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2/109/14mef.html 農藥與蜜蜂消失有關? 美政府隱瞞研究 NGO決提告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8/08/22 18:19" 摘譯自2008年8月19日ENS美國,華盛頓報 導 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在8月18日向華盛頓聯邦法庭提告,要求美國聯 邦政府公佈新殺蟲劑對蜜蜂影響的相關研究。這些關於農藥「可尼丁」(clothianidin) 的研究,是由美國環保署針對製造商拜耳公司所做的調查報告。拜耳公司在2003年由美國 聯邦政府機構獲准製造可尼丁。 然而NRDC的蜜蜂研究專家和律師相信,美國環保署經過調查後,已有證據顯示殺蟲劑和「 蜜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蜜蜂群相繼失蹤與死亡─ ─的謎團有關,但是他們卻沒有將此訊息公諸於世。這項消息的重要性不容忽略,因為蜜 蜂群傳粉攸關美國約九成作物,總值150億美金的商業利益,包括蘋果、桃、梨、南瓜、 筍瓜、小黃瓜、櫻桃、胡椒、黃豆、杏仁、腰果和向日葵等,都需要蜜蜂的授粉來生長果 實。 雖然NRDC提出《資訊公開法》,要求美國環保署釋出殺蟲劑對蜜蜂之毒性的相關研究紀錄 ,但至今該署仍未有任何回覆,使委員會不得已採取法律途徑。NRDC律師柯藍吉羅( Aaron Colangelo)表示:「近來發現那些核准使用的殺蟲劑和大量相繼死亡的蜂群大有 關聯,這成為科學緝兇的重點。美國環保署在核准新殺蟲劑前,有責評估對蜜蜂造成傷害 的風險,但他們卻拒絕告訴大眾這些相關資訊。法令限制殺蟲劑將是解決惡化危機的核心 ,既然決策需要這些相關資訊,為何不將它們透明化呢?」 罪魁禍首的嫌疑犯之一是可尼丁,一種新型的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殺蟲劑,這類 殺蟲劑會影響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目前與賓州州立大學合作的昆蟲學家弗瑞茲( Maryann Frazier)根據一篇研究新菸鹼類殺蟲劑與蜜蜂的論文表示:「關於新菸鹼類殺 蟲劑對於蜜蜂影響的各方資料存有矛盾。事實上這類型殺蟲劑裡的不同化學物質對蜜蜂的 毒性也不同,但是美國環保署只認定益達胺(imidacloprid)和可尼丁這兩種的毒性。」 她指出環保署在可尼丁藥物資訊裡是這麼說的:「蜜蜂群暴露在此藥品中有慢性中毒的危 險,其他無特定目標的傳粉者也可能經由花蜜和花粉沾染可尼丁而中毒。而使蜜蜂暴露於 慢性中毒的影響中,更包括了對幼蟲與蜂后生殖能力等致命性程度不等的效應。」 弗瑞茲補註,曾出現結合使用某種殺蟲劑和殺菌劑的計畫,但是北科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實 驗研究發現,有些新菸鹼類殺蟲劑和某些殺菌劑合成後的綜合藥效,對蜜蜂的毒性增加 1000倍以上。 自 2006年蜜蜂群衰竭失調症問題浮現後,至今美國已有三分之一的蜜蜂被認定為因此症 死亡或失蹤。根據2008年5月美國蜜蜂養殖觀察會(Apiary Inspectors of America)公 佈的研究調查,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之間蜂場共損失36%的蜜蜂,往年這段期間損失量 是31%。 接著在2008年5月德國也下令禁止使用拜耳公司販售的「斗篷牌」(Poncho)殺蟲劑,因 其含有可尼丁,但未獲准即上市。雖然拜耳公司聲稱這只是極少數的審核作業疏失,但事 實上德國早已禁止所有包括可尼丁的新菸鹼類殺蟲劑。 此外,拜耳公司生產的另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最近也因法國和美國南達科塔 州爆發蜜蜂群衰竭失調症而成為眾矢之的。南達科塔州的農民控告拜耳公司造成作物損失 ,而法國政府也明令禁止使用此藥於向日葵種子的耕作。科學家至今仍致力於蜜蜂群失調 症的詳細原因,不過他們認為這肯定和殺蟲劑大有關係。 -- 全國環境行事曆 http://envcalenda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