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qtaro (無人島是到不了的!)》之銘言: : ※ 引述《Redfield (創造未來)》之銘言: : : 說自愛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不能跟"自私"相混淆 : 可否告知我這句話的出處? @_@ : 剛剛努力翻閱 TMS 的 index,硬是找不到這句話 >_< : (WN 在 index 中甚至沒有 "selfish" 這一詞條) : 就我自己讀 Smith 的體會 : 他不認為 self-love/interest 總是值得佳許的 : 反倒認為它是人行為的一種本性,倒不一定是美德 : 自愛/自利在某些情況下好,其他情況下壞 : 所以,重要的是:如何組織人類社會,以求誘使這種本性走上正途 : 即,如何設計 incentive mechanism 的問題。 : 所以 Smith 關於人自愛、人自利的論斷是一個哲學人類學的命題 : 這個命題可以表述如下:人對他人的關心強度,與他人跟自己的距離呈反比關係 : (命題中比較麻煩的字眼是「強度」跟「距離」,Smith 講得是含含糊糊) : 此論斷並非道德命題……Smith 的道德命題倒是功利主義,只不過他並不如 : 正統功利主義,要極大化「效用」,而更要極大化「財富」。 原來如此..... 前文那句源自卷七第二篇第三章,論美德存在於仁慈之中的體系 不過文中沒有明顯訊息,我是自己推論的 有個段落開頭這麼說: 自愛是一種從來不會在某種程度上或某一方面成為美德的節操 ......它只是一種無害的品質,雖然它不應該得到稱讚,但也不應該受到責備 可是接著又這樣: 人們所做的那些仁慈行為,雖然具有根源於自私自利的強烈動機 但因此而更具美德 字面上好像有點矛盾 所以只能臆測,如果要說是美德,應該是看"整體社會作用的結果"吧(跟前文上一句連著) 也就是雖然動機中性,但有好結果的話,便值得讚揚 看起來似乎跟馬基維利式的德行有點像: 政策良窳不在其優越性,而是要從結果判定;如果成效不彰,就是無德 (結局的道德性勝過於用心良善) 不過是穿鑿附會了啦 事實上,我等開學後才會去好好讀《君王論》 後來倒回去看卷二第二篇(論正義與仁慈)第一章 ......不愧是倫理學教授,好抽象,我又再度陷入混沌狀態了 雖然有舉忘恩負義的例子,還是無法掌握 @___@ -- 搞經濟的人包羅萬象,什麼樣的牛鬼神蛇都有: 一個哲學家(A.Smith),一個瘋子(C.Fourier),一個牧師(R.Malthus), 一個證券經理商(D.Ricardo),一個革命家(K.Marx),一個貴族(Saint-Simon), 一個審美者(J.S.Mill),一個懷疑論者(T.Veblen),與一個流浪漢(H.Georg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6.101.150 ※ 編輯: Redfield 來自: 218.166.101.150 (08/11 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