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IA 看板] 作者: weitzern (高級雜工) 看板: IA 標題: [新聞] 中國日益重視全球變暖問題 時間: Thu Feb 22 01:29:13 2007 標題: 中國日益重視全球變暖問題 新聞來源: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213/chw203538.asp 2007年02月13日20:24 南遭致命颱風﹐西遇罕見乾旱﹐中國經歷了天災頻發的一年。中國領導人憂心忡忡地表示 ﹐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球變暖來襲之時顯得如此脆弱。 氣候異常是否與全球變暖直接相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已直言不諱地承認中國危 機應對能力的薄弱﹐並開始著手加以解決﹐從中可以見微知萌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變化 。在此之前﹐中國領導人一向把環境問題的主要責任推到西方國家身上﹐並稱中國沒有解 決這一問題的經濟能力。 中國政府正在研究任由全球變暖發展下去將給中國帶來何種危害﹐還在起草第一份應對該 問題的國家戰略報告。報告中提出的警告之一是﹕氣候變暖可能危及到中國的糧食安全。 另外﹐中國政府還接受了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這一《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提出的 概念﹐根據該議定書﹐發達國家可以到發展中國家投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並將節省下來 的排放額度據為己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躑躅不前之後﹐中國政府2006年所批准污染控制工 程的數量出現了大幅上升。中國政府還打算建立一個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交易所﹐以便中國 的配額賣方能夠將配額賣給外國買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駐華代表馬和勵(Khalid Malik)表示﹐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很大﹐但並未引起足夠的關注﹔聯合國開發計 劃署正在幫助中國政府建立二氧化碳配額交易機制。 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這些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與全球變暖有關 的污染物。有科學家表示﹐中國很快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如 果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得不到控制﹐則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所取得的 任何進展都將被抵消掉。 中國政府週一承認﹐由於控制措施未能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中國2006年未能實現自己制 定的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標。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宣佈﹐二氧化硫排放量2006年增長了1.8%﹐相比之下2005年的增幅為13% 。這種在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導致酸雨。報告沒有提到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 放量。二氧化硫不是溫室氣體﹐但煤炭燃燒也會產生二氧化碳。 在經濟增長速度與中國相彷的印度﹐人們對全球變暖對本國的危害性也有了更多認識。但 是﹐鑒於印度政府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減少貧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溫室氣體排放 控制或許只能排在次要位置了。目前來看﹐要控制排放量可能只有依靠國際援助﹐即採取 《京都議定書》中用投資換取排放配額的做法。 直到目前﹐中國仍把發展經濟置於較保護環境更優先的位置。在承認全球變暖問題令人擔 憂的同時﹐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最近表示﹐發展是最為緊迫的任務﹐保證經濟的良好、 快速發展是不能動搖的原則方向﹐只有經濟發展了才有能力加大環境問題的治理力度。 隨著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中國領導人開始擔心全球變暖並不只是發達國家的問 題。全球變暖也有可能給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造成障礙。 隨著重工業的加快發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採取更多措施控制環境污染。這促 使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的交易。通過這種辦法﹐發達國家已經承諾限制溫 室氣體排放的公司可以到發展中國家去投資﹐減少當地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將節省 下來的排放配額用於自己在本國工廠。 中國領導人還在起草中國第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但其中沒有談到溫室氣體排放 限制﹐除美國外多數發達國家都在《京都議定書》上簽了字﹐它們因此也都同意對溫室氣 體排放作出限制。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它們不受溫室氣體排 放限額的約束。不過﹐中國正在推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運動﹐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與溫室 氣體排放限額有異曲同工之效。 寧夏等貧困省份在正視這一問題方面已經走在了中央政府前面。雖然中央政府最新的五年 計劃中沒有提到全球變暖問題﹐但寧夏自治區政府在本區計劃中承諾﹐將密切關注、充分 重視全球變暖效應對中國的影響。 寧夏已與英國、加拿大科學家展開合作﹐開發清潔能源項目和氣候變化模型。寧夏氣象部 門的官員表示﹐寧夏政府官員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的原因是該自治區的經濟高度依賴農業。 中國國家氣象局官員王邦中表示﹐中央政府也在更新雷達和衛星設備﹐以加強對天氣變化 的監測。 2006年中國發生了一系列氣象災害。襲擊華南地區的颱風導致漁船和村庄被毀。1877年以 來最為嚴重的旱災使長江某些河段幾近斷流﹐許多城市出現水荒。北京也出現了從未有過 的暖冬天氣﹐使“北京嚴冬”也顯得浪得虛名。 雖然全球變暖或許並非這一切異常狀況的幕後元兇﹐但科學家們指出﹐中國在全球變暖面 前可能會特別脆弱。冰山融化引發的洪水可能淹沒上海、深圳這兩大中國經濟中心城市。 氣溫升高將令居住在半乾旱地區的中國一大半靠天吃飯的農民萬劫不復。此外﹐中國是世 界上人均水供應量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主要江河的水源均為冰川﹐而這些冰川正在快速 消融。 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稱﹐整體來看﹐全球變暖將影響到世界村中的每一個公民、每一個 國家和每一個家庭。 全國範圍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結果令人警醒﹐糧食短缺、江河三角洲地區日益頻發的洪水 以及人們為防暑降溫而不斷增加能源使用量﹐這些情況今後都有可能出現。 氣象部門預測﹐中國2030年的糧食產量可能會比目前減少5%到10%。2030年時海平面的升 高將會增加黃河、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洪災﹐而這幾個地方恰是中國製造業和出口業 之重心所在。 中國科學家從來沒有否認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與全球變暖之間的聯繫。但是中國政府一 直聲稱﹐中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西方國家要低得多﹐而且中國沒有消滅溫室氣體的 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 其結果是﹐隨著中國近年來重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因 為能源密集型的重工業污染也更嚴重。 中國領導人沒有採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而是於去年提出了降低單位GDP能耗的口 號。中國科學家表示﹐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氣候變化政策。按人均計算﹐中國的 能源消耗量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左右。根據中國政府制定的目標﹐經濟產出翻兩番的同時 能源消耗只能增加一倍。 中國能源消耗戰略的調整可能對全球變暖問題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儘管中國正致力於能源 多元化﹐但中國的發電廠仍主要依賴高污染的煤炭。 中國政府已經要求大型國有企業和各省領導簽署保證書﹐承諾在未來5年內將單位GDP的能 耗降低20%。從實施第一年的情況看顯然未能達標﹐但中國科學家表示﹐隨著政策的全面 鋪開﹐達到目標仍有可能。 批評人士指出﹐這還不夠﹐但中國表示它要在改善環境和發展經濟間找到平衡﹐因為沒有 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就無法穩定。 中國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商Arreon Carbon的董事經理John Shi表示﹐中國已經啟動了降 低能耗工作。 Shai Ost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84.154 -- Half of what I said is meaningless, but I said it so that the other half can reach you -- http://www.wretch.cc/blog/weitzer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