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391-Wealthy-states-look- globally-for-fertile-soil 安德魯.英格蘭 嘉維爾.布拉斯 資本豐厚卻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開動腦筋,在別國租地種糧。這究竟是一種"雙贏"的想法, 還是一種剝削的方法?哈威爾·布拉斯、安德魯·英格蘭報導。 特阿拉伯沒有永久性的河流或湖泊,降雨量很少而且不穩定。要種植穀物只有經過昂貴的工 程才行,而這會耗光地下水。在奶牛場裡也必須用風扇和不斷噴出水霧的機械來降溫。簡 而言之,這決不是一個適合大規模農業的國家。 但情況將會有所變化。由於石油繁榮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同時也出於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沙 特正在全球尋找肥沃的土地,官員們已經前往蘇丹、烏克蘭、巴基斯坦和泰國進行考察。 他們的計畫是在海外設立大型項目,種植玉米、小麥和水稻等糧食,逐漸還會吸引私人企業 參加。沙特官員說,某國一旦被選中,每一個項目就會使用超過10萬公頃--相當於10個曼 哈頓島的面積,生產的大部分糧食都會回銷到本國。 然而沙特的計畫並不是唯一的,它們反映了那些資本豐厚、食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國家對這類 項目與日俱增的興趣。阿聯酋把目光投向哈薩克斯坦和蘇丹,利比亞希望在烏克蘭租地,韓 國則瞄準了蒙古。就連中國(耕地充足但水不夠用)也開始尋求在東南亞進行農業投資。 "這是全球糧食危機中的一個新動向,"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約阿 希姆布勞恩說,"今天的主導力量就是糧食供應安全。" 糧食出口國的貿易限制(如印度控制大米出口,烏克蘭停止小麥外運,阿根廷向大豆出口徵 收重稅)給進口國敲響了警鐘,它們意識到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將使它們變得更加脆弱 ,不僅是在價格的突然上漲面前,更致命的在於供應的中斷。 於是,自從70年代以來,糧食安全第一次佔據了政治議事日程的首要地位。"糧食危機給所 有國家敲響了警鐘,必須尋找地方來保障農產品供應安全。"沙特農業副部長阿卜杜 拉阿爾歐巴德說。 馮·布勞恩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也發表了和無數官員們同樣的觀點。他說,對國際 糧食市場的信心正在喪失。自從九十年代初農產品貿易猛增以來,第一次有許多人開始懷 疑依靠農業進口的正確性。"進口國很緊張,它們已經意識到最好還是在潛在的農業出口 國擁有利益。"馮·布勞恩說。 全球糧食消費量不斷增長,很大一個原因在於新型經濟國家肉類膳食的需求,諸如沙特等國 家在養活不斷增多的人口上面臨的挑戰一年大似一年。糧食價格已經從今年初的最高峰有 所回落,但仍然是過去十年的平均價格的三倍。 每一個海外農業投資的計畫背後絕對都存在糧食安全的因素。最近,阿聯酋總統謝赫 哈裡發·本·紮耶德在訪問中亞的過程中指出必須鎖定供應。他說:"阿聯酋準備在哈薩克 斯坦進行一些項目,作為確保本國穩定糧食來源的措施之一。" 對於那些耕地和水源豐富但缺乏資金的國家來說,這樣的計畫也很有意義。比如,儘管擁有 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和豐沛的降雨,烏克蘭每公頃的小麥產量還不到3,000公斤。相比之 下,美國每公頃產量可以高達6,500公斤,而且還不是在最好的條件下。但是,只要有更 多的農業機械、多多增加肥料、改善技術、改良種子,情況將大有改觀。聯合國國際農業 發展基金會(IFAD)主席萊納德·巴治指出,長時間以來,人們都把石油和礦產看得比土地 更重要,"但現在擁有水源的肥沃土地已經成為了一種戰略資產"。 一些國家已經掌握了這個資源的潛力。比如,蘇丹正準備在其農業部門從阿拉伯和亞洲投資 集團那裡吸收至少1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部正在籌畫17個大型項目,總面積達到88萬公頃 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同樣非常熱情高漲。