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工業污染,農地及全民買單!(立報)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0209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台灣的農業生產環境近日來受到國人相當高的重視,這是因為隨著全球糧荒的日 趨嚴重,糧價的節節攀升,如何來提升台灣農地的生產乃成為多方矚目的課題;另 一方面,由於許多現代的「農舍(或稱為高級別墅)」興建於農田當中,這也讓社 會上許多輿論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台灣農業的生產環境將會陷入於萬劫不復的境界 。此外,另有一課題其實也應受到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台灣許多農田已因其周遭的 工業生產活動而受到嚴重的污染,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往往是束手無策,一直提不出 良好的解決對策。 若以流經桃園縣中壢市及蘆竹鄉的黃漧溪為例,它原本是一條相當清澈漂亮、充 滿活力的小溪流,多年之前溪裡是充滿了許多魚隻及野生動物,是蘆竹鄉中福村居 民生活及生產的重心,這主要是因為溪流兩旁優良農田所需的灌溉水流皆是倚賴於 黃漧溪。可惜,好景不長,自從中壢工業區設立之後,這些農田的命運改觀了,當 地居民及社區的命運也被改變了。由於工業區的污水處理廠就設立於中福村的邊界 ,污水處理廠所排放出來的工業廢水就直接排入於黃漧溪之中,使得黃漧溪的生機 消失殆盡,附近農田也因為灌溉取水的原因,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農田生產環境遭 致破壞。 以前區內的廠家以染整工廠為最多,其所排放廢水除了含有許多化學成份之外, 也呈現出了多種的顏色,因此黃漧溪溪水的顏色是多變的,其中又以暗紅色及黑色 為最大宗。隨著時代的演進,中壢工業區擴展到現在的四百多公頃,目前工廠大部 分都是電子業,雖然污水的顏色並不如以往的多樣,但是卻含有許多有毒的化學物 質及重金屬,其為害之程度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農地受到了污染,所生產的農作物因此不適合人們來食用。當地有許多農田 在多年前即被判定為受到污染,必須休耕,並接受政府的污染整治,俾讓農田能夠 恢復以往可以生產的狀況,近年來許多農田在完成整治之後,被剔除於管制的名單 之中。經實地的訪查,政府所採取的整治方法大抵是上下翻土及左右搬動的稀釋整 治辦法,也就是說,被污染的土壤並未予以特殊的處理,而只是將被污染的土壤及 深層的土壤進行交換,或者是將被污染的土壤與附近污染程度較輕的土壤進行混和 ,這使得整體的重金屬檢驗值降低,符合了國家所制定的標準。但是,這樣的整治 方法到底有何意義呢?因為污染物質並沒有被排除,它們只是被埋起來,或者是遷 移至這塊土地的其他地區罷了。 目前這些所謂「整治成功」的農地,有一部份是維持著休耕的狀況,另有一部份 則是回復作為農業的生產使用,但是當地居民卻甚少食用當地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因為彼等知道這對於健康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可是,這些農作物卻被運送至市 場來銷售,這對於不知情的消費者而言,讓他們的身體健康帶來相當大的威脅。然 而,值得注意的是,黃漧溪的遭受污染及中福村民的受害,其實並非是個個案,台 灣有許多的工業區及區外的眾多工廠,由於污水處理的不完善,使得附近許多的農 田遭致污染,這也間接使得全民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那麼,我們該如何的來解 決這個問題?僅靠著土壤的稀釋整治有可能解決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為根本之處就是要回歸問題的本質;也就是說,問題的核心 乃是在於工業生產問題,而不是在於土壤的污染整治。長久以來我們為了要拼經濟 ,所採用的政策往往是降低工業生產者的生產成本,沒有嚴格要求廠家必須承擔其 環境外部成本,這也使得問題被轉變成為土壤污染的整治問題,反而卻是讓無辜的 農民及廣大的消費者來承擔,這完全是不符合社會的正義。因此,為了要提升及保 障台灣的農業生產環境,並保障全民身體的健康,我們必須把問題回歸至真正的原 點,要求工業區內及區外眾多廠家自己來承擔解決毒害廢棄物的責任,而不是把一 個原本是資本生產的問題轉變成土壤整治及社會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17.5 HandsomeYs:轉錄至看板 Taoyuan 04/28 12:11 HandsomeYs:轉錄至看板 ChungLi 04/28 12:12
cd81 :有的整治法是種植物吸收重金屬再拿去燒掉順便發電XD 04/28 21:00
HandsomeYs :最怕的是污染地下水>< 04/28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