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1008 國土沉淪記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陳忠峰、陳添寶;剪輯:陳忠峰 高鐵,台灣西部的交通動脈,以每小時近300公里的速度,建構出 一日生活圈。列車經過彰化的八卦山系,進入彰化、雲林的廣大 平原區,但現在,這裡卻潛藏了一個大危機,因為彰、雲兩縣, 是台灣嚴重的地層下陷區,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陳錕山教授 透過衛星遙測影像,發現在彰化溪湖最嚴重,下陷超過7公分,其 他像彰化二林、溪洲和雲林土庫,下陷都超過5公分,然而溪洲和 土庫,就是高鐵經過的地方。 從2003年到2009年,高鐵委託研究單位調查發現,下陷最嚴重的 地方就在土庫的台78線雲林東西向快速道路與高鐵的交會點,累 積下陷量達到62.4公分,已經超過高鐵軌道設計的安全上限。 高鐵沉陷的問題,其實早就浮上檯面,但幾年來,中央跨部會專 案處理卻成效不彰,政務委員兼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 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在現勘時,高鐵人員提到,2004年就就發現 跨越台78線的橋墩,承受比較大的差異沉陷,到了2007年,原本 預期差異沉陷會慢慢減緩,但這兩年來,差異沉陷並沒有趨緩的 現象,基於安全考量,已經採取預防性的維護工程,不過工程手 段有其極限,他們估計,大概能爭取十年的時間。 高鐵,斷不得,十年的時間,來得及拯救嗎? 經過幾次現勘與跨部會的會議,第一步優先封閉自來水公司與農 田水利會等公家機關的深水井,但不封過去高度爭議的高鐵沿線 三公里農民的水井。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表示,過去談到 地盤下陷的問題,一講到封井,農民馬上就會反彈,或是讓技術 問題變成政治問題。他認為,農民的淺層井雖然不能說全部沒關 係,但應該關係不大,水利署也是這樣的看法,於是決定不封農 民的井。 一千多口的深水井在十年內全部封閉,茲事體大,因為彰化、雲 林的民生和產業,都高度依賴地下水。 在林內淨水場完工後,雲林的民生用水,有五成多改用地面水, 於是在雲林土庫營運所內靠近高鐵的深水井,已經封閉不用,但 仍不足以滿足土庫地區的用水需求。目前水利署正在興建中的湖 山水庫,預計民國103年完工後,雲林縣將可以全面用地面水取 代地下水。 而在彰化縣,地下水佔供水比例的7成以上,水利署也規劃了鳥 嘴潭人工湖,中央政府的封井令,自來水公司可以順利達成。台 灣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籃炳樟表示,彰化雲林在民國109年以後 ,全部自來水都使用地面水,兩個縣總共350口的深水井,其中 178口作為備用水源,碰到乾旱年才會去抽用。 地下水嘩拉啦的從地底下抽出來,雲林平原上散布539口農田水 利會的深水井,抽地下水灌溉有其歷史淵源。雲林農田水利會總 幹事葉在德表示,在民國50年間,政府獎勵稻米生產,把三年一 作改成三年兩作,把斗六地區的單期作田改成雙期作田,因為濁 水溪水不多,只有開採地下水作為主要水源。 當雲林地區逐漸顯現地層下陷的災情後,雲林農田水利會抽地下 水的量,已經從民國60年間年抽量2.8億噸,減少到民國90年的 0.5億噸,佔總供水量的比例,從18.6%降到3.3%。 配合政府的封井策略,水利會到民國102年將封閉高鐵沿線3公里 ,總共24口深水井,接下來的封井方案還在擬定中,但把井全部 封掉,對水利會來說卻是個難題。 斗六大圳裡,流動著農民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水,由於彰化、雲林 兩個水利會水權分配的關係,在一期稻作期間,這裡並沒有水權 ,水圳是乾涸的,所以只能靠地下水,包括嘉義縣大林鎮、雲林 的大埤鄉、斗南鎮、斗六、古坑,完全是靠地下水。由於水利署 也沒有額外提供水源,若要執行封井令,這些地區的灌溉水源哪 裡來,讓水利會相當苦惱。雲林農田水利會總幹事葉在德表示, 斗六地區不能停抽,因為沒有水源,除非做蓄水池改善,不然就 是改變耕作方式,把雙期作田改成單期作田,第一期作獎勵休耕 ,第二期作再耕作。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認為,農田水利會渠道漏水率有4成 到5成,只要省20%的漏水,基本上根本不需要抽地下水,晚上不 用的水可以找地方儲存、循環再利用,而在水資源比較緊張的地 區,可以鼓勵旱作或高經濟作物。 政府大動作的封公部門的井,但工廠違法抽用其實是更大的黑洞 ,高鐵沿線有許多工業區、小型工廠和地下工廠,從衛星遙測圖 上,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教授陳錕山 表示,把地層下陷圖套上工業區位置,可以發現跟工業區開發運 作有關係,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過去這個地方的下陷量沒那麼 嚴重,是工業區設置後,下陷速度開始一直增加。 到底有多少工廠違法抽水,雲林縣政府清查的結果,只查到個位 數字。雲林縣副縣長林源泉表示,總共查到3口,1口是合法水源 ,1口沒在用,另外1口將在12月前填掉,至於不在工業區的小型 工廠,如果沒有需求不可能打深水井,因為打1口要幾百萬。 民間團體認為,除了加強查緝違法水井,工廠的設置必須把水資 源一併納入考量。雲林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表示,中央與地方 政府在核准審核工廠設立時,通常沒有針對水源做詳細控管,甚 至工業局還輔導廠商,把工廠設置在地層下陷很嚴重的區域。 在缺水的雲彰地區,常上演著搶水之戰,工業水不夠就跟農業搶 ,台塑六輕和中科四期都是如此,彰化溪洲的農民為了捍衛水源 ,展開一波波的抗議運動,社會付出龐大的成本,問題源頭來自 政府產業政策,欠缺水資源思考,更欠缺國土規劃的宏觀藍圖, 在封井政策全面啟動後,未來高耗水產業將禁止進駐。 地層下陷無聲無息,平常人民無感,但祖先安眠之地,已經巧巧 淪陷水中央。地下水資源的管理,長期處於失控狀態,國土下陷 危機累積了數十年,但政府卻猶如溫水煮青蛙,至今無法治本解 決,高鐵危機逼得政府不能再逃避。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 表示,依照目前計畫執行,四到五年之內,彰化地盤下陷會達到 安全範圍,雲林則需要八到九年。 除了封井,許多行動策略也同步進行著,期望能Hold住高鐵這班 ,十年倒數的列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44.6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