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來源: Pubu焦點話題 http://i.pubu.tw/1aYsfGi 2013年7月2日凌晨3時34分,李國修因大腸癌病逝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享年58歲 。臨終前他留下這段話:「感謝所有朋友、戲迷及家人對屏風表演班的支持,在人生的舞 台上,這是我的最後一次謝幕,我留下了27個劇本,請你們細細品味我的戲劇人生,天德 教師尊無形古佛,將帶領我走向另一個舞台,在那裡我會認真虔心修行編導演,繼續堅持 我的最愛:開門、上台、演戲。」 戲劇是李國修的最愛,回首劇場26年,李國修寫下27部劇本,這27部劇本淬鍊近百萬字即 將由印刻文學集結成《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於7月8日問世,特摘取李國修在戲劇作品集的 自序與讀者一同分享並懷念這位戲劇界的一代宗師。 一九八六年十月六日,屏風表演班創建。 我必須承認,我有包袱。一開始我以為做劇場就該承接前人的使命~劇場是嚴肅的、劇場 是深沉的、劇場是探索思想的殿堂、劇場是不能提供娛樂的殿堂、劇場是與觀眾鬥智的場 域、劇場是不能做讓觀眾看得懂戲的場域、劇場是批判政治亂象的最後一塊淨土……。 於是,那個年代小劇場的作品內容,多半都是嚴肅、沉悶、闡述思想、批判政治、嘲諷時 事。有些作品內容甚至已經漫無主題、不知所云。是的,我也承接了這樣的包袱。創團作 品首演之後,我必須承認我很沮喪。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在劇場做戲?為什麼要在劇場做 一齣讓觀眾看不懂的戲?看著觀眾搖頭嘆息地走出劇場,我的心情是低落的、不安的、自 責的……。 自己下手寫劇本 在那個年代,我找不到一個劇本書寫格式的範例,也找不到關於編劇技巧的工具書。我只 能硬著頭皮、鼓足勇氣,走進書房、攤開稿紙,寫了屏風第二回作品《婚前信行為》。我 想像即將新婚的妻子在婚前去找他的前男友,最後一次求歡以結束這段難忘的戀情。不巧 ,前男友的老友來送喜帖,赫然發現他的新嫁娘也在現場。 藉著這個作品,我試著向實驗劇場劃清界線。我要說一個故事,我以為觀眾進劇場,至少 他們可以看見一個故事、一個可能與他成長經歷有關的故事。但我承認我還有包袱,我似 乎不由自主地在戲裡灌進了一點故作批判社會的主題。在故事中,我刻意讓準新娘在中途 脫離劇情,硬逼兩位男主角對社會不公不義現象表態,演出因而暫停,劇情因此而停滯。 三個演員不能解決與本劇無關的社會亂象,最終他們還是回到劇情裡演完了他們的故事。 《婚前信行為》發表之後,我依然忐忑不安,我知道,我的故事說的並不完整,劇中的角 色並不真實可信。 並不擅長說故事 一九八二-一九八四年,我在華視小燕姊(張小燕)主持的《綜藝100》裡演短劇,也編劇。一九八 五年,我與顧寶明合作《消遣劇場》綜藝節目,身兼短劇編、導、演,這樣的背景是我在 屏風創作喜劇的養分,有其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是,我的喜劇就是很好笑,我有瘋狂的想像力、我有許多荒謬的點子、我喜歡運用各 種看似平淡無奇的元素,重組成充滿趣味與諧謔的喜劇情境。缺點是:沒有深度、主題薄 弱、人物缺少靈魂、思想、欲望甚至目標。 屏風第三回作品《三人行不行I》、第五回作品《民國76備忘錄》、第六回作品《西出 陽關》、第七回作品《沒有我的戲》、第九回作品《三人行不行Ⅱ:城市之慌》、第十三 回作品《民國78備忘錄》等,在屏風的作品,他們共通點是︱每一齣戲都沒有一個完整 的故事。 坦白說,我還不知道如何組織一個好故事,我還沒有能力說一個超過兩小時的長篇故事。 創團前三年我只能發揮編導喜劇的專長,在小劇場裡搬演,也戲稱自己在小劇場裡練功。 我練導演功、也練編劇功。在小劇場裡,我的導演調度處理過一面觀眾席、兩面觀眾席、 三面觀眾席。在編劇部份,我不斷地探索喜劇的可能性、演員面對角色創造的最大極限。 於是在一齣戲裡,一人飾演多角,成為我作品的特色,在編劇技巧的自我修練中,竟也無 心插柳地走出自己的風格。其中,最令我自豪的部分是:堅持原創。我認為選擇一個翻譯 劇本演出,是便宜行事,是二手創作。我自信創作的素材就在身邊,就在自己腳踩著的這 片土地上。 玩出自己的規則 我是摩羯座,我很守法、我很守規則。做任何事之前,我總想知道規則是什麼?遊戲怎麼 玩?在遊戲中的危險程度是什麼?遊樂場到底有多大?當我熟悉了整個遊樂場的環境、我 玩遍了所有的遊戲、我深入瞭解了規則的原理之後,我成為最不守規則的人。我決定自闢 一個遊樂場,建立起自己的規則,我邀請大家進入我的遊樂場展開一場驚奇的旅程。 我破壞了規則,建立自己的規則,在我的作品中,逐漸顯現我人格上這樣的特質。