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因為八八水災而在網路上找文章來閱讀, 逛到水患治理監督聯盟(http://waterwatch.ngo.org.tw/) 在 8/11 日有一份 .ppt 檔簡報: 「對於治水我們誠摯的呼籲~從南台灣淹水分析開始~」 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4045 (魯台營高屏溪治水簡報 12.2 MB) 裡頭談論到屏東林邊與高雄美濃這兩個水患區的治理方案。 我不是相關專業,不確定這些方案是否有效, 但這也許可以作為我們對於治水的思考範例。 (相對於蓋一堆鋼筋混凝土堤防而言) ======================================================================== 先聊我在屏東這個部分作的一些初步功課。 以下文字並不是重點(重點在連結的內文中), 而只是把這些連結串起來的思考說明。 關於屏東的部分,這份簡報裡頭所談到的方案, 是大潮州人工湖地下水補注計畫。 因為是在屏東推了很久的計畫了,關懷屏東的人應該蠻熟的, 不知各位願不願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心者而言,則可以透過這份簡報迅速瞭解原案構想。 這位丁澈士教授是主張這項計畫的,前幾天他也寫了一篇報紙投書, 談到他對於八八水災的感想: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4312 這個人工湖計畫在簡報上看起來很范特西, 既可以進行國土保育,有又防洪效果,甚至還有觀光價值(呃), 不過相對地,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反對這項人工湖計畫的聲音: http://geo-hydro.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html 反對者認為 人工湖無法改善目前受壓含水層超抽導致地層下陷的根本原因, 同時質疑這項計畫唯一的利益只有砂石(屏東的砂石業....)。 拿砂石開採去反人工湖與疏濬是最有效的,那是十分顯著的利益。 林邊溪疏濬採砂也的確弄出問題,河床下陷6公尺導致二峰圳集水廊道裸露。 也就是上開反對文最後提到的部分。 砂石‧台灣農地悲歌的前奏 http://e-info.org.tw/node/18697 不過釘久了,變成官員都不敢對下游與河口疏浚有所動作, 這下變成基層在抱怨: 林邊溪整治 地方促疏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23/today-south4.htm 同樣的疏浚問題也會發生在水庫清淤。怎麼疏濬清淤才正確, 一定是可以有個解決的方法的。只是依照台灣的政治力學, 大多數的狀況 就只可能擺盪在「官員不敢疏濬」和「放任業者過度開採」兩端吧? 不幸地,大潮州人工湖的計畫,現在不是因為正反雙方理性的思辯而有結論, 主要還是有點透過預算手段導向第一期方案的實驗與評估。 簡單地說,一般民眾對這個案子進度的認識就會變成: 「馬」上砍補助款 大潮州人工湖做不下去 http://geo-hydro.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3916.html 朝藍綠對峙政治化的結果就會變成: 促興建潮州人工湖 南社嗆聲 http://akau.net/akau/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288 走到這裡,就不會是對整個案子可行性與必要性的討論了。 值得參考的,今年四月的屏東治水座談會: http://www.chinatimes.org.tw/ct2/content.php?artID=121 這案子的關係人(笑)差不多都在裡頭了。 如今屏東林邊在八八水災中被淹得很慘, 不知道未來會對於屏東縣力推的人工湖計畫 產生什麼樣的政治力場改變。 畢竟這案子在蓄水功能與國土復育功能上被作為主要的質疑點, 經過水災後,他的防洪效果也許會被重新包裝並提出。 無論這計畫未來如何走,將這些文件串起來,也許可以提供一個 「試圖認識治水議題的普通公民」實際接近治水議題的起步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79.27
peregrinus:很好的教材..那跟哪個政治人物溝通比較有效果? 08/17 21:42
peregrinus:嗯.. sorry.. 變成政黑版的回文了..>< 08/17 21:42
peregrinus:理解"治水/儲水不是只有表層"是很重要的一步.認識洪水 08/17 21:47
peregrinus:是未來的常態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08/17 21:48
oodh:不過這次淹的地方是因洪水淹的嗎 我以為主要是地低雨多和倒灌 08/18 06:29
