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8818&p=1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4 期 作者:王茜穎 民國60年代的台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竟然引起國際媒體BBC的注意,為他拍攝 個人特輯。為了拍出完美紀錄片,李淳陽甘願耗費8年青春。 十一月六日,在Discovery頻道與新聞局合辦的「台灣人物誌Ⅱ」首播會上,選出六位代 表台灣的傑出人物,站在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和布袋戲宗師黃海岱之子黃逢時之間,有 一位面生的白髮蒼蒼老先生,佝僂著身軀,輕輕咳嗽著。 很少人認得這位年過八旬的李淳陽博士,其實是台灣生態紀錄片的先驅。在資源極其匱乏 的民國六○年代,他靠著自己改造的鏡頭,拍出令世界驚奇的微觀昆蟲世界。 為了他,當年,英國廣播公司(BBC)首次派出拍攝小組來台製作個人特輯,當時BBC影片 的製作人奈德.凱利(Ned Kelly)即稱呼他為「現代法布爾」(編按:法布爾是法國傳 奇性的昆蟲學家),而他的書《昆蟲世界奇觀》、台灣第一本自製自然圖文書,則被知名 昆蟲生態觀察家張永仁奉為昆蟲聖經。 克難攝影棚 在兩坪大的「鳥仔間」完成工作 回憶當年,新聞局曾提議出經費請BBC來拍台灣進步發展的宣傳片,遭到拒絕,但BBC卻願 意自費來採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李博士」?連新聞局都起疑竇,此人是誰? 經過四處打聽,沒有人聽過李淳陽的名字,新聞局又往台灣大學的教授群裡找,還是找不 到人。最後,終於透過農復會(農委會前身)查到這個人的下落,原來他是農試所一名研 究農藥與病蟲害的技正。 當新聞局打電話到農試所時,李淳陽正在田間的實驗室,剝著大豆莖,察看農藥對潛蠅幼 蟲的影響。沒人相信國際知名媒體會想拍李淳陽,一位接聽電話的同事甚至說:「他哪是 什麼昆蟲專家,BBC應該來採訪我才對!」 也難怪他們會這麼想。BBC製作人至今仍清楚記得,民國六十四年,BBC派了四個人的拍攝 團隊首度來到台灣,一下飛機,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參觀李淳陽的個人攝影棚,卻被帶到一 間破舊公家宿舍後院,竹籬笆旁用木板歪歪斜斜加蓋出不到兩坪、連窗子都沒有的「鳥仔 間」,就是李淳陽口中的「studio」。 目瞪口呆的製作人失聲直呼:「太驚訝了!」當年公務員薪水很少,養不活一家人,李淳 陽只好想辦法兼副業貼補家用,這間李淳陽自己動手加蓋的「鳥仔間」攝影棚,先前就曾 養過蛋雞、鵪鶉,有一陣子台灣流行飼養金絲雀時,他也曾試著養過。 「你要不要來拍害蟲影片?」一位美國友人偶然問起。當時國外的農藥公司希望打入台灣 市場,因此需要拍攝宣傳影片。咬緊牙關,李淳陽湊齊家裡所有的現金,剛好足夠買一台 十六釐米的專業攝影機。 沒想到這一試,竟讓李淳陽初嘗成功滋味,農藥公司以一分鐘一千美元的代價向他買下短 片。對於當時月薪只有新台幣三千元的李淳陽,五分鐘的「蕃薯害蟲」短片,讓他賺進五 千美元,將近他五年半的薪水(當時美元兌台幣匯率約一比四十),接連又拍攝了英國、 瑞士等國的農藥短片,李淳陽快速累積三十萬元的存款。 「沙漠奇觀」這支紀錄片是李淳陽的啟蒙。這部由迪士尼拍攝的自然科學紀錄片,在台灣 非常轟動,在荒涼死寂的沙漠中,居然藏有豐富的生態系。李淳陽的野心隨著快速的成功 越來越大,錢對他的吸引力,還不及拍出一部足以和迪士尼「沙漠奇觀」相抗衡的片子。 