總加起來,光是場租與宣傳成本就佔去2分之1強,所以中國本地的小劇場演 出,通常都得兩週起跳(約10至12場左右),而且一開始就得規劃2輪以上的演出場次, 加上壓低演員費用(如果是一般的話劇演員,一場演出費約為人民幣400至600百,是台灣 普通劇場的2分之1左右,不過另計排練費用),加上贊助與包場,才能勉強考慮回收,更 別說如果是台灣團隊,光是機票、住宿、加上比中國貴的演出費用,成本比本地成本演出 高上兩倍,演出場次還多半只能3、4場,場子好不容易才捂熱,人就要走了,相關主角在 當地市場知名度又不高、沒有台緣,算起來是非常賠本而且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北京 自己的演出都已經多到爆炸,每年藝術院校的畢業生都苦於龐大的成本而辛苦找出頭天, 我們還笨笨地引進外來品種搶市場,某程度實在是很顧人怨的事。  京滬劇場 熱鬧發聲  可是我們作了,還作了不只1年、1次。講到底,不過就是想要努力搭台讓自己被看 見。  但,某程度其實人家並不缺戲。  這幾年由於中國經濟爆炸式興起,各地瘋狂掀起蓋劇場熱潮,民間各式演出公司也 應運而生,光是北京一地,據專做網路戲劇評論的寬度網統計過,去年平均每1.5日就有 一個新的小劇場作品產出,而據人民大學出版社以票務在線、中演票務通、永樂票務等主 流售票系統上的資訊統計,每天晚上,不包括演唱會等在娛樂消費光譜上具排擠性質的產 品,也不包括音樂劇舞蹈等,光是所謂話劇的大小劇場的演出,就同時有30檔左右。  隨手整理京滬兩地最近公開發佈的話劇節目預告單(剔除了作為特例的上海當代國 際戲劇節和北京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其中所謂的消費型話劇幾乎佔總量3分之2,這些消 費型話劇,主打有搞笑喜劇、懸疑驚悚劇和現代情感劇。這方面,上海更是厲害,超過八 成,北京則佔一半。 顯然,話劇舞台也是中國這個速食時代和高壓都市社會的一個縮影 和折射。  這種情景同樣殘酷地投射在作品創作上面。儘管兩地話劇劇本原創率超過一半(上 海同樣低於北京),但其中接近9成就是前文所述的消費型作品,上海和北京同樣差異明 顯,上海原創作品裡接近8成是搞笑喜劇,情感類不到2成,而北京幾乎是搞笑喜劇與情感 劇平分天下。  會有這樣的現象,主因還是因為劇場這件事,在中國市場上並非嚴肅的文化欣賞, 而某程度只不過是娛樂消費的選項之一,想想,對於大城市中飽受工作壓力、交通壓力困 擾的都市人,還能期望他們花錢進劇場圖甚麼呢?除了圖一樂、圖一哭之外,再要他們動 腦子思考,實在是創作者太奢侈的任性了。  當然,同時也不乏遍地開花的各式大小戲劇節,但多數還是歌功頌德的大型煙火, 如今年北京市東城區做的一個所謂的戲劇文化獎,主辦方拿了幾百萬補助,找了一堆非主 流劇場跟民間演出公司,出了所謂的場租跟宣傳但不給演出費,有的分票房有的不分(端 看演出團隊的強硬程度),因為想充人場,還不經演出團隊同意,就私自找團購網站合作 ,票價壓低到38塊人民幣1張,搞亂市場秩序以後,最後人人通通有獎,搞了個如同小學 畢業典禮的頒獎完事。  不過,在這樣的烽火連天中,還是有人在努力犯傻,幫真正想要好好創作的新生代 尋找合理的曝光可能。  孟京輝的青戲節 可觀  孟京輝,這個允稱中國最會操弄市場、製造話題的導演,在每年幾乎都有兩個大型 製作、4至6個小型製作、創下自己的戲同時在全球八地巡迴的紀錄,同時還經營一個4百 人左右的蜂巢劇場時,仍然持續作著北京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一路至今已經 第4屆,規模也從首屆的19檔戲,演變成今年10多個國家參展、超過50檔戲、總場次將近 兩百場的大爆炸。  相較於亞維儂、愛丁堡的昂貴參演條件,青戲節提供的條件已經算是相當友善,青 戲節提供的劇場多半已算是北京比較主流的小劇場,如國話先鋒劇場、九個劇場等,今年 甚至為導演黃盈的《黃梁一夢》喬到了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場地,演出團隊不僅不需支付 這些劇場的場租與相關報批行銷成本,本地原創劇目約可有人民幣11萬5至2萬的補助,而 涉外團隊就統一提供食宿與接送,外國團隊的演出與差旅費用則由青戲節出具正式邀請函 ,讓團隊自行運用與報批。  台灣劇場優勢 何處?  