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0018 貢寮健康永續和禾米 多種生物掛保證 本報2011年9月12日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新北市因地形地貌得天獨厚得以發展水梯田這種特殊地景 地貌。繼金山八煙水梯田復育出「救世米」,貢寮區內寮 山上水梯田復育成果,也首度以和禾米面市。林務局推動 「水梯田生態保存與復育計畫」,7日來到貢寮水梯田參訪 ,當地農民驕傲地交出成績單:青?魚、黃腹細蟌都回來了 ,而第一批無農藥生產的1300公斤和禾米全數由知名餅店 以比市價多1倍的價格收購。 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內寮山區農田已有百年以上歷史,循 著雙溪河的潔淨溪谷,先民砌石成階且悉心維護的水梯田 及衍生的灌溉水道被森林環抱著,吸引了許多森林邊緣物 種的利用;除了生態功能,更具備地景美學、土地紋理、 文化保全及傳承的功能。然而因人口外移老化,水梯田棄 耕而陸化,生物多樣性也因而劣化。 林務局表示,水田是台灣典型的濕地環境,而位於丘陵與 山區的水梯田,由於是濕地與森林兩個不同生態系的交會 帶,生態學上的邊際效應更加明顯,貢寮水梯田具備此條 件,復育勢必能創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林務局及當地 民間團體貢寮人社區報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的推動 下,當地近10戶農民加入復育計畫,目前有1.6公頃的農地 以無農藥的耕作方式以及1.3公頃的棄耕農地上重新整理後 蓄水。 經過半年時間,在野外幾近絕種的青?魚悠游田中,其種源 疑似來自貢寮其它濕地的殘存族群。自1978年之後就未再 有發現紀錄的黃腹細蟌也重新在此落腳;以溪蟹、魚、蛙 為主食的食肉目動物食蟹鏴,經常發現捕食水梯田中的田 螺。今年插秧後的調查發現,貢寮水梯田、水圳與溪流共 構的棲地中有50種蜻蜓棲息。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方韻如形容貢寮水梯田是 山川河溪及當地居民的「保健站」,水田的耕耘使得當地 溪流少有暴漲或枯竭。貢寮農民楊振鑫表示,每遇洪水田 裡水位雖會增加,但不會造成土地沖刷,而是透過梯田一 層一層滲透到土地,或漸進流到海裡,功能有如攔砂壩。 這裡的水稻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之後就任由再生稻自然成 長,直到隔年2月才會翻土耕種。田間則維持水田,當地83 歲老農民榮燦伯解釋,必須維持水田的形式是讓土地、田 埂不因乾裂而崩塌,也讓土壤具備涵水的能力,否則乾了 的土地再放水,是留不住水的。 收割之後的水稻田,水生植物小穀精草散落其中,間中疏 落放置燒過的稻草用以抑制草生速度,這些將為土地儲存 肥力。 農民示範除蟲技術。因為不施農藥,除蟲及除草都靠人力 ,農民阿樹伯示範著以竹子編成類似小畚箕的器具「蟲仔 鉿(音譯)」,利用竹柄掃過禾苗,帶走其上的負泥蟲。 而除草、補田埂更是考驗農民的體力與意志。每天巡田的 過程,一方面要隨時夯實田埂,一方面看看草生的狀況, 若是太多,就得「挲草」,阿樹伯說,真的很辛苦。 這些勞力的付出,造就健康的糧食與環境這種公益價值, 遠超過稻米的市場價格,因此,林務局也以「生態勞力」 的概念,委請台北大學研擬合理的環境補貼。 除此之外,在這塊水田生產出來的第一次稻米1300公斤, 全數由位於雙溪街上知名餅店「海山餅店」收購,並研發 「和禾米香」品牌,即將於9月中旬上市。這款結合老店 濃郁鄉情與貢寮豐美生態的米香,也成為傳統糕餅店帶動 社群支持生態農業的首例。 海山餅店第二代經營者林偉雄得知這次的水梯田復育計畫 後,決定以行動支持。他說,很樂意支持在地產業,未來 希望襯托米香口味的花生、蔬菜也能來自貢寮。 資深農民榮燦伯保留了留種育苗的技術,他說,貢寮靠海 東北季風強,品種上要選輕種、快收,不會因風吹折斷稻 梗倒伏。他除了種自己育的苗,也會留一半田種一些政府 研發的新品種。「有新的品種一定要種種看,才知道這土 地適合哪種稻種。」榮燦伯不斷求知,也表達了希望能讓 農民生存的願望。看到一群媒體記者圍在他身邊,他挺起 精神中氣十足的說,政府應該要照顧農民,不要想靠進口 糧食,以為進口糧食便宜就忽略本土生產。「遇到天災, 糧食進不來,你想想看台灣會變怎樣?」榮燦伯說,農民 沒有退休金不公平。 林務局表示,「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是結合民間團 體以生態勞務委託的概念,邀請農民協助將所屬的水梯田 重新蓄水與維護或進行無藥耕作,共同參與濕地生態環境 復育工作。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表示,目前有新北市八煙聚 落、貢寮以及花蓮縣豐濱社區3個示範點,未來期待能由 點逐漸往外擴展。新北市、花蓮縣以及台東縣是少數幾個 具備水梯田地景地貌的縣市,獨特的自然條件值得珍惜保 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3.150.112
cuteowlet:偷推一下~ 想深入瞭解為何會有此計畫可搜尋「里山倡議」 09/13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