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pnn.pts.org.tw/main/?p=26881 糧食安全攸關國家主權 文 / 詹順貴 針對2011年5月10、1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行全國糧食安全會議,宣示「在地 生產,在地消費」,希望能在2020年前將我國糧食自給率提昇至40%。日前杜震 華副教授撰文《糧食安全政策不知所云》(下稱杜文,刊登於5/16蘋果論壇)認 為在反映兩岸「和平紅利」下,糧食安全存糧與約僅32%的糧食自給率不僅不應 提昇,反應再降,改往高經濟作物方向多元發展。對於農業應該多元方向發展, 固值贊同,但對於降低糧食安全存量與自給率,本人期期以為不可。 杜文的結論是建立在過去天經地義以為在全球化自由貿易下,只要有錢就可以買 到足夠糧食的基礎上,並以為台灣只會有糧價危機,不會出現缺糧危機。但糧食 絕非單純經濟商品,糧食問題同時也是政治問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政權的正 當性來自於其可維護人民溫飽的基本人權,否則就會有暴動或革命。糧食的自由 貿易,只有在供應充足時才有可能存在,如果糧價高到連糧食出口國的窮人也吃 不起時,政治力就會介入,讓糧食貿易中斷。何況即使糧食供應充足時期,糧價 都會受到政治力的干預控制,一旦發生糧荒危機,各國政府當然優先保護國內糧 食安全,禁止糧食出口。以2008年全球性糧食危機為例,18個國家因而限制糧食 出口,另有13個國家因缺糧而出現暴動與示威,可能導致數千人死亡。此外,中 國做為一個糧食出口大國(主要為雜糧)同時,因為人口持續增加,沿海地區人 民生活改善所得提高,已同時成為不同種類的糧食進口大國,聯合國糧農組織早 已開始擔心未來中國能否養得起自己,我們不僅無法倚賴中國提供糧食,甚至應 該擔心中國未來會成為台灣糧食供給的競爭對手。何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後, 缺水與工業污染問題急遽嚴重,食物安全問題,將會是它另一個嚴苛的考驗,要 做為台灣的「和平紅利」,恐怕難以令人樂觀。 糧食自給量也關係著國家主權或台灣自主性,台灣固然無法自外於全球經貿體系 ,但WTO在強權國家背後的跨國企業操縱下,只在乎貿易自由化,根本不在乎貿 易是否公平,其有關糧食貿易條款,反而助長跨國企業壟斷糧食貿易。經濟學家 所宣稱,WTO的農業協定,有助開發中國家擴大其農業生產與輸出,但後來事實 卻證明完全相反。因為已開發國家卸除了較窮困的開發中國家僅有的進口管制與 關稅等貿易武器後,歐美農產品長驅直入,但卻透過高標準的食品檢驗(如農藥 殘留)與動植物檢疫(如寄生蟲)等管制食品安全項目,設下開發中國家的農產 品輸往該國的障礙門檻。中國對歐美與日本的農產品輸出,便曾因此吃過大虧。 當本土農業更加萎縮,農民流離失所,政治的安定性必定出現問題。糧食供給如 果完全受制於人(尤其時時想併吞台灣的中國),等於國家被勒住脖子,一旦變 故發生,勢將完全喪失應變能力與談判、競爭籌碼。 馬總統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曾說台灣的未來,應該交由2300萬台灣人決定。但在 國防日益空虛、經濟貿易過度倚賴中國之後,如果連人民維生所需糧食供應,都 完全依賴中國,等同完全喪失台灣自主性,間接也葬送了2300萬人對未來前途的 自由選舉權,切切不可。 不管藍綠的統獨取向,做為一個有擔當的政治人物,最重要的基本責任,是應拋 開自己的政治傾向,在決定台灣未來前途走向的時機尚未成熟前,任何政策都應 該以戒慎恐懼之心,力求確保「台灣未來,交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此最重要命 題所不可或缺的人民自由選擇空間。 所以,請勿再單純以商品看待糧食,而把糧食問題看做單純的經濟問題,它是政 治問題,也是攸關台灣自主性與國家發展的問題。 後記:謹以此文向彭明輝教授的鉅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致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