誰規定 劇本創作,只能獨立成個體?我硬是創作了《三人行不行》系列一~五集;風屏劇團系列三部曲加李修國外傳《女兒紅》;誰規定在劇場的演出結束後,才能 謝幕?我在《莎姆雷特》裡,硬是把幕放在戲的開始。 誰規定鏡框式的舞台就該墨守成規,框架成一個場景情境的場域?我在《六義幫》裡就要 去除兩邊的翼幕,讓故事在舞台上任意穿梭。魔羯就是這樣─認識規則、遵守規則、破壞 規則,建立自己的規則。目的只有一個字─「飛」!自由自在地飛! 改劇本像拆鬧鐘 第十一回作品《半里長城》,是屏風創團兩年半之後,首度登上大劇場的作品。《半里長 城》風屏劇團首部曲,這齣戲中戲裡有兩個故事,一是風屏劇團團員的分崩離析、兒女私 情;一是呂不韋由商從政的稗官野史。劇本的結構原型部分,靈感源自於《沒有我的戲》 。 回憶起童年,記得在小學三年級某一個周日,我好奇地拆開了一只鬧鐘,我想研究內部的 機械構造究竟是什麼樣的零組件,可以讓分針、時針移動,還會響鈴?一個下午將近五個 小時。最終,我無法組裝成原樣,桌子上多了一些小齒輪、彈簧片。我知道這只鬧鐘不會 再響,第二天上學也足足遲到一個小時。 兩個禮拜之後,我再度拆開那只鬧鐘,我不相信它會毀在我的手裡。同樣也是五個小時, 少年的我,才知道「皇天不負苦心人」這句話的真諦。鬧鐘復活了!只是響鈴的聲音比從 前的音量低了一倍,我深深地憶起當時在組裝時手心不停地冒汗。 完成了《半里長城》裡的《萬里長城》劇本時,我知道我不會讓戲就這麼平鋪直述地演完 。我不安分、我不守規則,我在書房裡,想像讓自己回到了小劇場、讓自己回到了童年, 我要無拘無束、我要拆鬧鐘,我十分用力地拆解了《萬里長城》的劇本,重新組裝成情境 喜劇《半里長城》。我努力地找到了自己編劇的方法,找到了自己說故事的方式,我愈來 愈喜歡把簡單的人、事、景、物、情,搞成複雜的結構,原來和我童年拆鬧鐘的個性相關 。 我深信一個好的戲劇作品,應該具備四個精神:一、對人心現象的呈現及反省。二、對人 性的批判或闡揚。三、對人性的挖掘及程度。四、技巧與形式的講究。在我面對每一個作 品創作前,一定會有一個念頭閃過腦海──什麼先行? 也可以說原始靈感來自何方?是感動?是一首歌?一幅畫?一種情境?我的每一齣戲靈感 來源都不盡相同,創作每一齣戲,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所投入的情感也愈加濃郁,從創 作中也逐漸梳理出自己的信仰。每齣戲有了靈感之後,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為什麼要 寫這齣戲?二、這齣戲跟這個時代有什麼關係?這幾年我更聚焦在作品裡呈現生命的故事 述說生命的故事 一九九六年屏風十周年推出《京戲啟示錄》,是我創作旅程中的轉捩點作品。平心而論, 在《京》戲之前,我的作品多是純屬虛構,純賴想像力完成的故事,直至四十而不惑的我 ,才驀然回首我的前半生,尤其在屏風那十年裡,我僅只是透過作品表達我對生活的看法 及態度,也可以說那些作品故事鮮少涉及我自身成長經驗。 創立屏風後,我攜家帶眷、拉班走唱了十年,回首故往,泫然淚如雨下。原來,做劇場那 股拚鬥的傻勁,全是源自於我父親對我的影響,我感受到了那股傳承的精神與壓力。我坦 然自省、我勇敢面對,懷著虔誠與虛心的態度,我認真地面對了「生命」。 我開始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傳承的意義以及堅持走自己的路是面對人生惟一的執著!在 《京戲》劇本落筆之前,我哭掉了兩盒面紙,我也預知多年以後,我將為母親寫一個故事 《女兒紅》。自《京戲啟示錄》以後,我也開始學會在舞台上更深刻地呈現生命的故事。 當我在組合鬧鐘,我相信鬧鐘會讓我修復的時候,我的手心會冒汗;當我落筆寫下讓我悸 動不已的劇本時,我的手心也會不斷地冒汗。這些劇本是:《西出陽關》、《京戲啟示錄 》、《三人行不行Ⅳ─長期玩命》、《我妹妹》、《婚外信行為》、《北極之光》、《女 兒紅》、《好色奇男子》、《六義幫》。 二○一三年,屏風表演班將邁入第二十七年,踏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感謝印刻協力集結了 我二十七個劇本,將之付梓面世。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感謝王月、Sven、妹子和我的家 人,感謝吳靜吉、張小燕、林懷民、陳玉慧、張大春、廖瑞銘、紀蔚然,感謝指導、協助 我創作的親朋好友,感謝在我劇本裡出現的每一個人物。 如果你要問我,在這二十七個劇本裡,你最滿意的作品是那一個?我的回答從來沒有改變 過:「我最滿意的作品是下一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