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267610.shtml 新聞眼/廣設耗水產業 補強追不上沉陷 【聯合報╱記者 蔡惠萍】 2011.04.12 03:23 am 若台灣有座「地層下陷鐘」,高鐵就是下陷鐘的「指針」,若非高鐵把補強時間表 往前「調快」了九年,外界不會發現,原來地層沉陷的速度竟如此驚人。但高鐵現在 做的工程補強,恐怕連治標都治不了,照目前沉陷速度,恐怕不出幾年,高鐵又會被 「打回原形」。 高鐵既是指標,也是面鏡子,投射出西部沿海平原地層下陷的迫切危機。為何地層 會沉陷?關鍵出在水資源分配出了大問題。雲林地層下陷的重要癥結之一是,光每天 所需的廿六萬噸民生用水,有十四萬噸是抽自地下水。監院上周的調查報告就明白指 出,自來水公司、台糖及工業的深水井,才是內陸地層下陷的主因。 但彰雲地區欠缺地表水,政府卻又拚命在這些地區廣設耗水的工業大戶,包括六輕 、中科,及原本規畫的國光石化。儘管國光石化一再強調,未來不會使用地下水,但 這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國光石化一天用水量就要高達四十萬噸,餅就這麼大,無水 可用的農民只好繼續抽地下水。 關鍵在於,政府未來的產業政策都須在水資源合理分配使用的概念下為之。在核准 任何新設用水量大的產業前,都須先找到「水源」,不能不負責任畫了抽象的大餅, 先蓋了再說。 地層下陷早在高鐵興建前就已是老問題,但為何廿多年過去了,仍在原地打轉?這 與台灣「五日京兆」的政治心態息息相關。防治地層下陷是條長遠的路,時間單位動 輒以「十年」計,但台灣一任閣揆兩年已算久了,這種無法在自己任內看到成效的事 ,就抱著「讓後人解決」的心態,也就一任拖過一任。 大多數人長期對地層下陷不痛不癢,若不是因高鐵沉陷而驚覺自身安全可能受影響 ,恐怕仍繼續事不關己。正因有高鐵這個鮮明的受害者,才讓人看到地層下陷的猙獰 。但,成因不除,高鐵還能撐多久? 【2011/04/12 聯合報】@ http://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