不計成本求完美 為二十秒畫面,耗三年歲月捕捉 一如李淳陽在BBC片子的開場白:「我不在乎會耗費多少經費、需要下多少功夫──只要 能讓全世界的人們看見昆蟲的魅力,我就要實現這個夢想。」 但一卷底片長度只有二分四十五秒,卻要價一千元,按下快門二十秒,就要燒掉一百多元 ,以李淳陽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只夠買三卷,家人則靠著銀行的利息生活。但昆蟲 不是演員,無法指揮牠們的動作,不要飛走就不錯了,想一次OK,簡直是痴人說夢。光憑 一部機器、一個角度、想捕捉一瞬間的微觀生物行為,難度很高。 透過圖書館的文獻,加上自己的專業知識,李淳陽擬定一份拍攝計畫,列出二百三十種 昆蟲,用文字加上手繪,密密麻麻的記載各種昆蟲的生命史和習性:住在什麼環境?吃些 什麼?有什麼覓食行為?如何求偶、交配、產卵?變態的過程又是如何? 紙上談兵仍不足以成事。因相關文獻有限,且在台灣沒人拍過,李淳陽和助手到處找蟲、 養蟲,每個鏡頭的背後,都是長達半年的觀察與記錄。除了要拍出精緻的畫面,他甚至和 法布爾一樣設計實驗,在昆蟲的本能行為中,進行一些改變,檢驗昆蟲是否能思考。 為了拍攝野地蠅製作白色泡沫狀「禮餅」吸引配偶的行為,二十秒的畫面,李淳陽花了三 年。以這種堅持,他耗去八年歲月,拍下三百多卷底片,負責拍攝李淳陽紀錄片的視群傳 播公司企畫顏妏如檢視了所有的片子,發現大部分看起來幾乎一樣,「只能說從專業的角 度來看,他為了那一秒的不完美,也要重拍。」燈光不夠好,要重拍;蟲蟲表現不好,要 換角;一陣風吹來,畫面輕微晃動失焦,一樣重來。 在追求完美與財務的雙重壓力下,李淳陽在筆記本裡寫下這樣的詩句:「創作,是要做到 整個人全身神經緊繃到幾乎要崩潰,感覺到連生命都將熄滅,那時誕生的想法才是創作。 」 親友承受極大壓力 助手求去,兒子們也累到不再幫他 為了夢想,他不僅耗損自己,也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多年之後,助手洪文堯回想起,仍 語帶哽咽,因為李淳陽對完美的要求,加上為了節省底片,明知不可能,卻又被要求只許 成功不許失敗,精神上的龐大壓力,讓他食欲減低、失眠、體重下降,最後,選擇離開。 助手離開後,李淳陽只好找兒子幫忙。他安慰自己:「法布爾也是在家人的幫助下作研究 的。」而他的後院就如同法布爾畢生鐘愛的「荒石園」,法布爾到死前,都還在家人的扶 持之下,巡視這塊「日曬熱烤,荒焦不毛,被人拋棄,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鐘愛」 的土地,對李淳陽來說,在烈日下打著赤膊,和鏡頭前的一枚小蟲搏鬥,是擁抱夢想,也 是被夢想擁抱,因此,他拍到眼疾復發,引發眩暈、顫抖,但因不願錯過一個產卵的鏡頭 ,仍舊邊嘔吐邊拍攝。 對外,李淳陽是為了要替全人類留下東西,才如此瘋狂投入,當台灣退出聯合國、與友邦 斷交時,登上BBC的李淳陽頓時成為台灣的英雄;但做為父親,他卻很少向家人解釋做這 件事的目的。「至今我仍搞不清楚,他為什麼要做?」么子李哲夫說。孩子們只認知到, 父親本來可以靠拍農藥短片發財,讓家裡過好日子,但當他一頭栽入夢想,那一卷卷泛著 黑金光澤的底片從賺錢的工具,變成燒錢的東西。 李淳陽的家境並沒有變好,一家六口仍擠在十二坪半的小宿舍裡,客廳只有簡單的兩張舊 沙發椅和一張小茶几。空蕩蕩的家裡,堆最多的,就是那三百多卷膠捲。八年下來,銀行 裡的存款不斷短少,李哲夫還記得,媽媽不夠菜錢向父親要,但還是拿不到錢。 