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arthScie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果想準確測量地震來臨的時間只能做估計, 要知道強度就必須要知道他的能量有多大, 由於巨大的能量一旦散開來就會產生波動, 如果等波動出現,那麼地震也就沒有辦法阻止了, 而要知道地震的出現首先必須要知道能量, 在廣泛的地層,要如何確知能量呢? 又有沒有辦法將能量轉換利用,讓他變的對我們, 不是一種傷害呢? 首先必須知道能量如何傳動? 首先考量物質的固態液態氣態,能量如果藉由物質 那麼一定是波動的震動。 如果是在無物質的真空中, 那麼就一定是電磁波ㄉ傳送。 將一支鐵筷放入火中,另一端的手,將因熱的波動而漸漸熱起來 感覺到熱,可是這個方法不好,誰會有空在地表插那麼多金屬棍子 (需原子排列整齊的東西就行了)所以這個方法不好。 那麼何不利用掃瞄ㄉ方法呢? 我們在海中探詢物體利用聲納的方法,而將海改為地層, 又要如何探測能量呢?探測出能量又要如何把能量消減 讓他不會繼續累積形成地震呢? 首先, -- 我以為離開,可以讓我不再想你、忘記你, 卻讓思念更加沈澱在我心中, 我向那飄游的浮萍,任由時間將我帶走, 盲目不停的工作,至少可以讓我暫時忘ㄌ思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9.91.104.108 > -------------------------------------------------------------------------- < 作者: hsufrank (松韻之聲) 看板: EarthScience 標題: Re: [問題] 地震大預測 時間: Sun Sep 21 13:19:27 2003 ※ 引述《kitty18 (手賤,寵物撐死ㄌ)》之銘言: : 如果想準確測量地震來臨的時間只能做估計, : 要知道強度就必須要知道他的能量有多大, : 由於巨大的能量一旦散開來就會產生波動, : 如果等波動出現,那麼地震也就沒有辦法阻止了, : 而要知道地震的出現首先必須要知道能量, : 在廣泛的地層,要如何確知能量呢? 就我所知,準確預測地震最重要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規模大小。 目前包括GPS、InSAR、井下、微震、重力、磁力、電磁測勘...都指向同一個目標, 就是如何準確預測災害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規模。 透過以上種種監測技術,我們可以計算出能量,但沒人敢打包票正確無誤。 很令人扼腕的是,因為變化的因素太多太複雜,目前地震預測依然只是幻想。 : 又有沒有辦法將能量轉換利用,讓他變的對我們, : 不是一種傷害呢? 地震的能量嗎?我們連地震何時發生都不知道了,如何去利用它的能量呢? : 首先必須知道能量如何傳動? 地震能量以地震波傳遞,這是所有地震學教科書在開頭就清楚闡明的。 至於傳遞到空氣中造成電磁波的變化,這是屬於大氣科學的範疇。 : 首先考量物質的固態液態氣態,能量如果藉由物質 : 那麼一定是波動的震動。 : 如果是在無物質的真空中, : 那麼就一定是電磁波ㄉ傳送。 : 將一支鐵筷放入火中,另一端的手,將因熱的波動而漸漸熱起來 : 感覺到熱,可是這個方法不好,誰會有空在地表插那麼多金屬棍子 : (需原子排列整齊的東西就行了)所以這個方法不好。 : 那麼何不利用掃瞄ㄉ方法呢? : 我們在海中探詢物體利用聲納的方法,而將海改為地層, : 又要如何探測能量呢?探測出能量又要如何把能量消減 : 讓他不會繼續累積形成地震呢? 一些科學家過去曾做過實驗,利用注入液體到地層內的方法使斷層易於滑動, 因而產生小地震來將大地震的能量釋放。 然而這個試驗最後還是被放棄,因為不實用。 在地震矩規模中,規模n+1比規模n的地震大32倍, 換句話說,想消滅一次規模7的地震,必須製造32次規模6的地震來釋放能量。 冒昧問一下,這位同學是不是物理系的呢?思考的方式很物理。 