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整理:weitzern 2007/12/04 (來源:http://homepage.ntu.edu.tw/~soeko/animal/animal_rights_welfare.htm) 作者:Marc Mekoff 譯者:錢永祥,彭淮棟,陳真 出版社:桂冠 台灣關心動物保護、生態環境議題的人有福了。由美國動物行為生態學家馬克.貝考 夫(Marc Bekoff)主持編纂,中文版由動物社會研究會策劃,中央研究院中山社科所錢 永祥、中外文學總編輯黃宗慧等人耗時二年翻譯完成的《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 Encyclopedia of Animal Rights and Animal Welfare)》,11月15日正式出版發行。國 際知名保育學者珍古德推薦這本書的內容「獨特、有趣,且具啟發性」,而「這本書的出 現也將使讀者有機會深入動物保護的許多複雜議題」,是關心動物議題的團體,政府官員 ,民意代表,學者專家和學生們,可以隨時翻閱參考,獲得「指引」的參考書。 珍古德在推薦序中說道,「一個對動物受苦越有憐憫之心的人,也越應該去深入了解 這些問題背後的種種觀點。不管說起來會多麼令人不快,當我們面對任何一個問題時,獨 斷獨行-- 也就是來自道德上或知識上的一種自以為是的驕傲態度;不願聽跟自己的意見 不一樣的聲音。這樣的一種態度,對誰都沒有好處,也不會帶來任何進步。」   其實,動物權與動物福利的名詞背後,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觀念,其中有些觀念甚至 不一定能夠「完全相容」。例如,《動物解放》一書作者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所闡 述的「動物解放」理論,在動物權主張者看來,其實是「動物福利」論,而不是「動物權 利」論。而一般所說的「動物福利」,根據學者的分析就有六種之多:(一)壓榨動物者 所謂的「動物福利」,也就是使用動物作為商業資源或娛樂資源的業者,常會習慣性的保 證他們會在乎動物。(二)常識性的動物福利,也就是一般人模糊的關心,想要避免虐待 動物、甚至對動物仁慈。(三)人道動物福利,這種看法反對虐待動物,但不否定大部分 壓榨動物的行業和做法(皮草和狩獵有時候例外,養殖業或實驗室裡最嚴重的殘虐暴行也 包括在內);它比常識福利觀更講原則、更深入、更嚴格。(四)動物解放論的動物福利 觀,由彼得辛格首倡,要求將痛苦減到最低,不過可以容忍某些活體解剖。(五)新福利 觀:認為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其實是一體兩面,「今天爭取更大的籠子,明天才能爭取拿掉 籠子」。(六)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觀,在這兩個觀念之間不做區別。   錢永祥在本書譯序中指出:動物保護是一套有關公共政策的社會運動、也是一套可能 改變社會的訴求。只要翻翻這本《小百科》,就知道國外的動物保護知識與論述,要比我 們豐富許多。不過,這類外來觀點,必須在日常的討論、爭議、抗爭過程中,與本社會的 觀點揉合混同,才可望逐漸形成本社會的動保語彙和動物論述。在這個意義上,關心動物 議題的人,格外需要積極介入社會的討論。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替這個社會逐漸建立起一 片可供反省動物問題的公共語言與公共價值。   負責中文版策劃的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讀者將可以在這本書裡,看到包括主張動物 權利的湯姆雷根和主張動物解放的彼得辛格等不同哲學家之間論辯的要旨,也希望這本由 生物學、動物行為學(ethology)、生態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教育學、 法學、人種學、史學、政治學、神學、獸醫學和公共行政等不同學科觀點同時呈現的「動 保百科」,能促使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一個中心主題,那就是「動物的情感與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