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低碳生活部落格 http://lowestc.blogspot.com/ 文/李麗雯(台大環工所博士生) 圖/Flickr創用分享(davidreid上傳)  清晨,雙耳在臺灣藍鵲的叫聲中甦醒過來。  起身推開自動調節太陽照射量的窗戶,映入眼簾的遠景,是環繞雪山蜿蜒而流的北勢溪 ,與溪畔兩旁的翠綠色茶園。再往不遠處望去,可以看到一座農場,長者正運用在地生態 智慧所耕種有機蔬果,採收後將用以提供給全社區居民食用。  農場旁,有一棟圓頂玻璃矮房,是結合家禽飼養場及社區廢棄物的生質能源電力轉換站 。在社區的石屋住宅群每一棟建物上方,則都裝有太陽能板及雨水回收系統,並提供給山 谷居民一棟棟會呼吸的房屋:即最佳的採光、流動的風場,與生生不息的水循環。 若干年後,這將會是台北縣坪林鄉,留給民宿旅人的美好回憶。但若和現今看到的的生 活環境境相比照,你或許會質疑這樣的一個未來世界,是一個虛幻的烏托邦。但上述每一 個環境友善的規劃及設計,已在世界不同地區展開著。你可以在歐洲的城市輕易地看到通 勤的單車族,你也可以在倫敦的近郊 Beddington看到一個零耗能的的社區開發(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 BedZED),你也可以在德國看到許多利用風能、 電能及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發電的建築群體,而零污染的氫氣推動車已問世,並仍在各大車 廠進行不斷的改良中。  在台灣,台北縣政府正全力把坪林打造成一個低碳城鎮,而現在也已有茶農,回歸祖傳 的自然農法,開始耕種有機茶園。一個受大自然啟發的革新生態農園經營理念,儼然已先 展開,而整體綠色鄉鎮的革命,也將逐步到來。 昔日茶鄉 將會更綠  坪林鄉,一個面積約 170平方公里,人口總共 6519人的水源之鄉,緊鄰著人口佔全台 四分之一的大臺北都會區,60%仰賴農業生計。長期以來,它犧牲地方開發創造經濟發展 的機會,導致就業人口外移,但成就了大臺北四百萬戶居民飲用潔淨的翡翠水庫,也同時 帶來豐富的原始動植物生態資源,與休閒遊憩的機會。  然而,隨著北宜國道五號高速公路的興建與通車,坪林交流道與水庫水質保護的爭議, 再度浮上檯面。假日大量的遊客湧入,是否將造成河川水源污染?北宜高通車後平日取道 型遊客的流失,是否影響觀光商機?提高自來水補償金,是否就可以彌補坪林居民對經濟 發展的期待?水鄉、茶鄉與臺灣藍鵲之鄉的坪林,未來發展的契機在何方?  台北縣政府正打算把坪林打造為低碳旅遊重鎮,若以國外發展低碳社區的經驗,坪林將 可能有以下三種模式發展:  菁英式社區由專業的環境規劃管理者,自信地提出卓越全盤性思考的規劃藍圖,即滿 足住民生活舒適及便利的需求、並兼顧開發商最低成本的選址與營建考量,一切程序都符 合政府法令規章及規範。但隨著時間與社會的變遷,當時缺乏尊重自然環境的社區規劃設 計,與規避法律規範的住民使用行為,開始產生環境破壞與衍生性問題的蔓延。這樣的社 區環境品質與樣貌,你我應該不陌生。  父權式的社區目標是以 2050年碳排放達到減少 1990年的百分之五十為目標,著手進 行舊社區的標準化低耗能綠建築型態社區改造;嚴格控管及盤查居民碳排放及能源的使用 率,課徵碳稅及進行碳排放交易;計較每一個人的生態足跡與食物里程。但居民恐會反問 ,為何必須得生活在這過度監控的社區裡,只為了成就規劃者與政策決策者推動低碳的美 名呢?這是目前英國在推動低碳經濟正面臨的兩難課題。  可自立發展系統式社區邀請社區住民,包括已在外地生活的下一代,共同釐清社區目 前所面臨的環境、經濟及社會問題。抽絲剝繭地針對每個環節與衍生性問題進行探討與分 析,提出關鍵性的影響因素,與每個因素不同程度改變後的可能績效藍圖,但保留最後的 決策權,給住民與期待返鄉發展的出外人。這意味著社區未來發展的生活模式與環境品質 ,是經過居民老中青幼四代集體共識的產出。  但自立發展系統式社區的走向,並不因有共識結論而自此定調;相反地,真正的挑戰卻 是該如何能在此時保留彈性空間,讓未來的巧思與技術,能有機會再進來改善,就像是一 個仿大自然沒有廢棄物產出的新陳代謝系統,所有的永續性都具有在地性,可聯繫人類與 自然的協調、可串整當地的物質與能量、更可延續當地的風俗與住民喜好的滿足,一個從 細微的分子到區域層面的規劃與管理都應該被囊括在其中。 讓坪林綠化 別忘尊重在地  在 Janine Benyus 《人類的出路 – 探尋生物模擬的奧妙》一書中,為我們啟發了許 多應用大自然智慧解決人類環境問題的方法,都是未來可驗證於本研究的可能,例如:藉 由區域性生態知識的累積,當地住民耆老為我們找到依循自然法則的耕種技術,也就是現 在的有機無毒農業的經營之道。至此,一個新的概念呼之欲出: Biomimicry (仿生學), 一個仿效自然界運作機制與演化的奧秘,探求模擬與再製的途徑,或許可以作為坪林發展 的依歸。  面對全球暖化與能源危機擊的環境衝擊,環境規劃與資源管理的研究,亦逐漸典範轉移 。由大自然所啟發的仿生(Biomimicry)原理應用,已然成為明日續航力,並在世界各地、 各領域逐漸發酵中。探究如何建構人類社會經濟體系的運作,與自然界功能相似,改變廢 棄物的外部不經濟產出,回歸至經濟體單元中再利用,達到資源及能源的最有效率利用。  臺灣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形歧異度高的島國。在土地利用受地理環境限制發展條件 下,許多公共建設的環境衝擊已成不可逆的事實。未來我們應逐步建立整體性(Holistic) 的環境觀點:以生物區域(Bioregion)為空間單元,在尺度足以仿效自然界的區域內,尋 求平衡人地關係、自我永續經營之道,一個循環型的生態、生產與生活的區域發展,一個 與大地共榮的人類之境。  坪林是個起點,也希望未來它的成功,會帶給台灣其他城市各自不同的綠色啟示,以培 養出每個城市獨特的綠色基因。 關於李麗雯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生、淡江大學景觀系兼職講師,以低碳社會型態為研究 主軸。曾任職於衍生景觀工程顧問公司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中心,經手業務含高雄縣級城 鄉規劃、臺北市景觀中長程規劃、台北縣景觀綱要計畫、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國土空間發 展策略規劃等。 【延伸閱讀】 《別因綠色 就變得霸道》李麗雯、張楊乾 3-Sep-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城市 英國的綠色革命》李麗雯、張楊乾 25-Aug-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社區 台灣永續發展的新指標》張楊乾 16-Ja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弗班區 德國永續社區的標竿》李育豪 16-Ja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