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dfield (創造未來)》之銘言: : ※ 引述《qtaro (無人島是到不了的!)》之銘言: : : 可否告知我這句話的出處? @_@ : : 剛剛努力翻閱 TMS 的 index,硬是找不到這句話 >_< : : (WN 在 index 中甚至沒有 "selfish" 這一詞條) : : 就我自己讀 Smith 的體會 : : 他不認為 self-love/interest 總是值得佳許的 : : 反倒認為它是人行為的一種本性,倒不一定是美德 : : 自愛/自利在某些情況下好,其他情況下壞 : : 所以,重要的是:如何組織人類社會,以求誘使這種本性走上正途 : : 即,如何設計 incentive mechanism 的問題。 : : 所以 Smith 關於人自愛、人自利的論斷是一個哲學人類學的命題 : : 這個命題可以表述如下:人對他人的關心強度,與他人跟自己的距離呈反比關係 : : (命題中比較麻煩的字眼是「強度」跟「距離」,Smith 講得是含含糊糊) : : 此論斷並非道德命題……Smith 的道德命題倒是功利主義,只不過他並不如 : : 正統功利主義,要極大化「效用」,而更要極大化「財富」。 : 原來如此..... : 前文那句源自卷七第二篇第三章,論美德存在於仁慈之中的體系 : 不過文中沒有明顯訊息,我是自己推論的 : 有個段落開頭這麼說: : 自愛是一種從來不會在某種程度上或某一方面成為美德的節操 : ......它只是一種無害的品質,雖然它不應該得到稱讚,但也不應該受到責備 : 可是接著又這樣: : 人們所做的那些仁慈行為,雖然具有根源於自私自利的強烈動機 : 但因此而更具美德 : 字面上好像有點矛盾 : 所以只能臆測,如果要說是美德,應該是看"整體社會作用的結果"吧(跟前文上一句連著) : 也就是雖然動機中性,但有好結果的話,便值得讚揚 : 看起來似乎跟馬基維利式的德行有點像: ^^^^^^^^^^^^^^^^? 馬基維理君王論裡的德性指的是能力,文藝復興時期類似virtue這字無道德判斷 商務版的應該有寫 不過介紹兩個倫理學道德觀 一種是義務論倫理學:價值判斷的好壞不應依於結果,也就是說一件是情好的就是好的 譬如誠實本身就是對的,殺人本身就是錯的,持此種倫理學觀的是I.Kant和J.Rawls Kant的無上律令和定言令是種普遍主義,Rawls也是,他們會認為公平或正義本身就 是對的 另一種是目的論倫理學:代表思想即功利主義和工具理性,也就是一件事的價值依於其 結果,一種德行的好壞可以因結果而更換,不受限於抽象原則,譬如典型的Bentham 思想是如果自由可以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那自由就是好的;如果自由構成妨 礙,則自由可以取消,也就像你所說的政策良窳要從結果判定 以上兩種還是非常的道德,但工具理性這詞放在第二種理念很像,只是少了些道德味 馬基維理是現實主義者,他要君王作那些事其實有時算是邪惡的,但老百姓只見結果 ,這種好壞應該是說成達到目的的手段好不好而不是道德意味 因為他說有些道德的事實行起來可能使君王失敗受害之類的,蓋因其以成果考量 但我認為這和古典學派的功利主義的差別在道德,如果硬要說在一起也是可以啦 是種觀念上的相近,但不要用德行(virtue)這個字, : 政策良窳不在其優越性,而是要從結果判定;如果成效不彰,就是無德 : (結局的道德性勝過於用心良善) : 不過是穿鑿附會了啦 : 事實上,我等開學後才會去好好讀《君王論》 : 後來倒回去看卷二第二篇(論正義與仁慈)第一章 : ......不愧是倫理學教授,好抽象,我又再度陷入混沌狀態了 : 雖然有舉忘恩負義的例子,還是無法掌握 @___@ -- Human error is not blindness. Error is cowerdice. 勇敢是那曉得了恐懼卻征服了恐懼 那以驕傲注視深淵的人 我的時代還沒到來,明天的明天我才出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66.2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