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明天過後這部電影大家都有看過,這一切也有可能發生在未來的現實生活中,好萊屋的 電影常常都預測了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在還未登入月球之前,大家會覺得是無稽之談, 但是好萊屋早就拍過相關的電影。 而影片明天過後的電影中所談到的洋流,有一派的科學家是相信如此的見解的,相對的 我們或許有很多事情事不知道的,所謂天高皇帝遠,政府刻意隱瞞實情的話,很多事情 我們是無法知曉的,這代表著,人類或是說強大的國家,隱瞞對環境破壞後產生的嚴重 後果,造成現今的這種情況? 現在臭氧層破洞後,是否有能力去補救,還是只有能力讓他不要繼續惡化,對於補救卻 還無能為力?國家的利益為優先考慮,這是筆者在學習美國外交政策時所明白的,美國 連京都議定書都不願簽署,對於開發非石油動力汽車,根據維基百科在1990年代開始各 個主要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關注電動車的未來發展並且開始投入資金和技術在電動車領 域。 在1990年1月的洛杉磯汽車展上,通用汽車的總裁向全球推介Impact純電動轎車。 1992年福特汽車使用鈣硫電池的Ecostar , 1996年豐田汽車使用鎳氫電池的RAV4LEV, 1996年法國雷諾汽車的Clio, 1997年豐田的Prius混合動力轎車下線, 1997年日產汽車世 界上第一輛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Prairie Joy EV, 1999年本田汽車發布、銷售混合 動力 Insight。 那為什麼電動汽車會沒辦法取代化石染料動力車呢?主要是是會衝撞既得利益,各大石油 國家地一個受害,接著是石油公司,而我們也明白這相大企業,很多都和美國或是各個國 加政府有著合作,例如軍事開銷,提供建設基金等。 因此筆者淺見認為,若要拯救地球,就必須有場大改革,像崛起的中國,他們的重工業, 不可能請他們不要發展,如果說先進國家,沒有重工業的汙染,主要原因是產業外移到 別的國家,或是做了產業轉型,然而綜觀歷史,一個國家要成長,一開始都是農業, 加工出口,輕工業,重工業,這樣成長起來,經濟學的五大理論可以作為佐證。 最後要做改變的話是全面性的、破壞性的(破壞現有生活方式與既得利益),那有多少人 可以接受?政府如果不配合動作,到時是否會有人民的”起義”改變整個生活方式呢?筆 者認為這些都是直得我們思考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