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earthday.org.tw/node/505 < 綠色影展週末場 > 地  點:新光三越信義店A9館B2法雅客藝文中心 時  間:4/18-4/26週末下午3:00-4:00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新光三越信義店、法雅客 日期 片 名 主 題 4/18(六) 衝擊地景 大型工業景觀的環境衝擊 與談:鍾國輝(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班) 4/19(日) 北極任務:在邊緣的氣候 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影響 與談:彭瑞祥(環境資訊電子報 資深主編) 4/25(六) 藍色星球上的難民 未被正視的環境難民 與談: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主任) 4/26(日) 垃圾大變身 加拿大垃圾處理與回收經驗 與談:韓大偉 處長(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政策暨文化處) 一律以e-mail事先報名:[email protected]   觀影心得徵文:歡迎與會者寫下500-600字心得,寄至[email protected], 入選者就有機會獲得愛地球的環保布護墊試用包喔!(每場次選二篇贈送) 現場還有綠世代愛地球特展─我的樂活方式 展期 4/18~4/26 「垃圾大變身」此片說明加拿大人比以前製造出更多的垃圾。以平均每人的垃 圾製造量而言,加拿大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儘管已經積極執行垃圾減量,但如何再利 用這些廢棄物已成了當前一大課題。這部紀錄片包涵了六個迷你段落,一方面呈現出 加拿大已經成功回收或再利用的成果,另方面檢視一些仍被迴避的責任。不管是魁北 克省以回收材料生產環保漆的Boomerang公司,溫哥華回收電腦的 Free Geeks 組織, 或是將垃圾轉化為乙醇燃料的Enerkem公司,都可展現加拿大人對生活永續經營的投入。 <紀錄片簡介> 衝擊地景 過去三十多年來,世界知名的加拿大重量級攝影家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不斷的透過宏構攝影,將採礦場、垃圾場、資源回收場、水壩等 人類工業所製造出來的景觀,呈現在世人眼前。近幾年來,伯汀斯基把攝影 目標轉向中國,本片製作小組即跟隨伯汀斯基前赴中國,見証與捕捉中國在 大規模工業革命中鮮少為人所見的景觀面向。本片取景地點包括:三峽大壩 ,世界上最大的水壩,面積是全球第二大水壩的兩倍之多;鋼鐵廠,年產量 高達兩千萬噸的鋼鐵廠廠內情景;上海,上海都市更新計畫的規模之大,令 人咋舌。伯汀斯基以照相機捕捉這些地點的工業景觀,本片製作小組則跟隨 伯汀斯基的眼光角度,用攝影機拍下這些地點的工業景觀。全片採用超十六 釐米底片拍攝而成,畫質細膩,色彩飽滿。本片要旨並不在於表達一個單純 化的批判,或是得出一個簡單化的結論,而是將重點放在延伸伯汀斯基的攝 影敘事,冥思人類對地球所造成的衝擊,祈盼透過電影畫面,讓觀眾以另一 個角度來覺察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以及現今人類的生活方式。 北極任務:在邊緣的氣候 瞭解氣候變遷這個議題的複雜性,以及其對我們文化與社會造成的衝 擊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一直有著各種的天氣變化。然而,近來的媒體都傾向於 以一系列的天然災害來呈現氣候變遷,而未能針對一般大眾提供必要的背景 ,來幫助大家瞭解這些複雜問題的成因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這部片子邀集了 氣象學家、冰河學家、太空物理學家及海洋學家,搭配動畫說明,讓影片從一 個全球性的整合觀點來闡述氣候的多變性。 藍色星球上的難民 每年,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被迫遷徙。從馬爾地夫、巴西甚至在加拿大, 這些被拔根離開家鄉的人們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由於支撐生活的環境狀況日益 惡化,許多鄉居人口面臨了巨大的壓力,也促成他們逐漸改變生活方式。「藍 色星球上的難民」闡述了一個目前大家尚未正視的課題:環境難民。即便其訴 求一個乾淨和永續環境的權利已被侵犯,這些人的數量仍經常在增加,通常也 無法獲得法律認可的特殊地位。 「土地與資源」、「垃圾大變身」 「土地與資源」這部影片介紹了加拿大六個主要地理區域,從山脈、平原 、森林,到綿延的海案線和北極的浮冰。加拿大擁有遼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 儘管身為全球第二大的國家,加拿大的大部份人口卻聚集在面積不到百分一的都 會區域中。許多地方因為冬季嚴寒而不適人居。本片擷取了許多加拿大的壯麗景 觀,並介紹各地特有的資源及物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7.49 earthday2009:轉錄至看板 GreenParty 04/19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