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歐盟擬對未執行溫室氣體減量的國家徵收產品碳關稅 http://taiwan.wtocenter.org.tw/www/readdoc_e.asp?documentid=91624 面對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歐盟揭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為「到2020年止,所排放 的二氧化碳要比1990年降低20%,同時並使用20%的再生能源」。為了達到此目標,歐 盟在2013年將嚴格執行碳排放交易機制(EU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要 求境內企業在進口碳密集度高的產品時,需透過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購買排放額度, 且國外廠商輸歐之高耗能產品,必須以歐盟境內公司相同的排放標準看待,超過額度 者必須購買排放權。除了推行碳排放交易機制外,今年度更開始討論針對未執行溫室 氣體減量的商品出口國徵收「碳關稅」。 徵收「碳關稅」的想法主要是由前法國總理席哈克(Jacques Chirac)所提出,而接 任的總理薩科奇(Nicolas Sarkozy)在2007年10月時呼籲歐盟國家應針對未遵守京都 議定書的國家課徵商品進口稅,否則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運行後,歐盟國家所生產 的商品將遭受不公平之競爭,特別是境內的鋼鐵業及高耗能產業。不過,歐盟貿易委 員會主席曼德森(Peter Mandelson)表示反對,他認為此規定窒礙難行,且容易造成 貿易糾紛。歐洲雇主協會顧問法蘭茲(Folker Franz)更認為,「碳關稅」除了可能 產生他國的貿易報復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因為碳排放量減少而降低關稅,倒不 如選擇現有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United Nations Clean Develop Mechanism,CDM) ,直接協助開發中國家降低碳排放還比較有效率。 以「減碳」為目的貿易保護主義,其所可能造成的風險近年已在世界各地引起討論, 加拿大經濟學家庫爾辛(Thomas Courchene)及亞倫(John R. Allen)在近期的財經 雜誌發表意見,指出「碳稅」將不可避免造成「搭便車效應」(Free Rider)。 這種搭便車效應分為兩方面: (1)假如加拿大及歐盟開徵碳稅,將導致未課徵碳稅的國家商品價格較低,反而競爭力 提升; (2)加拿大的企業受開徵碳稅刺激,轉而至無碳稅的國家設廠 這兩種搭便車的問題皆會造成課徵碳稅國家的困擾。因此,庫爾辛及亞倫認為國際間若 欲開徵碳關稅,必須以產品的「碳足跡」為原則,包含產品物流、運輸…等所有供應鏈 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都必須提供資料給產品製造商。他們認為,只要能明確區分出國內 及國外商品、區隔產品是由哪一個貿易伙伴提供,其實徵收碳關稅在現行的貿易系統並 非難事,但實際上卻是不可能執行。畢竟全球化的今日,有很多產品的零件皆來自於不 同的國家,更何況大規模對商品進行碳估算,將使世界碳交易估算機構(World Carbon Trade Measurement Agency)處理事務過於繁忙,間接導致碳交易談判停滯。 今(2008)年3月27日,加拿大皇家銀行主席魯賓(Jeff Rubin)指出,已開發國家對開 對開發中國家所徵收的碳關稅,還是會被開發中國家近年來高漲的碳排放量所抵銷。如 中國2007年出口17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00年開始每年增加120%,增加的幅度已 經與加拿大及英國的年度總量相同,更糟的是中國對於能源的使用效率不高,每單位能 源的排放量幾乎是加拿大的兩倍。 魯賓認為,徵收「碳關稅」只會讓開發中國家把關稅反映在價格上,最後將導致物價上 漲,受衝擊最大的還是消費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本國產品有取代廉價中國產品的 機會,或者轉向產品碳排放較低的國家購買,真正達到「減碳」的目밊 歐盟針對特定對象徵收商品「碳關稅」,是否違反WTO規範之「國民待遇」原則,以及 其將可能成為第一個WTO與多邊環境協定(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EAs)相關的實務案例,對於杜哈回合31.1段「WTO規範與MEAs特定貿易義務(Specific Trade Obligations, STOs)間關聯性的談判」可能造成的影響,都是未來需要密切觀 察的地方。 -- 維繫生命的水一文不值,對生命無用的鑽石卻價值連城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24.103
BarkingSin:incoming…囧 04/21 18:29
keithking:嗯~ 碳關稅啊 ~"~ 04/21 19:03
going70:借轉IA版 04/21 22:37
going70:轉錄至看板 IA 04/21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