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環境電子報 http://e-info.org.tw/node/42362 (網頁有精彩照片) 你吃的蛋怎麼來?傳統蛋與人道蛋 作者:任孟淵(師大環教所博士班)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現代人大概是完全相反, 可能吃了一輩子的豬肉也不知道是打哪來的。同樣的, 你知道你吃的雞蛋是怎麼來的嗎?至少我以前是完全不 知道,也沒想過這個問題,除了小時候家裡養的雞會下 蛋外,多數的蛋……不就從「店」裡來的嗎? 因為研究的關係,我開始拜訪一些人道飼養的牧場,才 逐漸明白平常吃的東西是怎麼來的。先不談什麼叫人道 飼養,與有機又有什麼關係(這可能要另一篇才講的完 ,哈)。不過先來看看雞場長得是怎麼樣,人道飼養的 雞又是怎麼一回事唄。 前陣子,我去拜訪的一間雞場,在苗栗的山上,他同時 有傳統與人道飼養的雞舍。傳統「現代化」養雞是讓雞 住在像下面的格子籠(又稱巴特利籠,battery cage), 空間恰好就讓雞可以容身、吃東西或喝水,得把頭伸到 籠子外面,所以脖子的毛常常刮到脫落。 右圖籠外的水管就是雞喝水的管子,上面有個小水龍頭 ,雞點一下就有水喝。籠子是傾斜的,所以蛋可以自動 滾出來。兩隻雞住一格,因為雞有領域性,容易彼此互 啄。另外,我也才知道,平常見到雞是黃褐色(如下) ,被稱為「有色雞」,原來是因為台灣人偏好才培養出 的種喔。 傳統式飼養方式讓人可以在最小的空間中,達到最大的 產量,而且花費的人力並不多,但是雞得到的照顧非常 差,例如個別的雞一般而言是不看病的,除非生病雞的 數量大到影響整體產量;或是當雞產蛋量下降時,畜牧 場往往會讓雞斷食一兩週,使雞感到生存危機而激發潛 ,盡力繁殖下一代。因為這樣的雞羽毛會脫落,所以 叫「換羽」。這樣的方式聽來殘忍,不過在自然有一定 規律的情況下,想要得到便宜又大量的食物,只能用這 樣的方式。 而人道雞的飼養方式就不太一樣了,所謂的人道飼養是 除了讓這些為我們賣肉賣命的動物過得好一點外,也強 調利用動物的習性,減少人力的負擔與藥物的使用。以 雞來說,人道飼養會提供雞平室的沙地,讓雞可以作沙 ,而作沙浴同時也可以預防白冠症。雞的特性是喜歡 站在高處,所以左圖的後面可以看到雞舍中有棲架讓雞 站。而雞若要產蛋會找尋隱密的地方,所以產蛋箱的設 計可以讓雞安心的產蛋(不過據說要從小雞的時候就讓 雞習慣在產蛋室進出,否則牠會不知道可以在這地方產 蛋)。農場主人說像這一批因為從小沒養成習慣,所以 有一半的雞蛋還是產在沙地上,必須用人力去撿拾,相 當費功夫,但另一批雞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人道飼養與傳統飼養的雞,在產量上各有千秋,農場主 人說同樣面積的雞舍可以養的雞一樣多,人道雞吃的多 (因為不是定時定量給飼料,而是沒了就加),用的飼 料也比較好(不加藥),但也因運動量大,生長速度也 快,產蛋達到高峰期較早。而且蛋的品質要好很多,他 特地打開一顆蛋給我們看,蛋黃的色澤很紅潤,而且特 別濃,可以直接拿在手上像球一樣滾(這種形容讓我想 起「撒尿牛丸」啊)。 既然產量差不多,但是價格卻差了快一倍(我指的是盤 價,一般蛋的收購價非常低,可能不到一塊),為什麼 不全部採人道飼養呢?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力,傳統飼養 下一個人就可以顧2萬隻雞,但是人力飼養因為要清理 雞舍、撿蛋、注意雞的健康,所以一個人可能只能顧 6000隻。加上消費者對於蛋的認識不多,所以人道蛋的 需求量也還少,大量生產反而會有滯銷的可能。不過因 為利潤好,又不需要大型設備,所以我想人道蛋反而對 小農戶來說是一個契機呀。 下次去買蛋的時候,除了比價外,別忘了順便看一下蛋 上面的標籤,看看這個蛋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喔!(我想 一定會很驚訝的,你會發現有多少根本連標示都沒有, 實在很想來做一個比較啊!) ※ 本文轉載自沙發上看地球 http://mocoview.net/node/1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24.92
muumi:推薦 04/11 22:06
didolydia:突然想到奧利佛主廚的類似節目內容(不知這裡有人看過嗎) 04/11 23:23
RHFC:為什麼要叫"人道飼養"? 04/12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