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產業新概念 食物來自垃圾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0065 【記者周依禪台北報導】垃圾有可能變成食物嗎?冰淇淋包裝紙分解成水、紡織廢 料成為草莓園的肥料、 T恤在森林裡自然分解融於土壤,廢棄物不只再利用,還能 成為滋長生命的原料……這不是烏托邦世界,而是正在發生的新生產概念。 德國文化中心昨日舉行紀錄片《垃圾即食物》(Waste Equals Food)特映會,此 片紀錄《從搖籃到搖籃》( Cradle to Cradle)一書作者麥克.布朗嘉及其夥伴威 廉.麥唐諾,與企業合作開發對動物無害、有助生物生長、可快速拆解的產品實際 案例,傳達「廢物再利用」、「永續循環設計」等環保概念。 荷蘭籍導演羅伯哈特表示,《不願面對的真相》帶來威脅和恐懼警醒世人,《垃 圾即食物》則是解決的答案之一,如何讓能源可回收再利用?就是讓每種物質在分 解後是有益的,再度成為原物料或回歸大地,而非製造多餘的產物,造成浪費及污 染,這就是布朗嘉想傳達的「C to C」概念。 聽起來似乎很理想化,羅伯哈特引用布朗嘉的說法:「這是挑戰,不是做不到的 事。」歐美已有許多企業開始配合「C to C」的生產概念,荷蘭環保署也公開聲明 要採用「C to C」概念配合經濟發展。 紀錄片中,瑞士紡織廠使用無毒染料,原本具毒性的紡織廢料,可以賣給農莊, 在草莓園中自然分解成肥料;德國聯合利華生產的冰淇淋包裝紙,解凍後數小時可 分解成水;運動品牌Nike的循環計畫除致力於舊鞋再利用,也製造出以天然皮革為 主材料,縫線、鑲嵌技術取代化學黏著劑的環保鞋;福斯汽車公司使用大豆泡棉、 玉米塑膠製作椅墊,並將主要工廠改建為能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生態工廠。 這些企業採用「C to C」不是沒有原因,省下處理廢棄物、使用能源的成本,福斯 1年可省下3千5百萬美元,布朗嘉及麥唐諾目前最新的合作計畫為中國大陸的5年國 建計畫,預計建造 2百萬棟房子,以低耗能的環保建材取代磚塊,並發展成循環利 用廢水、太陽能的綠建築形式。 羅伯哈特強調,減少破壞是不夠的,應該要製造有益於生命的產物,而減少浪費 就是製造利潤,台灣為製造業國家,若能先影響設計者採用「C to C」概念,應該 就能很快落實,希望台灣企業能朝這方面努力。 政治大學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召集人黃秉德表示,「C to C」概念帶來新的反 省與機會,讓看到真相的人們知道可以做什麼,台灣為全球製造代工的重要國家, 機會很多,目前EMBA課程已 2度引入「C to C」相關內容,黃秉德認為,學生一定 要有概念,因為他們都是未來企業的主宰者。 除企業以外,羅伯哈特認為學校及政府也是重要角色,政府可要求所有用品使用「 C to C」產品,效果一定很快,相關科系如設計系、建築系學生,在產品設計時就 要有創造能源的概念,以不傷害環境為前提,消費者對物品的概念,也可從「擁有」 改變成「使用」,將商品回收給製造商再生產。 羅伯哈特表示,「C to C」概念已受到科學界、技術界肯定,成為一種新商機, 目前荷蘭幾所大學決定合開相關系所,專門研究「C to C」產品,「垃圾即食物」 來自大自然法則,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德國文化中心將於10月邀請生態化學專家、《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布朗嘉來台, 針對都市綠頂及自然池塘為污水處理場,進行兩場工作坊,並分享全球第一座「C to C」城市──荷蘭芬洛的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206.114
going70:借轉文章 到IA 04/22 09:02
going70:轉錄至看板 IA 04/22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