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新華社記者 胡小兵 驅車在今天的德國高速公路上,人們會有一種不同于10年前的明顯感覺。以往道路兩旁田園式的自然風光會吸引人們的眼球,而如今,三五成群的巨大風車變成了一幅幅風景畫中的主角。對風車無論你愛之恨之,德國利用風能發電解決能源問題已是一個明確的方向。   記者最近隨同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薩安州)政府組織的記者團,就德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發展狀況進行了實地采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德國政府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企業界積極投資研發新能源和新技術,普通民眾對環保具有強烈要求。   走進德國最大的風車制造廠Enercon位于馬格德堡市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車間里馬達轟鳴,焊花飛濺。據了解,最新的Enercon風車產品E-126,塔高達198米,直徑10多米,風車上安裝的巨型機頭重達75噸。它的額定功率為6兆瓦,每年供電1800萬千瓦時,足以滿足4500多戶家庭的電力需求。風力發電目前占德國全國發電總量的近8%,而薩安州在各州中高居榜首,其風力發電占發電總量的比例已高達40%。   德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電力總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到25%至30%,使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于1990年減少40%。薩安州經濟部長賴訥‧哈塞羅夫對記者說:“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飛漲,研究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馬格德堡市周圍是一個試驗場,除風能之外,太陽能、生物質能、水電、地熱等都在加緊技術攻關和推廣。”   在達德斯海姆市,龐大的風車群在田野中組成了一個風車園。幾十座風車同時在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呼嘯,景致十分壯觀。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巨大風車位置的選擇上,德國人要研究鳥類的遷徙路線,其原因是一方面保證風車不至于傷害鳥類,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地形地貌來掌握風向和風速,以確定風車的最佳位置。   達德斯海姆市市長庫勒自豪地說:“市政府已決定用‘再生能源之市’命名這座城市。我們這座小城每月出版一份免費報紙,用來搜集當地居民在利用能源方面的好點子,同時鼓勵孩子們動手創新。”   能源需要創新。在高默恩市,利用地熱發電的做法讓人耳目一新。研究人員發現,地球表層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在歐洲中部,地下每深入100米,溫度就上升約3度。這些地熱資源不是來自地核,而是靠地表長年吸收太陽能蓄積而成的。就此,德國BLZ公司通過鑽井200米深,利用兩根管子來循環采集穩定的地熱資源。目前該公司在德國已打造了500多口這樣的地熱井,用來發電和供暖。   德國還研究通過含糖物質如玉米■的發酵,利用生物質能供暖;此外,利用循環水資源,用高壓水泵將水提升到數十米高的水庫,再放水下來,利用水能發電。雖然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但它為解決能源問題也提供了一種選擇。目前,德國利用太陽能的成本大約是風能的5倍,因此政府已決定減少對太陽能行業的補貼,僅使該行業維持現狀。而核電由于存在安全隱患,多數德國人排斥核能。   據研究機構測算,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等全球主要能源是有使用年限的,而風能等再生能源則取之不盡,不過這是否能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至今在德國仍存在成本方面的爭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