可惜的是,地震學跟物理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地震學本質上是一門觀測的科學, 從觀測的結果來逆推發生的原因,而不完全依靠理論邏輯的推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7.50.248 > -------------------------------------------------------------------------- < 作者: kitty18 (手賤,寵物撐死ㄌ) 看板: EarthScience 標題: Re: [問題] 地震大預測 時間: Sun Sep 21 15:28:56 2003 ※ 引述《hsufrank (松韻之聲)》之銘言: : ※ 引述《kitty18 (手賤,寵物撐死ㄌ)》之銘言: : 地震的能量嗎?我們連地震何時發生都不知道了,如何去利用它的能量呢? 你考慮倒過來了,是先有地震的能量慢慢累積,超過地層負荷才斷裂形成地震, 這個時間發生時沒人能測量,你應蓋站在能量的立場來看,因為能量釋放後可能還會 在能量釋放,也就是餘震。 : 至於傳遞到空氣中造成電磁波的變化,這是屬於大氣科學的範疇。 我只是說明能量的傳遞方式,卻不是說地震用這種能量方式來傳遞。 (需原子排列整齊的東西就行了) : 一些科學家過去曾做過實驗,利用注入液體到地層內的方法使斷層易於滑動, : 因而產生小地震來將大地震的能量釋放。 : 然而這個試驗最後還是被放棄,因為不實用。 : 在地震矩規模中,規模n+1比規模n的地震大32倍, : 換句話說,想消滅一次規模7的地震,必須製造32次規模6的地震來釋放能量。 即使是不規則的原子排列(如地層),依然可以在能量巨大時,形成波動傳遞, 但是排列整齊的原子,傳遞速度會更快,就樣導熱度與導電度一樣。 : 冒昧問一下,這位同學是不是物理系的呢?思考的方式很物理。 : 可惜的是,地震學跟物理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地震學本質上是一門觀測的科學, : 從觀測的結果來逆推發生的原因,而不完全依靠理論邏輯的推導。 很多東西不須要分門別類太清楚,融會貫通其實還是一種,只是因為東西越來越多, 為了方便學習研究,才分門別類。如果能一理通,萬理明,那麼就不會有什麼差別。 用能量來解釋確實不容易,因為他是無形的。 如果以一顆石頭投入水塘來說明會比較簡單,石頭投入水面引發波紋代表地震, 我們無法知道何時會有石頭投入,地震預測的前幾秒幾分鐘,可是卻可以試著 把水抽走,減少,或製造更快的傳遞提前預告,正如你所說的要利用可能還不行,可是 我們不是掌握了核能,(將來能掌控ㄉ能量越來越大)而且現在地球上到處充滿著廢熱能 ,影響著我們的天氣,我們改造ㄌ自然,也被迫面臨我們自己改造的自然,如中國大陸許多 大河上的人造垃圾都可以淹死人。地球底下熱對流永遠的進行著,永遠提供著板塊運動所須 要的動能、能量,要將這熱對流消掉或地球停止轉動更難(獲許將來有可能),但是要發現 快變形的板塊,離我們 -- 大鵬展翅奔千里,樹上高踞疑不動; 麻雀力飛遇遽風,仍思大鵬無進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9.91.104.108
bfgs:為什麼最後幾個字都不見啦? 推 140.112.56.89 09/21
Lezone:我想是複製貼上的吧 ^^1 推 140.112.56.105 09/21
tbso:請作者貼上吧^^ 推 140.112.56.79 09/21
> -------------------------------------------------------------------------- < 作者: hsufrank (松韻之聲) 看板: EarthScience 標題: Re: [問題] 地震大預測 時間: Mon Sep 22 12:50:24 2003 ※ 引述《kitty18 (手賤,寵物撐死ㄌ)》之銘言: : ※ 引述《hsufrank (松韻之聲)》之銘言: : : 地震的能量嗎?