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054-Comparing-the-can didates-on-climate-change 馬丁 本澤 2008年6月2日 "中外對話"網站最近發佈了美國2008年11月總統大選中的兩名主要候選人拉克 奧巴馬和約翰 麥凱恩針對氣候變化問題所作的演講。這裡,馬丁o本澤對他們 提出的方案進行了評論。 人們常說,想吃香腸的人一定不想看香腸是怎麼做的。(儘管作為一名素食者, 這於我並不會有什麼直接的影響。)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政治決策的制定過程。而說到美 國政策,這更是條至理名言。 美國總統擁有的權利比人們想像中的要少得多。他們可以向國會提 出政策提案,但是國會的任何成員也都擁有這一權力。他們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議案,但 是國會可以通過三分之二多數票推翻否決。因此,當總統提出政策提案時,這並 不是政策的最終定案,它甚至有可能都不能算是政策的雛形。 儘管如此,如果您流覽了最近中外對話網站發佈的兩名主要總統候選人巴拉克o 奧巴馬和約翰o麥凱恩針對氣候變化問題所作的演講,您將會發現其中發生了一些重大的 變化。這並不是因為這兩名候選人在一些細節上的分歧,而是因為他們在一些問題上的認 同程度。 跟大多數他國政治體系一樣,美國的兩大主要政黨--共和黨和民主黨--往往通過 尋找差異、彰顯差異來爭取更多的支持者。一方主張槍械管制,另一方則反之。一方贊同 墮胎,另一方則反對。如此等等。一旦政黨在他們的支持者數量上基本持平,這就會導致 僵局狀態。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在國會上都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獨立實現立 法。只有當國會達成一致意見時立法才能實現。而某一議題的重大立法過程要取得進展, 只有當雙方都決定不拿該議題來彰顯彼此的差異時才得以成行。 美國在氣候方面的立法遲遲未見任何進展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議題往往 被兩黨用來彰顯彼此差異。麥凱恩和奧巴馬對氣候問題所持態度的一致程度具有重要 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分歧與差異已然成為歷史。氣候變化不再是兩黨在議桌前為爭取更 多選票而借題發揮的議題了。這為下任總統在職期間實現嚴肅的氣候立法創造了美好的前 景。 然而,奧巴馬和麥凱恩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也存在一些重要的不同之處。最顯著的不同 就是麥凱恩主張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準上減少60%,而奧 巴馬則是主張減排80%。科學界的一致意見是:80%減排目標是避免未來發 生嚴重變暖效應的最低目標。)麥凱恩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制定了明確的 中期目標而奧巴馬則是明確提出了實現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中期目 。與奧巴馬相比,麥凱恩更重視核能源的巨大作用。他們二人都主張 實行限額與貿易機制,在這一機制內,對排放許可額進行拍賣,所獲收益則用於公共事業 。麥凱恩的方案主張"以一段時間為過渡期",最終實現這樣一個拍賣機制,同時還允許在 機制外購買排放抵消配額。奧巴馬的方案對在這點上保持沉默。問題癥結往往是在這些方 案的細節之中,沉默可能是一個有利的或不利的跡象,這取決於你的批評精神到達何種程 度。 但是,暫時先保持批評精神,我們看清一點:如果你認為這些方案僅僅是為了應 對氣候變化,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在他二人的演講中,一再強調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 位,都是一個中心主題,同樣的中心主題還有為美國企業開發商機。這並不僅僅是一 場競選活動:好也罷,壞也罷,這兩個主題都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傳統動機之一。 它們究竟有多重要還有待進一步證明。在某種程度上說,任何美國氣候變化立法的細節都 並不重要,前提是這些立法是嚴肅的,能夠使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建立誠信基礎。這些立法 越是看起來像是為加強美國政治力和企業力而採取的行動,要實現那一目標就愈加困難。 (國家的利益應該放在環保之前嗎?唉........) 馬丁·本澤領導了魯特格斯大學的氣候變化和社會政策行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