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 http://tinyurl.com/36gjqn 安德魯‧史蒂文生/陸恭蕙 2007年12月21日 要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定必須有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參與,但參與形式應該是怎樣的呢?安 德魯‧史蒂文生和陸恭蕙在本文中討論了“後京都時代”的幾種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包括亞洲國家,還沒有做好接受約束性減排目標的準備。但是,其 中有許多國家已經明白氣候變化的危險,意識到它們應該接受某種形式的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剛在印尼閉幕,在召開前的幾個月裏,會議面臨著各方面的巨大壓 力,要求在2009年之前給出一個確定的路線圖,以制定國際《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取代 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圍繞這個主題,舉行了數不清的全球高層活動和會議,媒 體報導鋪天蓋地,NGO、產業界和政府機構的分析也層出不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艾爾‧ 戈爾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被授予了諾貝爾和平獎。如此多的公眾關注引發 了許多人極高的期望,所以巴厘 島會議後的失望便在所難免,差強人意的會議結果讓談 判代表、科學家、記者和公眾都大失所望。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字方會議的基礎上,代表們熱情高漲,一直工作到夜裏 。由於最後一天的談判十分激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重回會議,以確保會議不致“失敗 ”。在歐盟和美國之間,圍繞減排目標的規劃產生了嚴重分歧。然而,真正的問題是,巴 厘島會議實際上從未公開討論強制性減排目標,原因是太多國家還沒做好準備。最終,代 表們同意考慮把“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適當的全國性減緩氣候變化行動”作為2012 年後減緩氣候變化戰略的一部分。 然而,2012年以後的氣候框架的四個板塊:適應、減緩、技術和資金在巴厘島會議上的確 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對氣候適應和林業的重視增加,達成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關於技術轉 讓和融資機制的討論也有進展,儘管並沒有達到許多人的期望。代表們還討論了減緩氣候 變化措施,特定產業的全球性行業排放目標現在已 經列入了進一步討論的日程。 亞洲的未來 這些成果對亞洲很重要。現在亞洲面臨的兩個最嚴重的問題是森林採伐和氣候適應,但它 們在《京都議定書》減緩措施中的地位卻不高。此外,發達國家一再呼籲中國和印度在《 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裏做出實質性的減排承諾,而兩國也表現出更加嚴肅的應對態 度。中國和印度在會上都提出了各自的氣候變化戰略,兩國還都建立了高層的跨部門國家 機構來應對全球變暖,並開始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強度目標來落實政策措施。 但是,中印兩國還達不到履行和發達國家同等義務的條件。在會議上,兩國始終強調“共 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即歷史排放責任更大、能力更強的國家應該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得更 ,同時也必須建立一個靈活的未來框架,其中包括大幅減排和主要排放國的技術轉讓。 在西方,有很多聲音仍在呼籲為所有主要排放國制定一個包含約束機制和強制義務的條約 (儘管不一定非要是整體經濟目標)。巴厘島會議決議的具體解釋在這點上留下了開放的 討論空間,這無疑將成為未來兩年的一個爭論點。 由於擔心經濟增長受到影響,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仍然拒絕約束性的減排目標。許多亞洲國 家才剛剛開始認識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國家戰略的制定也還處於初始 階段。該地區經濟 增長模式的預測難度也使得確切長期減排目標的制定具有挑戰性。儘管如此,由於亞洲的 排放估計將有巨大增加,有些國家極易受影響,近來的科學報告也表明災難性影響的可能 性加大,也就是說第二承諾期必須產生實質性的結果。 氣候機制 在很多亞洲國家,氣候變化都不是高優先順序問題,但可持續發展政策已經得到廣泛的呼 籲。改革清潔能源發展機制(CDM),在該機制下,有溫室氣體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在發展 中國家投資建設減排項目,這一步邁對了方向。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SD-PAMs)的方案則 會使發展中國家制定具體的政策承諾,在從經濟增長中受益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 些自願性減排將產生可交易的核證減排量(CERs),巴厘島路線圖的說明支持這一方法,號 召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執行減緩措施。況且,有些核證減排量來自那 些不太被認可的專案,如與氫氟烴物質有關的,將被從機制中“折扣”出去。用這些方法 ,能夠對清潔發展機制進行重新規劃,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而不是把排放從發達國家 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許多亞洲國家都計畫依靠國內的煤炭資源來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然而,中國和印度的國內 政策表明,可再生能源在亞洲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政治支持。巴厘島路線圖呼籲發達國家 在技術轉讓和融資上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類似的減排努力。為這種支持制定具體細則,將 是未來兩年要討論的主要事項之一。要消除以排放增加為代價的發展、促進能源安全,重 要方法有以下幾個:升級現有的合作行動大大增加碳捕獲和碳儲存等專案的研發基金降低環保技術的貿易壁壘建立一個國際性的抗擊氣候變化技術“情報交換所”也很有用 ,在國家減緩氣候變化計畫的制定中,這有助於決策者理解和選擇適用的技術,這個領域 很複雜,常常需要專家的幫助。 選擇“功能表”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包括亞洲國家,還沒有做好接受約束性減排目標的準備。但是,其中 有許多國家已經明白氣候變化的危險,意識到它們應該接受某種形式的目標。巴厘島路線 圖反映了這一現實。目前的重要任務是保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選擇。發展中 國家也要為未來承擔越來越大的責任做好準備,這要通過國內的能力和制度建設,對氣候 變化政策進行有效的國家規劃、制定、監控和執行來實現。 2012年後框架將通過兩個主要策略來提高對義務和國內能力建設的接受度。第一個策略是 通過改革後的清潔發展機制,把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溫室氣體減排密切相連。清潔發展機制 下有一個選擇“功能表”,包括適應政策、森林管理政策和“折扣”過的核證減排量。二個策略是通過大幅度增加技術轉讓與合作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發達國家應該相應地增加 責任,方法包括:進一步減少排放;建立協調的多維管理框架;增加研究合作;鼓勵替代 能源投資;繼續提高並擴大碳排放市 場;貫徹巴厘島路線圖所敦促的發達國家技術轉讓 和融資。 2008年,重要的是務實巴厘島的進展,這樣就可以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締約方會 議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屆時,發達國家必須幫助發展中國家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能力 。一旦這種能力達到足夠的水平,如果能在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履行義務,發 展中國家可能就會準備好接受它們那份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作者簡介:陸恭蕙是香港思彙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安德魯‧史蒂文生是在香港學習的美國富布賴特學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2.56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IA 12/30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