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177-From-Bali-to-Copenhagen-a-rocky-road 伊莎貝爾 希爾頓 2008年7月7日 一個具有全球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會議將在明年舉行,會議將確定《京都議定書》的接替方案。展望2009年的哥本哈根,伊莎貝爾o希爾頓提出了一個新的計畫,對達成減緩氣候變化新協定的進程予以跟蹤報導。 2009年12月1日,代表們將齊聚丹麥哥本哈根,參加第15次《京都議定書》締約方大會。對 於地球上每一個人以及千千萬萬尚未來到人世者的未來而言,這次會議意義重大。 關鍵的問題是,能否達成一項協定,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足以讓世界氣候變化處於 可容忍的限度之內。 科學上已毫無疑義,現在到了該進行政治抉擇和付出空前努力的時候,從而獲得所有國家--富國和窮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合作,達成一個公正和有效的協議。通往哥本哈根的道路是去年"巴厘島路線圖"設定的,相關的努力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今年6月,作為一系列的預備會議之一,2,000多名代表在德國波恩開會,以確定未來的議程和關鍵問題。)然而,時間安排很緊--而結果則難以預料。"中外對話"將密切關注這一進程、對問題進行闡釋、介紹參與者、跟蹤事件的進展,以及在通往哥本哈根的道路上探討不同的選擇。 關鍵的挑戰是達成一個新的協議,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根據《京都議定書》,發達國家制定了減排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機制。下一個協議的問題是,在限制和最終減少排放的努力中,發展迅速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根據《京都議定書》,減排的擔子落到了發達國家身上,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對當前溫室氣體水準負有歷史責任,擁有更多的資源,以及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需要。然而,現在即使發達國家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發展中國家不採取行動,顯然不可能達到安全的排放水準。 發展中國家應該及能夠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能找到什麼樣的機制,讓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的同時,不會讓未來的氣候變化摧毀它們的以及發達國家的未來?這些挑戰如何能通過一個公平和平等的途徑得以解決?氣候變化已經發生,如何幫助那些受影響的國家適應我們變化中的世界? 這些討論的重點在於,什麼是"安全"的溫室氣體濃度水準,這個問題至今尚未達成一致。依據溫室氣體穩定目標,所有的減排努力都必須是可測量的。根據濃度水準,我們對未來溫度上升的科學預測能精確到何種程度?我們如何能估計到氣候變化引發的未知反饋回路影響?為了我們以及我們孩子們的未來,需要我們所有人做出改變,這種改變能獲得公眾的支持嗎?作為個人,我們能做什麼? 在哥本哈根達成一個有效的協定,需要付出空前的努力--而很多人擔心成功的機率不高。悲觀的原因是:談判是在全球經濟形勢難以預料以及能源和食品價格陡然上升引發全球範圍的抗議的背景下舉行的。美國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遙居第一,正處於總統選舉中期,其結果將決定如何及多大程度上參與全球努力。美國的態度將反過來影響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態度。 如果哥本哈根進程失敗,將影響到每個人的未來。然而,即使成功了,也許還是不夠。除了外交談判之外,還有哪些機制以及還可以作出哪些努力,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有其他的參與者,沒有直接參與談判,他們的行為將具有重大的影響。工商業是可以採取行動的最大部門之一:某些跨國公司的碳足跡相當於幾個國家的那麼大,它們將在如何肩負起減排責任、採取什麼措施以及在其供應鏈中形成什麼措施方面獲得評判。 據上月報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連續第二年居全球之首。和美國一起,在人類防止災難性氣候變化的努力中,中國是成敗的關鍵。責任重大,問題非同小可。失敗的後果將影響到每一個人。相反地,成功的獎賞將是安全的繁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以及全人類更清潔、更安全的未來。在未來的17個月中,"中外對話"將踏上從巴厘島到哥本哈根的征途,請一起加入我們的旅程、探討問題和會見將左右結果的參與者。 伊莎貝爾·希爾頓:"中外對話"總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05.58 going90:轉錄至看板 IA 07/09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