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29256 我們為募集新台幣50萬的初期經費,希望在月底能有50個基本 訂戶加入。預購是以2年為期,一個月一包,一磅重,烘焙好的 咖啡,共計一萬元一個單位。 (含每包40元運費,350*24+40*24=9,360, 我們還會附上兩包計700元,亦即兩2年共26包。)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儘速來信聯絡:[email protected] ======================================================== 編按:熱帶雨林,是這星球陸地上最能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來的地方。今(2007) 年巴里島氣候變遷會議中,亦開始關注REDD(降低森林消退導致的碳排放);其中世界銀 行已承諾數1.6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保育森林。而挪威政府也承諾將捐助總額25億美 元,支持11個擁有熱帶雨林國家的森林保育工作。然而在台灣,有群年青人,正試圖聯合 印尼大學生,以公平貿易咖啡第一線經營的方式,悍衛蘇門答臘每年以 200萬公頃速率消 失的熱帶雨林…… 三年多前我初次到印尼蘇門答臘當義工,踏過這片樹木巍巍然,巨靈般向天際拔高而無有 盡頭,奇幻的墨綠色帶閃耀光芒,神秘又溫柔地延綿在廣袤的地表。同時開始緩慢笨拙地 體會印尼這個國家,她的生態面貌、歷史、語言、社會和文化裡,我以往從未認真注視過 的一切,正如同很多西方白人是那麼地在看待台灣一樣。我明白了,沒有貼近追索,沒有 謙卑反省,「同情的理解」就無從發生。 創造農民經濟、雨林保育的共生關係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和他們互相溝通、理解,進而累積了一些信任。我原初所想的,是希 望台灣和蘇門答臘兩地的社會運動(尤其是環境這一區塊)工作者能較為深刻地「看見彼 此」。我想讓他們知道,身處在鄰近的亞洲,同樣是島嶼,台灣走過一段艱辛的成長歷史 ,至今我們有了較為「現代化」的具體成績(但那並不必然代表較為優位的價值內涵), 我想跟他們分享我們在政治民主化裡的掙扎、經濟成長帶來的社會變遷、過去二三十年間 社會運動在人權、環保、性別、原住民等等各種領域所做的各種努力。 我們想做的,是把「第三世界農民關懷」和「雨林保育」,用公平貿易連結起來,而架構 起台灣和蘇門答臘的實質關係。我們已在印尼當地組織一個團隊,預備進入咖啡產地長期 駐點,並整理、成立雨林相關資料庫的建制。 對很多人來說,「蘇門答臘」這四個字唯一的具體連結是極具盛名的「曼特寧咖啡」,除 此之外,蘇門答臘只是一個空洞遙遠的地理名詞。這島上的熱帶雨林怎麼消失的?我曾在 她上空,眼望著三千英尺之下的地景,乃是沒有盡頭延伸的熱帶種植園。荷蘭人(以及英 國人)在這個島上實行的殖民經濟,數百年來,就是一片片將熱帶雨林砍伐蹂躪,變成一 片片大規模單一種植的油棕櫚園,橡膠園,柚木園可可園。當然,一定也包括了咖啡園。 這些物資數百年來養大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其代價是人類共同自然資產-熱帶雨林的消失 ,以及,一代又一代印尼人民的勞動剝削和悲慘奴役。 所以,咖啡有原罪嗎?很難說沒有。為何挑選這一個工具,是因為那是很多咖啡生產地農 民數百年來賴以維生的途徑。我們要改變,是從「公平貿易」咖啡的形式入手。在台灣所 銷售的公平貿易咖啡,幾乎都購自於西方,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直接地到產地的農村 去開始第一線的經營。