青戲節從去年開始,孟京輝就帶著一些30歲上下的年輕導演,跟亞維儂開始建立雙 向交流模式,今年的模式是7月時先帶著6組作品去亞維儂,以China Kisses作為整體形象 主軸,然後在當地演出時挑選成本規模合適的作品,9月時邀請回來青戲節演出,而在團 隊去亞維儂時,還動員分批志願者一起在亞維儂露營遊行,在宣傳與記錄上做得相當完整 ,相較於台灣團隊規模近似、行銷操作卻淪於各自為政的狀況,不得不佩服孟京輝的動員 能力相當驚人。  雖然每年其中運作難免混亂,孟京輝看得遠算得長,欲當武林盟主的野心也十分明 顯,但無可諱言,在同等地位的華人導演中,他這幾年實打實地經營青戲節、給年輕人舞 台的作為,的確有其扶植後進的實際價值,北京現今活躍的青年導演如邵澤輝、趙淼、黃 盈、胡曉慶等人都是每屆青戲節的常客,而他們在青戲節上發表的作品,幾乎都會在後續 落地進行更多場次的商演,邵澤輝在首屆青戲節發表的《在變老之前遠去》連演4年、場 次破百,可見青戲不光只是大家湊熱鬧,更有降低青年導演研發成本的實際功效。  這樣的模式也漸推展至內陸與二線城市,如成都新成立的唯一一家民營小劇場八點 空間,近來也舉辦了與成都雙年展合作的首屆國際戲劇節,邀請的皆是北京青戲節中展演 的劇目,青戲節某程度作為北京小劇場較具品質保證的研發中心,江湖地位幾可確立。  而反觀台灣,與孟京輝具有相仿江湖地位的創作者,不是苦於生計,就是忙著包辦 大型工程,鮮見主動扶持新一代拓展市場者,如最近引起極大爭議的表坊,其子團外表坊 時驗團此前4次進北京與青島演出,都不是表坊主動進行,也不是前陣子來台的蓬蒿劇場 創辦人王翔所宣稱的「數度操作」,都是民間相關人士協調操作,付出極大引進成本,而 這些引進工作,也都非1、2年所能見效,至今相關操作單位還因此負債累累。  在光譜上,我們還有位置嗎?  而這些成本,不見得能回收,為甚麼?  因為老實說,我們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少了。  再拿外表坊舉例,筆者曾引進其劇目《暗殺Q1!Go》與《雲淡風輕》,前者在頗受 好評後,的確有在北京工作的台灣人試圖以北京當地演員本地化,但票房不佳,後者則是 被觀眾評為通俗情感劇,更難拓展後續商演可能;台灣的創作者的確在創意上目前還有一 點領先優勢,但演員的基本功相較中國演員就差一大截,而面對中國市場,很多笑點與關 切點難以接地氣,若要耗費比較大的成本引進好作品,就得跟投資或是贊助者談市場,但 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發展演的階段,創作者又難以放下文化高度的身段,這種賠本生意誰要 作?講得現實點,如果戲有極高的商業價值與大腕人脈如《瘋狂電視台》,中國演出商早 就捧著錢上門了。  最近北京最火的文化娛樂事件,當是小成本(約人民幣千萬左右)的電影《失戀三 十三天》,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中異軍突起,票房已經過億,大勝同期由台灣導演林書宇 、陳正道等執導的其他合拍片,在眾人的評論中,我看到這麼一段:「過去十年,對中國 電視劇來說,就是去港台化的十年。今年,一頭一尾,《將愛情進行到底》與《失戀三十 三天》,正式拉開國片與台港片隔斷臍帶的序幕。本土。本土在最基本的概念中,其實就 是去港台化,放棄一堆港台演員演繹大陸本土故事的扭曲『市場衝動』。讓大陸的主創人 員更為順利去直接呈現在這個時空中的情感沈澱。這個情感沈澱一方面是說這個時空的人 有著怎麼樣的欲求,另一方面是主創對於自己的本土有著怎麼樣的想像性。」  這雖然是講電影,但在劇場同樣列為娛樂消費選項的中國,這個評論亦是警鐘。別 自以為是了,我們一點都不牛逼,如果我們還真覺得自己絕對牛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3.152
ogawabass:怎麼不敢提這次亞維儂的台灣團演出票房跟口碑遠勝中國? 11/27 23:53
preich:樓上指現狀,原文談可能發展,好些觀點確值得思考! 11/28 02:17
owenx:一樓,如果你跟台灣政客一樣只看的到現在看不到未來, 11/28 22:45
owenx:台灣的劇場界就要跟政治一樣沒有未來了XD 11/28 22:45
clarice3:台灣團體在亞維儂有好的回應那是經過多久的經營? 12/02 13:55
clarice3:一樓的知道剛開始的時候台灣團體的票房有多慘嗎? 12/02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