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268&CL=86 瓶裝飲料安全嗎? 近來,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關切,但對於盛裝食品飲料的器皿也不容小 覷,不少人習慣購買瓶裝飲料解渴,但據研究寶特瓶會釋出重金屬銻,飲用寶特 瓶飲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寶特瓶具質輕、耐摔等特性,許多冷飲都以寶特瓶盛裝。不過,近年來有學者研 究發現寶特瓶會釋出的重金屬銻至飲料中,隨著浸泡時間增長,釋出的量也會增 加。喝瓶裝飲料安全嗎?寶特瓶是如何製造的? 寶特瓶的原料是塑膠的一種,以石油做為主要原料,經一連串化學反應後生成塑 膠單體,如乙烯(C2H4)、丙烯(C3H6),然後在適當的溫度、壓力及催化劑的作 用下,這些單體可相互連結成聚合物,即成為所謂的塑膠,如乙烯單體相互連結 成聚乙烯(polyethylene, PE),丙烯單體相互連結成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不只聚合物,還有各種添加物 製作寶特瓶的材料是由對苯二甲酸(C6H4(COOH)2)及乙二醇(C2H4(OH)2)兩種 單體經由酯化反應生成。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要發生酯化反應 ,兩者必須先溶在有機溶劑裡,而為了加速反應,一般會使用三氧化二銻(Sb2O3) 當催化劑,以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溫度及壓力。一旦合成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再使其相互連結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即為寶特瓶的原料。 市售瓶裝飲料如礦泉水、果汁、綠茶等,瓶子的軟硬程度不同,主要和聚合物分 子量大小及PET的排列方式有關。寶特瓶究竟由多少個PET連結而成,並沒有固定 的數字,其分子量從數千到上百萬都有可能,一般而言,分子連結越長,材質越 硬。此外,PET排列得越整齊,寶特瓶也越硬,道理就如同多根排列整齊的鐵絲 很難折彎,但若排列零亂,就沒有這麼大的強度了。 特瓶材質本身是無色、透明,有些廠商為了產品造型設計,會添加色料,讓瓶身 有顏色。除了色料,還會添加如抗光劑、抗氧化劑、安定劑等化學物質,以增加 寶特瓶的使用年限。吳家誠表示,高分子聚合物雖然不易被分解,但長時間暴露 在陽光、空氣中,仍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必須加抗光劑、抗氧化劑 與安定劑。 飲料會釋出銻或可塑劑嗎? 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蕭提克(William Shotyk)研究發現 ,寶特瓶置放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 。吳家誠表示,寶特瓶確實會釋出重金屬銻,來源就是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 「三氧化二銻」。由於目前的技術無法百分之百回收三氧化二銻,所以一定會殘 留微量的銻在寶特瓶裡,因此已有少部份廠商改用較安全的鈦氧化物做為催化劑 。不過,飲料若保存在低溫環境中,釋出的銻含量應可控制在安全值內(註), 但若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林口長庚醫院毒 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 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 而中毒的案例。 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它屬於環境荷爾蒙,會影響 生物的生理甚至致癌,寶特瓶是否添加此化合物?吳家誠指出,近幾年網路盛傳 寶特瓶含可塑劑,重複使用會將可塑劑溶進飲料裡。其實可塑劑是用來提高聚合 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 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並不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 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 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 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 盛裝米酒安全嗎? 有些市售的米酒是以寶特瓶盛裝,酒精為有機溶劑,是否也會使寶特瓶釋出有機 物質?吳家誠說,酒精很容易溶出抗氧化劑、抗光劑等有機物質,這些添加物通 常只需兩天即會溶到米酒裡,因此使用瓶裝米酒存在一定的風險。 言之,寶特瓶除了本身的聚合物會分解或氧化外,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色 料等,也會被鑲嵌在PET材質上。要安全喝瓶裝飲料,或是重複使用寶特瓶,最 簡單的方式是儲存過程中避免受光、受熱,一旦抗光劑、抗氧化劑消耗完畢,PET 便開始分解或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PET裡的各種毒物便會釋放出來。 註1:衛生署製定的食品容器標準,銻的含量不得超過0.05ppm。檢測方法是在寶 特瓶內裝濃度為4%的醋酸當溶媒,並加熱寶特瓶至60℃或95℃(視盛裝食品而定 ),持續30分鐘後,再檢測溶出的物質。 詳細資料可查詢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 訊網。 如何解讀塑膠材質上的數字? 許多塑膠瓶上都以三角形記號標示數字1~7,代表不同材質的塑膠,使用它們來 盛裝食物時,需要注意什麼?數字越大越安全嗎?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數字越大越安全的概念是錯的,1~7分別 表示第一到第七類塑膠,其中問題最大的是第三類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 ,除了製程中會添加化學物質外,因為無法回收,且燃燒時會產生戴奧辛及含氯 化合物,對環境影響很大,因此許多國家都已經減少或禁止使用。 第六類聚苯乙稀(俗稱保麗龍,polystyrene, PS)的化學穩定性差,可被多種 有機溶劑溶解,製造過程會添加許多化學物質以提高穩定性,而這些添加物一不 小心就可能被吃進肚子裡。 第七類塑膠指的是一至六類以外的塑膠,其中最有問題的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PC的原料是雙酚A(bisphenol A, BPA),最大問題不在製造時添加的化 學物質,而是材質本身會釋出雙酚A,某些高效清潔劑甚至會把PC中的雙酚A溶出 來,容器表面若有刮傷,雙酚A也會溶進飲料裡。 雙酚A為環境荷爾蒙,在動物實驗中已發現只要3ppb(即1公斤的水含3微克)的 雙酚A,即會使細胞異常。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目前已知雙酚A 會使老鼠精子數減少、腦神經受損或攝護腺細胞發生異常;而《美國醫學會》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最新一份調查發現,尿液中雙酚A含量較高 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不過此報告只是初步調查,為 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還要進一步研究。 吳家誠表示,第一類塑膠為PET,使用上只要注意勿受光照及避免置於高溫環境 中即可。這七類塑膠中,較安全的是第二、四、五類。第二類是高密度聚乙烯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第四類為低密度聚乙烯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它們都是由C2H4聚合而成,HDPE硬度比 LDPE高,結構相對穩定,安全性也較高。第五類是聚丙烯,是C3H6聚合物。這三 類聚合物都不帶氧原子,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 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這三種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 ,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有關塑膠安全,只要 多留意上述幾點,應可避掉大部份的毒物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