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uekun ()》之銘言: : 不過最近想到一個問題 : 就是以前40-50年代小孩子平均生五六個,都還養得起 : 可是現在90年代,小孩子平均生1.4個,最勉強,一般人生3個就快養不動了 : 我指的累當然不只身體累,養起來也很辛苦,補習、才藝課、上下課接送 : 然後還要擔心綁架強暴案、老師虐待學生、打網路遊戲沉迷這些問題 : 當然就消費面還有很多替代效果可以解釋讓他「合理化」 : 可是小孩子越生越少,現在只剩下1.4個 : 我的感覺是現在的中產階級的社會福利好像也沒過去好 : 當然從各種物品的品質、發明來看是好很多啦 : 不過小孩子越生越少的意義從實質面來看是不是暗示現在的「為人父母」 : 實質的消費能力和以往比起來差很多? : 那這些實質的消費力,是不是全部被財團吸收了?還是被政府的擴張性政策吸收? : 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啦 你的問題非常好,我試著以經濟學的方式回答看看. 首先,我國的生育率是否真的下降了? 答案是的確下降了,但可能不若報章雜誌說的嚴重. 這一點駱明慶老師的網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akatos/3/1239622352/20040705141059/ 可以參考看看. 至於為什麼生育率會下降?你已經想到了各種可能性. 首先討論實質的消費能力.當然隨著物價上升(可能由於你說的政府擴張性政策), 同樣數量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了.但是以real GDP來衡量個人所得時, 儘管任何價格指數都有其不合理性,可以看出幾十年來我國人民所得增加很多. 平均而言現在的為人父母實質的消費能力比過去好. 其次,我國的貧富不均現象的確在日益加重(可能錢都被財團吸收了), 但首先,以各種指數衡量我國貧富不均現象較諸各國可以說並不嚴重, 其次,除了少數例外,在我國反而是所得較高的人生育較少, (這點我必須承認我是憑印象,沒有實際資料支持,希望有興趣的人能找到資料) 如果是由於所得下降造成生育下降,應該會是高所得的人生育較多. 為什麼在每人所得增加的情況下,生育反而較少? 如果從最簡單的圖形來看,預算線上移對照的需求量減少, 可能會得到小孩子是劣等財的結論.但這樣的分析十分粗糙. 如果將效用函數改寫成以Gary Becker提出的家庭效用函數, max U = U ( t(X) , H ) (+) (-) s.t. PX = WH t(X) + H = T ( T = 24 or 16 ... ) 消費任何商品,效用並非消費後立即發生,而是消費之後花時間去享用, 但人的時間有限,必須花一部分時間去工作才有能力消費. 由此觀之,即使小孩是正常財, 但可能由於P上升(如你所說的種種因素)或W上升(每小時所得提高了), 造成對小孩的消費下降. 簡單回答至此,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如果有興趣可參考Gary Becker的<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一書. -- 無異曲線在無異個什麼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9.84 > -------------------------------------------------------------------------- < 作者: welly (insight) 看板: Economics 標題: Re: 為人父母的生活水準 時間: Wed Feb 2 15:10:05 2005 ※ 引述《washburn (Just a game)》之銘言: : : 推 publius:既然這裡是經濟版,問個問題 220.139.40.168 01/27 : : 推 publius:為什麼家長"一定要"好好照顧小孩? 220.139.40.168 01/27 : : 推 publius:好好照顧小孩有什麼"benefit"? 220.139.40.168 01/27 : publius的問題太有深度了,別說我回答不出來, : 可以說Marshall之後的經濟學家大概都不去想這類問題了吧! : 經濟學家喜用效用來分析問題,然而效用本係虛無縹緲之物, : 儘管在若干假設下(Complete,Transitive,Reflexive,Continuous,Monotonic...) : 之下,效用可以代表人的偏好, : 但這些假設都不是完全沒有問題. : Coase曾經做過一個比喻,認為效用如同早期物理學家的"乙太", : 在物理學家不明白光線或其他能量如何不透過介質於宇宙間傳遞時, : 想像宇宙間充滿了一種介質,看不見,摸不著,但的確存在.後來證明是不存在的. : 所謂效用亦可作如是觀,在沒有更好的工具之前,就將就用用吧! 我想要補充一下washburn的說法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公理是"自利" 但是"自利"是什麼意思,如果不加以規範的話,是沒有什麼意思的. 好比我們看到某人自殺,然後用"自利"解釋說: 嗯,因為自殺增加了他的效用,所以他要自殺. 這不等於什麼也沒說嗎 所以在我們學習經濟的過程中,對偏好及效用作了許多我們認為"大致合理"的假設 好比"我"消費更多財貨可以增加效用 消費越多財貨,增加的效用越少etc 回到publius的問題, 首先,有趣的是,為什麼我們會對 "好好照顧小孩可以增加效用"這個解釋產生疑問 它跟"吃了一頓大餐可以增加效用"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為什麼我們不會覺得次一句有什麼嚴重的問題? 讓我們先停止對"效用"這個概念的進一步思索 試著從"適者生存"的角度考慮"照顧子女"的行為: 首先,給定人的身體條件(漫長的成長期) 可以想見,一個不照顧下一代的社會是難以存在的 所以無論如何,一個穩定的社會一定要有照顧下一代的機制 其次,從基因的角度,如果照顧子女的行為可以被基因g影響 那麼基因g可以流傳下來,因為照顧子女的行為有助於留下基因 從這個角度,其實可以將基因"看成"決策者,效用是自己後代的數目 與傳統經濟學方法比較,這個角度的優點是"效用"有很明確的意義 某種意義上,也容易有testable implication (但,可以想像這個方法的缺點嗎? ) 相關的論述,源自於Richard Dawkins的The Selfish Ge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22.251 > -------------------------------------------------------------------------- < 作者: DarthRaider (爽兵放假中) 看板: Economics 標題: Re: 為人父母的生活水準 時間: Tue Feb 22 23:19:46 2005
