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5951 雜糧 台灣重建糧食安全的新方向 本報2011年4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因應糧食安全,總統馬英九雖將糧食安全提升到國安層次,然尚未 提出具體方法。由台大農藝所集合產官學及民間團體21日舉辦「雜 糧產業與糧食自給率之提升」座談會,探討以恢復雜糧產業來提升 糧食自給率的方向。來自各地的農民分享雜糧耕種的經驗,打破政 府農業單位長期以來認為台灣「很多東西不能種」的迷思。 2007-2008年國際糧價飆漲造成全球糧食恐慌,經此教訓,各國紛紛 尋求糧食安全解套。與台灣比鄰的南韓與日本,糧食自給率都達到 44%、 40%,仍不斷提升中,並以雜糧耕作作為解方。地狹人稠的台 灣糧食自給率則為32%,但現行農業政策是否能達成目標,也為各界 焦點。 玉米、大豆、小麥 都能帶動自給率 展望台灣雜糧耕作的前景,畜試所恆春分所主任陳嘉昇提出「兼用 型有機雜糧」的方向,他認為以玉米、大豆輪作方式,不但能友善 環境,也讓生產的作物完全利用。他說台灣政府官員認為很多作物 不能種,是源於其他問題(如成本及價格的考量),政府理應釐清 問題再發展解決方法。 在全省契作小麥的「喜願麵包工坊」總監施明煌也提到,台灣到處 都能種小麥。小麥種植飽含60歲以上農民的歷史記憶與情感,耕種 技術尚不至於脫軌。 施明煌說,一開始種小麥是在全球性的糧價上漲威脅下,為了生存 而啟動。現在種小麥成為顯學,他反而擔心因為操作不夠謹慎,可 能不利於小麥價格,導致快速衰亡。2011年喜願預計生產47公噸麵 粉,並發展各項產品,帶動台灣小麥復興運動。 施明煌建言,政府要釋放小麥種原,並協助小麥的風味與質性差異 化比較。 台灣雜糧研究曾經歷輝煌歲月,農業試驗所副所長呂秀英表示, 1960年雜糧研究人員編制甚至多到十幾位;但隨著加入WTO,1990年 起政策也隨之倏變,原來的保價收購改為補助農民休耕,農民在成 本和效益考量下,降低耕作意願,耕種面積隨之逐年遞減。若要重 建雜糧作物研究,則須從研究人力、作物以及環境面向努力。 雜糧採購訂單中,以飼料穀物收購為最大宗。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 公會顧問林俊臣以飼料玉米收購為例,說明影響收購價格的因素很 多,包括原產地栽種面積與收成、期貨、匯率、石油價格、海運指 數、以及國內供需庫存量,因此難以固定價格購買。 而玉米的採購方式,則分由買家競最高標的合購競賣以及由賣家起 標最低價的合購競買兩種方式。 林俊臣說,國內生產的玉米具有新鮮、無基改、品質良好等優勢, 飼料業者樂於採購;他建議當產量達到一定規模,可於競標平台成 立專區銷售。他也建議政府應建立明確的分級制度,以利公平交易。 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陳郁蕙教授則分析台灣糧食安全之困境指出 ,一方面國際糧價控制在幾個企業手中,另一方面台灣迫於地狹人 稠,糧食倚賴進口的情形難以改善。綜合糧食自給率雖水稻高達 96.9%,雜糧卻不到1%,形成明顯的落差,因此補貼政策,應更多 元化,在雜糧補貼方面,除了補助飼料玉米,大豆、小麥也應入列。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期待能發展對環境友善的補貼方式,他說, 隨著石油匱乏,台灣慣行農業過度仰賴需石油運輸的農藥和肥料, 否則無法耕種;唯有從現在開始改善耕作方式,讓土地變好,否則 糧食安全無從解套。 實戰經驗 打破「很多東西不能種」的迷思 有別於「很多東西不能種」的思維,阿里山鄉的雜糧耕種經驗卻相 反。來自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的秘書楊佩珍表示,當地以有機自然 農法耕種的薏仁、紅豆都是原生種,所有雜糧生產都有產量不足的 現象,因此當地每年不斷增加耕作面積及產量。「已經做很久,( 政府部門)都沒有人關心到原住民這塊。」 楊佩珍說,雜糧物種多屬耐旱,不需要很多水;也因沿襲老一輩的 耕種方式不用肥料。但是,所有政策都未考慮原住民。即使是「小 地主大佃農」也嘉惠不到,因此他們常須自掏腰包租地耕種有機雜 糧。他在會場上邀請專家來研究,期待可種出更多作物。 有台大同學詢問,雜糧推廣有沒有有適地適性的問題?現正於宜蘭 縣三星鄉行健村指導農民有機耕種,台灣社區支持協會(CSA Taiwan )發起人楊政宏表示,推種雜糧時,農改場說種不出來,但在民間 專家蘇榮燦協助下,種了5分地薏仁。楊政宏認為不是種不出來, 而是如何從價格考量中跳脫思考框架。 楊政宏認為有機農業的問題在於「配銷」,農民應充分認知有機的 價值以及兼顧配銷的面向。「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行銷」,只要有心 全台灣都種得出來。 包括農糧署主秘李蒼郎及組長莊老達都表示,會將意見反映在未來 的政策中,莊老達也承諾近期內會了解協助阿里山鄉的現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50.119.242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Policy 04/23 01:38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Agriculture 04/23 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