當時,就讀台灣大學的大兒子,因為學校就在家的旁邊,一下課就得趕回來幫忙打光、撐 傘、抓蟲、固定昆蟲,上課鐘響才趕回去;二兒子為了父親要拍攝鳳蝶羽化,因從文獻上 僅知道約是結蛹後一週,和父親二十四小時輪流守候,守了三天兩夜,在接近午夜十二點 ,終於拍到羽化的那一刻。然而,即使已經拍到畫面,孩子們最怕聽到父親說「再來一次 」。對孩子來說,那是無盡的責任與折磨。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家中沒人知道這部片會不會完成?還要多久才會拍完?大兒子質疑父 親,迪士尼拍「沙漠奇觀」有二、三十人的團隊,你只有一個人;對方有雄厚資本和先進 器材,你怎麼可能成功? 孩子們不再幫他。 三個孩子沒有人走上昆蟲或攝影這條路,除了沒興趣之外,「不願意回憶。」李哲夫只淡 淡的說:「做任何事情,都有痛苦的一面。」 當孩子也離他而去,「最後我能求助的人,只剩下我的妻子。」吐出這句話,李淳陽的眼 睛失去談論夢想時的光彩,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人。但對這段經驗,李太太別過臉去,不 願回想,只要一想,就開始掉眼淚。一次劇烈爭吵下,李淳陽傷心的吐出:「為了拍這部 片子,把家庭都破壞掉了!」但他仍舊拍下去。他說:「如果,她受到的痛苦是十,那我 承受的痛苦,就是一千。」 片子終於拍完了,BBC以新台幣三十萬元,要向李淳陽買斷版權,但他不願意賣斷;去了 美國,他四處接洽教學電影發行公司,但對方卻要求要照自己的意思來剪接畫面,他更不 願意。他一生的心血,在BBC播出一次後,三十年來,沒有再放映過,直到前年重新剪接 過後,才得以面世。 一度想燒光片子 逃過槍口,成為他最大的支持力量 在極度沮喪下,李淳陽曾經想放一把火燒光這些片子,但有一股力量,讓眼疾惡化、幾乎 半盲的他,開始提筆寫作。支持他的,是一九四三年太平洋上的一場船難,凌晨三點,從 日本返回台灣的李淳陽,客輪被美軍擊沉,掉進黑暗、冰冷的海水,隨即,美軍潛艇浮出 海面,對著水面掃射,他把頭埋進海裡,面臨死亡的那一刻,他心想:「真可憐啊,有誰 會記得我呢?」他最大的恐懼不是死,是遺憾。 八十五歲的李淳陽,在住家大樓的頂樓蓋了一間工作室,他決定把剩下的生命花在寫作上 。掏出筆記本,封面上是他打字上去的書名「昆蟲之心」,但追求完美的個性,一篇一千 字的序言,他寫了十年。採訪前一晚,他睡到凌晨一點忽然驚醒,爬起來寫作,坐在書桌 前面,要把腦中的一切寫下來,直到天明。 在BBC「李博士的昆蟲世界」影片中,壓軸的是顏色斑斕的虎甲蟲,BBC認為牠象徵李淳陽 未來的墓誌銘:「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相隔三十年,李淳陽用和當初一樣有神的眼睛 看著我,「我要留下我的虎皮。」 李淳陽小檔案 出生:民國11年 學歷:日本東京農業大學農學博士 經歷:農業試驗所技正 成就:BBC來台拍攝個人特輯第一人、美國攝影協會第48屆「國際電影節」專業組首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69.20
JxcIves:推薦這篇文章 12/01 10:37
ppr:淚推 12/01 13:13
slayerx:推! 12/01 16:38
freeunixer:我是覺得蠻慘的,留日農學博士,就在農試所幹個技正... 12/01 17:31
flyinblue01:推! 12/02 15:04
BarkingSin:推堅持理想…不過弄到家人不睦,沒人走昆蟲這點是可議的 12/02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