> -------------------------------------------------------------------------- < 作者: NiChu (氵尼~~魚禾火~~)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文章] 對於治水我們誠摯的呼籲~從南台灣淹水 … 時間: Tue Aug 18 23:31:41 2009 順著這次的水患,來回憶一些東西好了 莫約一年前左右吧...當時還是個碩一的阿菜菸酒僧。某天,被學長叫去參加一個會 (還是課程?有點忘了);於是小泥鰍就乖乖的去位於南京東路的中○工程顧問公司參 與該次的活動啦。以下是當天的回憶(年代久遠難免會忘東忘西,有誤請見諒) 該次的主題,就是當時最夯的八年八百億;主線完全圍繞在淹水問題 首先,4W1H When? 何時會淹? Where? 哪裡會淹? Why? 為啥會淹? What? 有幾種淹水類型? How? 我們可以做什麼? 何時會淹? 台灣的雨旱分明,真正的可用降雨往往集中於夏季;在冬天雖有鋒面降雨,但其量並不 足夠,由這次的颱風更凸顯了這個現象(全世界很難找到第二個在一天內降下1000mm雨 量的地方了)。 水災,往往發生於夏季。 哪裡會淹? 八年八百億的重點地區:宜蘭、彰化、雲林、台南、高雄及屏東等低漥及沿海地區 為啥會淹? 上述地區的淹水情況主要可分兩種 1.排水速度不足 2.外水入侵 而造成這些淹水災情的主要原因有二 1.原本地勢就較為低漥 2.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 而淹水的類型有哪幾種? 除了排水速度不足造成積水,以及外水入侵(例如:潰堤、海水倒灌、河水水位高於 排水渠水位...etc)這兩種以外,還有地下水水位過高、排水系統設計不良、防災系 統被破壞等人為因素。 尤其是部份開發密集地區,因道路緊鄰河岸(或排水渠),故加高堤防的方式往往是採 用水泥做的連續式汽車護欄。但居民往往不知道那個50公分高的護欄其實"就是堤防" 只覺得"阿~~這政府做事怎麼這麼笨,居然蓋了護欄沒挖排水口。"於是就(自以為)出 於善意的在護欄上打個洞,這一打可能就讓百年防洪頻率的排水路瞬間掉到只剩80年 (甚至不到)。或是另外一種狀況,排水管(渠)的末端往往會安裝逆止閘(水只能出不能進) ,但逆止閘的缺點就是會卡垃圾(好處是不用管理,水位只要一超過就會因水壓而自動 封閉)。居民(或基層管理人員)又會出於好意(或貪圖方便)拿跟棍子讓逆止閥維持常開 狀態,大水來的時候逆止閥並不能維持正常運作→洪水倒灌。 或許會有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些案例皆屬真實事件,並造成或大或小的損失;大則 一個區域、小則是一間民宅。 然而,經過這次風災更加確認該次活動所提出的一些對策的可行性。 所謂的水災應應對策可分為三個層面:1.堵 2.疏 3.自保 1.堵:最傳統的蓋堤防,你水來多大我堤防就蓋多高;百年防洪頻率的堤防不夠用就 給他蓋二百年防洪頻率的堤防(說穿了就是水泥牆拼命蓋)。不過較新的工法是將欲保 護的對象直接墊高地基做所謂的超級堤防(例如原本地基在海平面4米處,直接填土堆 高到10米),這種方法主要是保護極為重要的大範圍區域(例:都會圈、重要商圈) 2.疏:傳統的疏浚或較新的設置分洪池、溢洪道,興建綠建築協助貯水、保水。主要 目的是讓降低洪峰量,讓水慢慢的排出集水區。 註:過大的瞬間洪峰量可能造成排水系統無法負荷,而造成高洪峰的主要肇因為都市 開發而造成大量地表水泥化,雨水無法入滲到地表下成為地下水即成為地表逕流,進 入排水系統。 3.自保:倘若水仍舊會淹進市區,最最最消極的作方就是自保。 以台北市爲例,某次颱風重創了許多抽水站;因為河水水位比抽水站還高,所以後來 部分抽水站都有加裝防水門、防水窗,河水水位過高時即會關閉抽水機(抽水站自保, 放市區給他淹),待水位降低後再啟動加速市區排水。(免的機組燒壞or淹壞造成受災 時間持續延長) 而南部低窪地區的應應對策則是建議一樓架空,洪水來了就任他淹;抽水站則是加裝 防水門窗,等河水位一降立刻抽水。個人所知一些台南的工廠就是把一樓當成倉庫, 二樓為工作空間;颱風來時把貨品全部搬到二樓囤放、保存,颱風過後只要一樓掃掃 、貨品搬下來就可以開工了。 此種方式主要目的是保護更重要的區域及設備(例:實驗室、抽水機組、電力設備...etc) 把"比較不重要"的市區街道當成一個超大儲水池來使用。 這些因應對策都是很消極的(疏濬、保水對策除外),真正還是要把上游區域水土保持 做好、勿超抽地下水才是正途。 ==題外話== 打的有點混亂,如有缺漏晚點會補...Orz -- 想看更多照片~請至我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nichu 想看更多文章~請至這個更新日趨近遙遙無期的部落格...Orz http://www.wretch.cc/blog/nich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04.45 ※ 編輯: NiChu 來自: 220.135.104.46 (08/19 08:19)
Maetel:感謝,學到很多 :) 08/21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