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NCCU_SEED 看板] 作者: Valera (樹)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清理政黨政治的重新出發:邁向綠色民主之路《綠色民主》 時間: Tue Mar 13 17:48:08 2007 http://pots.tw/node/1059 清理政黨政治的重新出發:邁向綠色民主之路《綠色民主》 文/郭安家 書名:綠色民主 作者:何明修 出版:群學 在台灣的環保戰爭歷史,《綠色民主》作者何明修用「政治機會結構」的方法論─其指政治環境對一項正在進行的社會運動提供多少機會與條件,來清理過往歷史中的綠色民主之路。如環保聲音如何在精英知識圈出現、如何透過宗教團結在後勁發響;以及詳述政黨輪替對環保運動、核四運動的衝擊。也打破過去二十年的環保運動與民進黨切割不開的神話。 沒經歷過80至90年代社運狂飆的年輕行動者,書的前半部分如歷史翻案,大量第一手詳細的口述資料釐清環運與民進黨關係。如二十年前新竹反李長榮化學廠運動,外部支援者竟是國民黨立委,後勁的反林園運動則是鄉民自力救濟。 何明修教授磅礡的詮釋20年的環保運動,但社運文本不談行動也與教科書無異,他在最後一章短短幾段帶過,認為往後環保運動比較像Beck所言的「亞政治」;行動策略他則舉葛蘭西所謂「陣地戰」(war of positions),由不同領域的政治組織相互支援。他因此強調綠色投資、消費者/醫療運動、環保結合工運之重要。但實際上,天下雜誌環保記者邱花妹與工運者邱毓彬曾嘗試模仿歐洲之運動行紅、綠連結組織,但因為社運體質不良而無氣候。另一個尷尬例子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嘗試將核四議題與海洋音樂祭連結,明星搖滾樂手也聲勢浩大的宣示救沙灘,但最後只有輿論沒有力量,只有連署沒有戰略。 在亞政治與「陣地戰」的時代,「連結」的確是重要的課題,台灣也一堆濫帳等著連結,台商在中國製造環境與勞工問題、快要變傳統產業的科技工業製造的重金屬、全球化與農村環境等等問題日愈嚴重…,或許我們該回過頭問是想像力出問題,還是想錯問題過度指責或分析環保行動利與不利。剛好《綠色民主》這標題提示了草根民主與鄉社/社區政治的重要性,如他所分析的高雄後勁地區、美濃的環保運動如何和鄉里政治/宗教結合。 草根的綠色行動最早範本在西德綠黨,70年代發展出連結左派、保守派、自由派結合的怪異哲學,且常被誤解為無政府主義一支,但認為必須透過社區鄉村民主將環境意識紮根;事實如此,力量總在民間情感凝聚,民進黨執政後最有力量的環運屬2001年風起雲湧的反焚化爐運動。 專業的環保運動已被民進黨玩殘,但還有一些穩健具有民間情感的地環保網絡,如「主婦聯盟」,基進的社會學或許該研究這種在地行動範本,或進一步與行動者合作介入社會運動。一如何明修書中指出的,環境運動敵人將越來越模糊不清且遙遠,的確!對各領域運動者而言,對抗勢力越來越整合,對行動者與反體制的都市邊緣青少年而言,環保、有機農業、共同消費、合作社亦成為行動的新途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2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200
cd81:都市邊緣青少年... 03/14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