近日他在接見了一個沙特農業代表團之後 說:"我告訴沙特客人,我國將非常樂於提供千百萬公頃的耕地來接納投資。" 然而這樣的交易似乎會讓糧食生產國付出沉重的代價。通過秘密雙邊協定,投資國希望能夠 繞過所有危機時東道國可能採取的任何潛在貿易限制。 儘管是否能像保護石油設施那樣保護大片土地還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對一些決策者來說, 這讓他們想起了一個噩夢般的場景:外國人把糧食運出肥沃的土地,本國的饑民卻只能眼巴 巴地看著。還有一些人指出,在一些法制環境較差的國家,正在發生土地搶奪,大多 數農民都沒有正式的土地證,也無法得到補償機制的保護。 而農業自由貿易的宣導者們也擔心:這些投資國的目的是建立糧食生產的所有權,而不是為 國際市場增加供應。美國農業部長愛德華·謝弗表示,他非常關注這些投資是否僅僅是一 種"規避國際市場和全球貿易協定"的手段。 歐洲農業官員們補充說,那些最貧困的缺糧國家--如西非國家,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它們 無力進行海外投資,而在國際市場縮減、價格上漲面前,它們是最脆弱的。世界銀行和聯 合國糧農組織(FAO)等多邊國際機構最初曾經鼓勵農業的海外投資,將其視為增加全球糧 食產量的途徑,然而它們也在調整之前的支持態度。 從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的姿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當初,他把國家主導的 農業海外投資說成一種"雙贏行動",而現在世行的一位發言人說:"這種情況可能給某些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帶來切實的益處,但為了實現可持續性,土地的買賣和租賃必須讓包括 東道國居民、當地社群和投資者的所有方面都受益,而且是切實可見的受益。" 糧農組織總幹事雅克·迪烏夫身上也體現出同樣的轉變。當初,他曾經呼籲:"那些擁有財 力資源的國家作為一方,那些擁有土地、水源和人力資源的國家作為另一方,雙方達成合 作協定。" 但是現在,他警告說這些投資具有"新殖民主義"的危險。"(東道國和投資國之間的)某些 談判已經導致了不平等的國際關係和短期的重商主義農業。" 巴治也認為這裡會產生問題。"我們在討論一些東道國,那裡貧困饑荒遍地,我們必須保證 當地人民能夠從這些投資行動中分享到充分的收益。" 比如,在蘇丹(幾乎所有海灣投資國的目標),聯合國負責應對糧食危機的組織--世界糧食 計畫署 (WFP)正養活著560萬人。如果投資計畫硬要繼續進行下去的話,蘇丹把糧食出口 到富國而本國人卻在挨餓。 中國官員支持政府為了確保在非洲的石油和金屬等商品所採取的擴展政策,但同時他們似乎 也注意到了海外農業投資的潛在危險。儘管中國和菲律賓、老撾等簽訂了農業協定,也在 非洲開展了一些小型專案(大多數都是為當地培訓農業技術的"示範項目"),但她似乎並 沒有什麼興趣進行大規模的海外農業投資。 "非洲還有那麼多人在挨餓,你忍心把糧食運回中國嗎?成本和風險都太高了。"中國農業部 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謝國力說。 但是,一些中國私人企業正在尋求農業投資,儘管官方說它們的著眼點在中亞而不是非洲。 中國政府似乎對哈薩克斯坦等國潛在的衝突非常放心,而中亞的運輸成本也較低。聯合國 糧農援助官員們同樣擔心潛在的腐敗,因為許多非洲和中亞國家的政治管理都比較無力。 他們建議建立一個類似"採掘行業透明度行動計畫"(EITI)的框架機制來管理農業投資,這 個機制將強制資源富饒國家公佈企業支付的報酬,以及政府從石油、天然氣和採礦得到的 收益。 官員們說,EITI機制幫助解決了石油和礦產部門的腐敗問題。但要建立一個類似的農業機制 ,需要用好幾個月來談判,但缺糧國家已經迫不及待。就在西方官員們討論風險和保障的 時候,沙特和其它國家似乎已經打算趕在下個種植季節之前租地了。 巴尼·喬普森參與了阿迪斯阿貝巴的報導 來源:www.ft.com/ 金融時報有限公司2008年版權所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