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tinyurl.com/67ultde 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正糾纏著美國,美國不得不將大量經費投入到無底洞似的治理 工作中,幽靈礦業小鎮皮徹鎮就是其中一例。克里斯蒂‧伊頓報導。 --- 它被稱為美國最毒的小鎮。如今,在得到國家特許後將近一百年的時候,它即將被 拆除。 小鎮皮徹坐落在俄克拉荷馬州與堪薩斯州的交界處,位於美國的中部。即使在它最 繁榮的時候,也只有2萬5千居民。這兒原本是印第安人誇保部落的領地,在十九世 紀末被賣給了礦業公司。如今,留在這兒的人屈指可數。聯邦政府已經開始一棟接 一棟地收購併拆毀房屋,以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使該地區擺脫毒素的陰影。 驅車穿過皮徹鎮,最初映入眼簾的是群山,或者說是初到者以為的群山。但是走近 之後你會發現,這些高地實際上是鉛鋅礦殘渣廢料堆成的山包,周圍還點綴著廢鐵 與廢鋅。 這些就是早在二十世紀早期開始的鉛鋅礦開採所留下的尾渣。在鼎盛時期,皮徹與 周邊城鎮的鉛鋅生產率高居全國之首,為俄克拉荷馬、堪薩斯與密蘇里州贏得了礦 業三角區的名號。 這裡的礦業公司解決尾渣的方式是堆就了你今天看到的這些廢渣堆,其中有的高達 200英尺。每當這個多風的地區起風時,廢渣堆上塵霧飛旋,將有毒物質傳播到空中 。據美國環保署稱,當地有83座廢渣堆,佔地多達3平方公里。此外還有243個曾經 被廢渣堆覆蓋過的廢渣“基地”,佔地8.4平方公里。 帶來環境與健康危害的不僅僅是廢渣堆,礦場本身也在製造麻煩。二十世紀七十年 代時這些礦場被廢棄,然後被注滿水,酸性液體四溢,滲入塔爾溪中,溪水變成了 橙色。在皮徹居住了很多年的基姆·佩斯回憶道,如果人們將布料放入溪水中,布 料也會被染成橙色。 http://www.chinadialogue.net/UserFiles/Image/100_1668.jpg
圖片來自克里斯蒂‧伊頓 佩斯今年53歲了,仍然記得在皮徹度過的幸福的童年時光。廢渣堆成為了日常生活 中的一部分。小鎮隨著礦業發展而逐漸興盛,房屋、商店甚至學校都依廢渣堆而建 。她說:“廢渣堆就像是我們的朋友一樣,人們都說不清楚為什麼廢渣堆與社區離 得這麼近,但的確為這個社區帶來了繁榮。” 成年後,佩斯成為當地學校的老師,在1980年前後,她開始注意到學生們身上的問 題。“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前一天教他們一段課文,第二天他們就又不會讀 也弄不懂了。” 原因是孩子們血液中鉛含量不斷升高,這都是小鎮被灰塵包圍而釀成的。有的學生 血液含鉛量高達每分升10微克,已達到專家認為會損傷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數值。與 此同時,礦井危害、土壤污染及其他問題,導致塔爾溪與皮徹鎮於1983被美國環保 署列入國家優先整治名單——該名單涵括需要長期修護與清理的地區,由中央政府 的超級基金項目撥款。 “在塔爾溪項目點採取措施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眾健康與福利、保護環境免受該地 有害物質排放的威脅。”美國環保署在2005年9月的報告中寫道。“從地表水中將危 害人類健康與環境的廢棄礦場酸性礦水清除出去。另外,居民區土壤中鉛污染的危 害已經超過了警戒水平。” 超級基金建立於1980年,是聯邦政府為清理全國範圍內有害垃圾的項目。到去年11 月,美國已經有了1,280正在運行的超級基金項目點,還有62個點仍在備案申請中。 另外,已有350個點得到治理並從名單中刪除。 西北部俄勒岡州威利米特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羅伯特·柯林稱,超級基金名單振奮 人心,具有先鋒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政策施行的最初階段總難免會 出現許多錯誤。”他認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州每一個城市都應該設立此類的項目, 畢竟有關環境問題的決議在施行時都必須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 一旦涉及到清理問題,問題的關鍵點就圍繞在“如何清理”上,柯林說道。 皮徹鎮正是如此。最開始,政府決定只清理居民的院落,並移除有潛在威脅的垃圾 。但在2003年,美國環保署與當地的環境部門合作,制定了最終的清理計劃,即通 過俄克拉荷馬州鉛威脅社區協助安置信託公司,實行自願併購與財產銷毀。 http://www.chinadialogue.net/UserFiles/Image/100_1671.jpg
圖片來自克里斯蒂‧伊頓 自願併購於2005年開始,由皮徹鎮及周邊城鎮有六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參與,但漸漸 的所有居民都參與進來。當地居民參與的第一輪併購價格為每平方英尺37美元 (243元人民幣),也就是平均每個家庭能得到54,000美元(354,000元人民幣)。 參與第二輪併購價格為每平方英尺52美元(341元人民幣),每戶平均得到65,624美 元(431,000元人民幣)。 到2010年5月,皮徹鎮的居民幾乎都搬走了,佩斯透露,只留下4戶居民——其中兩 戶有孩子,但因不願重新起家而沒有參加自願併購。建築物的拆除工作已經開始並 將在今年11月完工。總計,750個家庭與企業以4千6百萬美元(3.02億元人民幣)的 總額賣出所有產權。 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數十個靠近受污染地區的社區被聯邦政府、所在州及當地 政府併購,或由造成污染的公司併購。最近,東海岸新澤西州的波普頓湖市也要求 被併購,因為居民們發現了杜邦工廠排放的致癌溶劑三氯乙烯與四氯乙烯正在污染 地下水。 一份2010年的美國政府責任報告表明超級基金項目可能會面臨資金困難。截至2009 財政年的年底,美國環保署僅治理75個污染超負荷項目點就花費了30億美元 (197億元人民幣),並在164個存在未知威脅的非聯邦級項目點上花費12億元 (79億元人民幣)。報告中稱“美國環保署將來用於整治非聯邦級噪音污染地區的 費用很有可能會超過目前的資金規模。” 官方預計美國環境署從2010到2014年每年的開銷都將會在3.35億美元(22億元人民幣) 與6.81億美元(45億元人民幣)之間,而從2000到2009年,環境署每年用於治理工作 的費用為2.20億美元(15億元人民幣)至2.67億美元(18億元人民幣)。但也很有可 能低估了這些數據,因為它們還沒有包含項目點早先的治理費用,或是當時為清理工 作撥款的執政黨在將來並不能持續投入。美國環境署官員也稱,實際花銷通常會超過 最初的預算,因為污染程度通常都比最初估計的要嚴重。 只要私人公司以及中央、各州和當地政府依然堅持先污染後治理,聯邦政府就不得不 持續投入,直到再也沒有多餘的預算支付給清理工作,最後只能讓人民生活在環境與 健康危害之中。 克里斯蒂·伊頓是俄克拉荷馬州的自由新聞記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8.252 ※ 編輯: Dranoel 來自: 114.44.18.252 (02/11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