我們連地震何時發生都不知道了,如何去利用它的能量呢? : 你考慮倒過來了,是先有地震的能量慢慢累積,超過地層負荷才斷裂形成地震, : 這個時間發生時沒人能測量,你應蓋站在能量的立場來看,因為能量釋放後可能還會 : 在能量釋放,也就是餘震。 原來您意思是要利用正在累積中的地震能量,抱歉我誤會了。 那麼我想請問一下,您可知道地震能量是如何累積的呢? 板塊運動的張裂與擠壓在地層中形成張應力、壓應力與剪應力,應力的累積才形成能量。 我們都清楚知道火力、核能、水力發電的能量轉換模式, 那我想請問您要如何將應力累積的能量轉換成我們可用的能量? 另外,就一般的主震-餘震地震序列而言,主震一次就把所有累積的能量釋放完畢, 之後餘震只是錯動過後、斷層上下盤為了調整至穩定位置而產生的。 : : 至於傳遞到空氣中造成電磁波的變化,這是屬於大氣科學的範疇。 : 我只是說明能量的傳遞方式,卻不是說地震用這種能量方式來傳遞。 : (需原子排列整齊的東西就行了) : : 一些科學家過去曾做過實驗,利用注入液體到地層內的方法使斷層易於滑動, : : 因而產生小地震來將大地震的能量釋放。 : : 然而這個試驗最後還是被放棄,因為不實用。 : : 在地震矩規模中,規模n+1比規模n的地震大32倍, : : 換句話說,想消滅一次規模7的地震,必須製造32次規模6的地震來釋放能量。 : 即使是不規則的原子排列(如地層),依然可以在能量巨大時,形成波動傳遞, : 但是排列整齊的原子,傳遞速度會更快,就樣導熱度與導電度一樣。 嗯,傳遞速度會更快。然後呢?恕我不是很懂您的意思。 更何況,地底下的岩層本身就是anisotropic,非均向性的,這是一個既存的事實, 您要如何改變地層的原子排列? : : 冒昧問一下,這位同學是不是物理系的呢?思考的方式很物理。 : : 可惜的是,地震學跟物理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地震學本質上是一門觀測的科學, : : 從觀測的結果來逆推發生的原因,而不完全依靠理論邏輯的推導。 : 很多東西不須要分門別類太清楚,融會貫通其實還是一種,只是因為東西越來越多, : 為了方便學習研究,才分門別類。如果能一理通,萬理明,那麼就不會有什麼差別。 是的,不過我只是說出地震學的特質。 研究一個學門,如果無法先瞭解它的特質就貿然以自身的學識加以推論, 就研究的觀點來說是有危險的。 : 用能量來解釋確實不容易,因為他是無形的。 : 如果以一顆石頭投入水塘來說明會比較簡單,石頭投入水面引發波紋代表地震, : 我們無法知道何時會有石頭投入,地震預測的前幾秒幾分鐘,可是卻可以試著 : 把水抽走,減少,或製造更快的傳遞提前預告,正如你所說的要利用可能還不行, 用水波來代表地震波本身就不正確。第一,介質水是均勻的;第二,液態無法承受剪力; 第三,石頭投入水中是一瞬間的,但地層受應力的作用是在地震發生前就持續很久的。 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阻止應力的累積,但現實上來說人類缺乏阻止板塊運動的力量。 : 我們不是掌握了核能,(將來能掌控ㄉ能量越來越大)而且現在地球上到處充滿著廢熱能 : ,影響著我們的天氣,我們改造ㄌ自然,也被迫面臨我們自己改造的自然,如中國大陸許多 : 大河上的人造垃圾都可以淹死人。地球底下熱對流永遠的進行著,永遠提供著板塊運動所須 : 要的動能、能量,要將這熱對流消掉或地球停止轉動更難(獲許將來有可能),但是要發現 : 快變形的板塊,離我們 您說的沒錯,人類技術不斷進步,使我們能將各種能源化為己用。 但就目前來說,欲將地殼累積的能量轉換成我們所用,仍是遙遠不可及的。 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新能源的使用、又可減少地震災害,的確是很吸引人的想法~ 但我只是提出您的論點中不合理之處。 或許將來真的有一天這個夢想能實現也不一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5.229.32 ※ 編輯: hsufrank 來自: 140.115.229.32 (09/22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