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7782 衛生署:五少五多 遠離塑毒 本報2011年6月15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政府全力追查遭DEHP等塑化劑污染的相關產品,有問題食品一律 下架。但並非環境中就此完全沒有塑化劑了,衛生署特別提出相 關說明,並提供「5少5多」減塑撇步,呼籲民眾採取正確的日常 自我保健。 塑化劑風暴使得一般消費者人心惶惶,並希望政府加強執法,不 要再有任何東西驗出塑化劑。對此,衛生署發布新聞稿表示,除 了這次違法使用DEHP等物質的事件,塑化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其實非常廣,一般人平時即會接觸到,民眾若將各類物品送驗, 有許多會檢出少量塑化劑並不令人意外。只是這種日常接觸的量 較低,但各種來源的接觸加起來,仍可能形成相當可觀的暴露量 ,為此,各國乃訂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上限;以DEHP為例,國際 所規範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上限在0.02~0.14 毫克/公斤之間, 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總量不應超過1.2~8.4毫克。 對環境塑化劑做過許多調查的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指出,塑化劑 存在環境中許多地方,包括: 1. 塑膠製品:添加於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泡麵的油包、 塑膠拼接地板或塑膠材質的醫療用品等塑膠製品。 2. 定香劑:存在於有香味的化粧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 3. 製藥:用於藥品與保健食品的膜衣、膠囊、懸浮液……等。 衛生署指出,上述這些物品會釋出少量塑化劑到食物、藥物或環 境中;而人體則會透過飲食、呼吸或皮膚的接觸,吸收到塑化劑 。衛生署與李俊璋提醒,雖然上述日常環境中的塑化劑含量通常 不高,但為保護自身的安全,民眾仍應認識哪些物品容易含有塑 化劑或容易釋出塑化劑,避免長期頻繁的接觸。 衛生署提出「5少5多」的減塑撇步,呼籲民眾採取正確的日常自 我保健: 1. 少塑膠: (1) 少喝市售塑膠杯裝的飲料,儘量使用不銹鋼杯或馬克杯。 (2) 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塑膠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超商 購買的便當若包裝有塑膠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溫微波,或另 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後再加熱。 (3) 少用保鮮膜進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裝油性食物。 (4) 少讓兒童在塑膠巧拼地板上吃東西、玩耍、睡覺。 (5) 不給兒童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奶嘴。 2. 少香味: 減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衛生用品等,例如香水 ,香味較強的口紅、乳霜、指甲油、妊娠霜、洗髮精、香皂、洗 衣劑、廚房衛浴之清潔用品等。 3.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 4. 少吃加工食品, 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各種含人工餡料的蛋糕、點心、 餅乾等。 5. 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6. 多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7. 多喝白開水,取代瓶裝飲料、市售冷飲或含糖飲料。 8. 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已知可以加速塑化劑排出)。 9. 多運動,例如健走、跑步,加速新陳代謝。 10. 喝母乳,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7.151.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