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公視 CH13 :我們的島:447集 河川巡禮 * 走遍全台,我們的島用鏡頭紀錄下許多河流的悲喜與哀愁,從尋 找河川的源頭,水庫集水區的保育,到進入人類生存的環境,不 斷有各種污水流進河川,然而,水中生態因水質惡化、水利工程 而奄奄一息。從全台河川的處境,和各界如何努力搶救河流的過 程,讓我們重新反省該如何看待一條河流。 ======================================================= :首播: 2008-03-31(一) 22:00~23:00 :重播: 2008-04-06(日) 10:00~11:00 @播出頻道: 公共電視 CH13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index.php ======================================================= 台灣─美麗的寶島是養育我們的母親,而大地之母生命力的來源 就是河流,從高山峻嶺往下連接起伏的丘陵,再延伸到肥沃的平 原,每一吋土地都靠河流的供養而豐富。台灣有 129條河川,依 照流域以及經濟發展狀況,分為24條主要河川、29條次要河川、 79條普通河川,這些河譜出一篇篇悲喜交錯的樂章。 第一篇:生命之水  淡水河是條敏感的政治之河,這條流過政經中心,居住了640 幾萬人的大河,卻輪番上演淹水、缺水的災情,水利單位為此繃 緊神經。為了消除基隆河水患,政府花了將近60億做員山子分洪 ,為了解決台北、桃園的缺水問題,政府斥資 250億在石門水庫 進行緊急供水工程及水庫更新改善、供水設施改善,以及上游集 水區保育治理,尤其是集水區的管理更是治本之道。但實地到現 場,卻看到許多大而不當的工程,在寶裡苦溪,為了避免水流侵 蝕道路的坡角,水保局在這裡建造固床工,但民間團體認為,這 裡岩層裸露,不會有刷深的問題,工程必要性與否,值得討論, 而且既有植被更因工程崩塌。  在集水區內,梳子壩、攔砂壩、潛壩、固床工,各式各樣的工 程把野溪整治的失去生機,這些動輒千萬的工程有必要施作嗎? 淤滿砂石的攔砂壩又能阻檔砂石多久呢?  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崩塌地的造成有 22%都是起因於道路, 佔總崩塌面積的 48%,以從桃園復興鄉通往新竹尖石的道路為例 ,這條路位於順向坡上、地質條件不良加上選線錯誤,卻又不斷 拓寬,導致道路沿線處處坍方。道路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排 水溝設計不良以及水溝內淤積雜物沒有清除,都為下一次災難埋 下伏筆。  目前與石門水庫集水區有關的權責單位,包括水利署 農委會 原民會 交通部以及地方政府,各單位有其本位。或許,重新檢 討事權分散的管理機制,改變工程至上的思維,才是整治集水區 的根本之道。 第二篇:變色的河流  河流提供它清淨的水源,但得到的回報卻是污染的廢水。在台 南市嘉南大排旁邊的合順工業區,排出來的廢水常常是五顏六色 ,工業區內並沒有設置污水處理廠,台南市環保局到現在還無法 解決,任由污水不斷流進河川。  對五股觀音坑溪沿岸的居民來說,工業廢水是健康殺手,這一 、二十年來,在上游的致和皮革廠所排放的廢水,有如屍體腐臭 的味道從水中逸散而出。於是,五股鄉公所和台北縣環保局合作 ,祭出24小時全天候監控的手段。但地方民眾認為,唯有工廠遷 廠才能治本。  畜牧廢水也是污染河川的大戶。為了保護高高屏地區的水源, 政府推動高屏溪上游離農離牧的政策,屏東地區的養豬業者於是 下移到里港、九如、鹽埔一帶在高屏溪支流--武洛溪,四十八公 里的河段卻聚集了四十幾萬頭豬,一隻豬每天排放的廢污水是一 個人的四到五倍,等於是兩百萬人所產生的廢水,雖然豬農也投 資了大筆經費建置污水處理設施,但因為專業知識不足沒有妥善 操作或是處理規模不足,很難把廢水處理到符合法規標準。  除了工業污水和畜牧廢水,我們每天生活產生的廢水也是污染 河川的主因,現在全台灣的污水接管率是 16%,有八成以上的生 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進河川。由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建置速度緩慢 而且成本高昂,加上這個政績不容易被看見,許多縣市政府的態 度並不積極,環保署於是大力推動人工濕地應急,在大漢溪的高 灘地上這片水綠世界就是知名的新海橋人工濕地,面積八公頃的 土地上,每天可以處理兩千噸的廢水,相當於一萬人產生的污水 量,台北縣政府每個月只花兩萬多元的電費,就可以藉由植物以 及細菌的自然作用,大幅削減水中的污染物。  