也就是說,我們跨國到印尼去,對當地的農村結構、農民生活、交 易型態開始觀察,並且切入開始合作,一方面在台灣開始發聲敘說另一種「國際觀」,另 一種「消費可以改變世界」的模式。 利潤透明化 首重基礎研究 我們所規劃的公平貿易咖啡,又跟熱帶雨林有什麼關係?我們希望能夠把可能的盈餘都用 到熱帶雨林的關懷和復育之上。我們會把一包咖啡到消費者手上的最終價格,他其中每一 塊錢到底流到哪裡,完全的公布出來。我們會請一組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和消費者代表, 共同決定我們的成本合不合理,以及所有淨利潤如何用於雨林保育的分配。這個作法代表 我們希望把一般企業體「利潤極大化和唯一化」的邏輯擺在第二位,而讓企業「創造利潤 背後所需負有的社會、地球責任」的想法置為前提。我們希望因此能說服一個個獨立消費 者的認同,從而匯聚成一件集體利他的創造行動。 雨林保育的作法上,我覺得是開放的。目前我所規劃的,在第一個階段(二年為期),我 們會以兩地環境運動的互相參訪對話、資助當地大學獨力或與台灣合作進行雨林相關基礎 研究、累積當地熱帶雨林相關基礎資料庫等等。二年之後,如果這個計畫還能存活,在前 兩年的基礎上,我們就會規劃實體熱帶雨林復育基地的建置,一是覓地購買或長期承租一 處種植園以實驗方式復育成熱帶雨林,一是在我們所合作的農村範圍為基地,推行多樣種 植(Polyculture)以嘗試農民經濟與雨林「共生」的經營模式。 台印青年分頭齊努力 這個計畫分為台灣端和印尼端。在印尼端,我們已經組成了一個團隊,成員多為棉蘭理工 大學講師與學生,並即將成立一個在印尼合法登記的組織。目前團隊已經完成未來合作的 農村──蘇北省Sidikalang及亞齊省Takengon兩個咖啡重要產區的基本田野調查。 團隊未來將於該地駐點,進行第一階段兩年的合作計畫。內容當然也是開放的,但初期應 該基本上包括了:村莊內更進一步的家族組織、生產及交易型態的田野調查,初步公平貿 易生產班隊的組成,田間管理問題整理的改善(與蘇北大學與伊斯蘭大學嘗試合作),成 立農業知識講習班等等。預計明年(2008)秋冬第一批咖啡至台灣,而與明年年底正式訂 定契約。 而在台灣端,主要的工作有:咖啡銷售通路的建立(考量我們基本的成本,未來兩年我們 需要至少400位長期的訂戶),熱帶雨林與公平貿易資訊的傳播(先期以網站建置為主) ,以及開始向學術單位及民間組織探詢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咖啡通路的建立是最為 現實且重要的。 「雨林咖啡」開始預購 目前我採取的是預購的方式。我們的咖啡品牌取名為「雨林咖啡」,目前暫訂一包售價為 新台幣350元。月前我開始募集預購,為的是先去蘇門答臘一趟,買回第一批咖啡。這第 一批咖啡並不是我們合作的村子生產的,而是為了在明年度開始銷售,募集我們未來兩年 運作的經費。 我們合作的村子的生產(亦即是真正的「公平貿易咖啡」),最快的試賣也會是在明年底 。一年的運作很短,其中也必然有現在無法預見的挑戰,但是我們團隊在印尼的運作卻是 需要經濟的支撐,支撐下去才有希望。兩年後我們會做一個總檢討,如果真有巨大結構性 的困難,我們會擱置這個計畫。 我長時間認真思索著這個計畫會遇到的諸多困難。常常,在我覺得挑戰重重而頭皮發麻的 時候,總是這樣告訴自己:小孩總是天真無畏地敞向未來。看,他們永遠以奔跑之姿迎接 著,探索著,好奇著,而不恐懼下一步就可能跌倒。因為站起來並不困難。站起來就能再 次迎接好新好亮的世界!而大人們,永遠是以過去的經驗作為對當下的判斷前提,不斷以 舊的恐懼阻擋新的經驗,所以畏懼了,所以退縮了,所以新的創造無從發生。我希望,我 每一天都宛如早晨才出生的一個生命,以童真心眼,無畏地迎向嶄新的體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