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07.html 低碳生活部落格 緝兇思維 無助治水 作者:鍾振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三角洲變遷研究小組博士生, 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 高雄又再一次淹水,又再一次的所有台灣的水利專家提出又 再一次重複的建議,滯洪池、排水幹管、透水鋪面又再一次 的被檢驗,水災在台灣一直被視作是一個簡單技術性的問題 ,但弔詭的是卻一直無法克服,而媒體也一直引導民眾思考 的角度:之所以會發生水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疏失,讓 某些環節故障,所以大家有責任要把「兇手」抓出來。所以 故障的排水機房、長長的籬笆、阻塞排水的淤泥也就一一現 形。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蘆洲的一則新聞:一場社區大火奪走了 8條人命,追究火災的原因是一個六歲的小孩,趁媽媽午睡 的時候玩火柴,最後媽媽被判有罪。大家每每在事件發生之 後急於緝凶,而忽略了事件背後結構性的因素:如果一個六 歲的小孩用一支火柴就可以燒掉一個社區,這樣的社區安全 是何等的脆弱。同樣的場景也毫不意外的發生在歷次的台灣 水災,大家急於追究排水機房是不是故障?排水管有沒有疏 通?更甚至是誰去理髮、睡覺或是吃大餐,大家急於去找尋 「真兇」,卻忽略了水災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荷蘭在1993、1995發生2次嚴重的大水,這2次大水讓向來對 自己的水利工程十分自傲的荷蘭人,認真地檢討該如何讓這 個低地國如何因應未來可能的水患,「三角洲委員會(Delta commission)」就在這樣的背景產生,和台灣不同的是,這 個委員會除了水利專家外,也集合了都市計畫、土木工程、 更甚至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在這群不同領域專家的激盪之 下,「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與洪水共存 (Living with floods)」成為荷蘭基礎的治水方針,也是 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治水觀念,很明顯的他們已經不再視水 災僅是個單純的水利技術問題,而是整體社會結構性的問題 ,對抗水患不單只是某些官員、專家的責任,而是關乎整個 社會對土地與環境價值重新思考,否則當土地僅僅被視為經 濟發展的生產要素之一時,怎麼可能擠出土地還給河川? 很可惜的這就是台灣目前解決水患必須首要卻遲遲不能解決 的問題,刺激房地產升值的推波助瀾之下,城市的密度越來 越高,這也讓防洪的難度越來越高。舉例來說,高雄擁有全 台灣最完備的雨水排水系統,卻只有5年的防洪頻率,而且 幾乎沒有提升的可能,為什麼?因為整個路面下佈滿了各式 都市維生管線,要整合這些管線就遠遠超出水利專家的能力 。這也似乎說明了為什麼台灣每年投入這麼多預算治水,水 患依舊每年威脅台灣的原因。 淹了2次大水的荷蘭中能痛定思痛重新檢視過去錯誤的水利政 策,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新挑戰,想想21世紀已經淹了不 知道多少次的台灣,如果仍是用「緝兇」這種包青天審案的 方式來面對水患,相信台灣真的會永遠與水患共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54.82.31
NiChu:該說台灣人不意外嗎?...XDXD 10/18 09:06
peregrinus:而且家家都不是洩洪池之後,水位還會更高:p 10/18 15:04
peregrinus:附近還有人一直在要求要向海軍國賠, 還辦批鬥大會... 10/18 15:05
peregrinus:然後,或許是因為要選舉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人作 10/18 15:08
peregrinus:也不見有人出來整合.. 有時後會心想,總統府立法院淹水 10/18 15:09
peregrinus:效果還比較大.. 10/18 15:09
peregrinus:一時失言了...沒啥助益...抱歉. 10/18 15:10
Uranusprint:感覺災難發生在台灣都會變成政治問題... 10/19 00:05
Waitingchen:治水是政治事務沒錯,問題在於台灣討論政治除了藍綠 10/19 00:10
Waitingchen:以及對立思維,沒有別的空間.... 10/19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