但原本立益良善的人工濕地,卻因為設計不良或是沒有妥善操 作而引發爭議,在台南市的竹溪人工濕地就成為蚊子的繁殖場, 連當時的環保署長看了,也大皺眉頭。造價五百萬的竹溪人工濕 地最後是以拆除收場,人工濕地的運用有它的侷限,建置污水下 水道系統才是回復河流清淨面貌的正途。 第三篇:生態悲劇  河川有深潭、有淺瀨、有湍急的水流、也有岸邊緩流,多樣的 水域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態。  一灣小小的深潭裡、隨著水流擺盪的水草中,有一群台灣白魚 居住在這裡。中部的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流域,只有四個地 點發現牠們的身影,台灣白魚是台灣特有種,族群數量少到瀕臨 滅絕的危機。在食水科溪,還有大約一千五百隻台灣白魚,算是 族群數量最多的溪流,台中縣政府不斷的這在裡進行河川整治工 程,台灣白魚的家一一消失。  長年研究台灣白魚的李德旺發現,白魚的處境令人擔心,因為 食水科溪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河岸被整治成水泥護岸。白魚喜歡水 質清澈、流速緩慢的水潭,食水科溪原本許多這樣的地形,現在 只剩下番社嶺橋附近還維持原始的樣貌,這個最後的避風港也將 在三年內消失,因為河川兩岸的果園,在颱風期間曾經傳出淹水 災情,地方居民於是向縣府陳情希望做工程。  地方保育團體於是展開搶救行動,幫白魚找個中途之家,也希 望藉此喚醒在地居民的保育意識。他們有個心願,就是在工程完 工後,把被破壞的溪流環境營造回來,讓白魚可以回到牠原來的 家。  在水中的魚蝦,牠們遷徙的生態廊道則被數不盡的攔砂壩阻斷 ,許多人致力於河川生態保育工作,但再怎麼努力封溪、護漁、 甚至做復育,一次工程的浩劫就前功盡棄,民眾只關心會不會淹 水,土地會不會被沖刷,於是,自然的河流逐漸變成水泥排水溝 。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懂得收斂人類的慾望,開始尊重每個物 種生存的空間,也去欣賞河流的生態之美,讓每條河流再度充滿 生命的禮讚! >>採訪側記>>> 我走過好多的河流,每條河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只是程度 有所不同,但反應在河川的現象與結果,背後卻都有各自複雜的 社會經濟背景,更有台灣人如何對待環境的哲學觀。讓河流在現 生機,回到許多人兒時記憶的樣貌並不容易,但河流生病了,土 地、海洋也會跟著出狀況,珍惜我們的生命之河,我們才能擁有 健康的生活環境。 >>本集其他單元>>> [[ 做個綠色旅人 ]] 歐美國家早已有環保旅館的觀念,國內的環保旅館和民宿才剛要 起步,當法令尚未制定完善,我們是不是可以先成為綠色的旅人 ,讓自己每次的移動,不會成為地球喘不過氣的壓力… [[ 辦公室做環保 ]] 每天買杯隨手杯咖啡、不小心就重複列印好幾張、信封寫壞一次 就丟掉、老是有人下班不關電燈、電腦,這些動作的背後,你是 否有看到辦公室環保的問題?這裡,有兩個特別的辦公室,要教 我們如何用小動作改變大環境。.... ======================================================= :首播: 2008-03-31(一) 22:00~23:00 :重播: 2008-04-06(日) 10:00~11:00 @播出頻道: 公共電視 CH13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index.php ======================================================= -- ▃▄▄▃ █▆█▆ ◢█◣ ▆ █ ▉ █◥ 尊重 ███◢◤ ◥◣愛護 █▉████ ˍ ▂◤    ▉▇█▇◤██    ▊▋▇█◢ ▃▁    ▇▇█▇ ▇◣▇▇     ◢▉◣ █▍▅▄    ▃▃▃▃ ◣▉@▊◤   ██ ███▉█▉▇█◥ yaksa▄▂▅▇◎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Ecophilia 環境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206.114 HandsomeYs:轉錄至看板 Geography 03/27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