publius:既然這裡是經濟版,問個問題 220.139.40.168 01/27
publius:為什麼家長"一定要"好好照顧小孩? 220.139.40.168 01/27
publius:好好照顧小孩有什麼"benefit"? 220.139.40.168 01/27
這問法掩蓋了性別議題。若換成:為什麼"好好照顧小孩"的工作多落在女性身上? 而且還沒有酬勞?女性主義經濟學就可以上場了。 主流經濟學較常討論家庭分工、資源分配或女性薪資與生育率如何相互影響一類的 市場性活動,畢竟家計一直是經濟分析的重要單位;女性主義經濟學著重諸如被低 估的效益(對非市場活動的重視,像家庭照顧)、社會福利、性別平等一一擴大兩 性*的能力發展與自由等目標。 同樣是經濟學,政策分析可以截然不同。須放回具體的政治社會脈絡底下來看(女性 主義運動的發展)不然很容易囿於理論的盲點,看不到社會鑲嵌性、以為是純經濟或 選擇的問題罷了。 不是只有商品生產與消費、市場均衡、財政與貨幣政策等問題才可以叫做經濟問題, 可惜台灣缺乏可以讓它紮根的土壤,先別說經濟系似乎都沒開這方面的課,一般的家 庭經濟學也只有新古典分析。 *父權社會不是只有在女性身上製造壓力而已:像生計的重擔得由男性來扛;結婚前, 要先有房子、車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49.113
publius:想請問一下這裡"酬勞"的定義是單純的金錢"酬勞"? 220.139.50.62 02/22
publius:另外,國外有沒有相關的reference可以提供? 220.139.50.62 02/22
DarthRaider:想想凱因斯說的:一個男人娶了他的管家以後 218.162.49.113 02/22
DarthRaider:,GDP 會減少… 218.162.49.113 02/22
publius:這個或許只是evaluation的問題吧? 220.139.50.62 02/22
DarthRaider:這句話背後不是只有評估可以談啊,像職業婦 218.162.49.113 02/22
DarthRaider:女越來越多,她們能花在那方面的時間就減少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進而影響我們對經濟成長的認識不夠清楚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另一方面,在市場上,女性比男性更適合這類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家務、照顧工作嗎?抑或是刻板印象?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econpapers.repec.org/article/taffemeco/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中文書的話,我只知道《心經濟,愛無價?》 218.162.49.113 02/23
wangkun:當兵休個假還不忘跑來PO文壓~XD 219.84.29.29 02/23
welly:這兩個問題不能分離嗎?目標與手段?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台灣好像也只有這一本關於FeministEconomics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的中譯,學校圖書館有 218.162.49.113 02/23
welly:該不該做 跟 該誰做 不能分離嗎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手段與目標,Max Weber分別以工具理性跟目的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理性稱之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分好久了 218.162.49.113 02/23
welly:就這議題而言 不應分開討論的原因是...?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請問一下,我哪邊讓你覺得不應該分開? 218.162.49.113 02/23
welly:我的意思是:說掩蓋太沉重 61.228.62.196 02/23
welly:應該說是兩個問題吧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這不用想太多啦,問法不同,可以講的也不同 218.162.49.113 02/23
welly:or 你的point正是提出另一個問題? 61.228.62.196 02/23
welly:我以為你想說思考"為何"該養時 也必須考慮誰養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因為你也提到自私基因,我就自然而然想到更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後面的章節啦,也就是子女誰照顧跟父母與子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女利益衝突的問題啊 218.162.49.113 02/23
DarthRaider:後者表現在《家庭論》,就是Rotten Kid定理 218.162.49.113 02/23
welly:i see. thx~ 61.228.62.196 02/23
DarthRaider:不過最早分目的跟手段的,記得是《君主論》 218.162.49.113 02/23
welly:我沒有預設目的手段可分 只是就此議題提問.. 61.228.62.196 02/23
LeChatelier:我有個疑問 DarthRaider的post似乎沒有正面218.174.246.134 02/23
LeChatelier:地回答了publius的問題?抑或只是層次的問題?218.174.246.134 02/23
DarthRaider:我本來就針對提問方式,沒有要回答啊 218.162.58.130 02/24
LeChatelier:嗯,我只是想知道自己對你的post有沒有誤解218.174.246.134 02/25
LeChatelier:Any way, thanx a lot.218.174.246.134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