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開發加工副產品是幫助有機小農行銷的方式之一, 但是現行的食品加工法規制度一方面保障民眾的健康, 另一方面卻也減少了民眾購買某些優良產品的機會, 大家可以一起想一想, 怎麼樣可以解決這其中的矛盾。 ---------------------------------------------------------------- 轉錄自合樸農學市集 http://www.hopemarket.com.tw/?p=2341 小農的困境 — 食品加工法規 孟凱 過去AC也曾經把辛苦種植的有機蔬菜,當成堆肥.我以前去過他家,吃到 他媽媽美味的醃蘿蔔,當時我問他為什麼把蔬菜做堆肥,而不請他媽媽把 蔬菜醃製去販售,也可以讓這種傳統醃製美味分享甚至流傳下來. 他說:「對小農而言,有機蔬菜銷售難走,加工品更慘」 「為什麼?」 AC無奈指出:「有機通路商朋友也來過家裏吃飯,吃到我媽媽醃製好吃的 泡菜,讚不絕口.我請他賣,他搖搖頭說,不是他不肯.而是他沒辦法, 第一:AC不可能去弄一個加工品工廠,沒有工廠登記證,被衛生局抓到, 罰款可是好幾萬元…」 「二來,你也不可能為了這些偶然會有的加工品去買食品保險?通常市面 流行2000萬保險,不然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誰負責?」 「還有,還有,要上架,你的包裝說明要有五大營養標示,不!最近修改 ,要七大營養標示,可以送去檢測營養標示,大概幾千元費用,沒有營養 標示,罰款也是幾萬元」 「吼?!」 我問AC,既然自己做泡菜,沒有工廠登記證,不然你拿去給食品加工廠代 工好了,用他們的工廠登記證. AC苦笑:「這個問題也很多,一般的食品工廠做出來的東西實在無法做到 我媽媽的品質.員工不像我媽媽對食物有感情,常常很隨便,對有機蔬果 沒有概念,請他們遵守有機做法,高成本先不說,太麻煩了,這簡直是要 他們的命,工廠裡沒有幾個對食品有感情,只是一份糊口的工作…」 「這年頭,大家談的是數量,是價格,好像很少人注重品質?可是也不能 怪工廠,因為大部分消費者要便宜擱大碗,就算有消費者想買好品質的蔬 果或加工品,也不知道該相信誰?工廠只是順應大部分的消費習性而已…」 「更何況,工廠機器生產線一開動,最少經濟規模至少幾千瓶的量,我是 用剩餘的蔬果才去做加工,也沒什麼量,成本太高,沒有工廠願意做」 我追根究底的問:「有時候你不願意賣給的蔬果,量也不小,為什麼不送 去加工廠?而要打成堆肥?!」 AC搖搖頭:「台灣消費者對於醃製加工品接受度低,價格不好,就算食品 工廠願意聽我的,盡量用有機材料來製造,我沒有能力打出品牌讓消費者 知道,值得他們多花點錢來買我的東西,我的東西在市場是沒有機會呀」 我聽了非常難過,難道小農就沒有出路了嗎?政府這些食品規定是有必要 性,不可能對無法負擔的小農網開一面…. 我常常到有機商店買東西,架上看到的是大品牌,國外的有機產品越來越 多,包裝精美,我也知道這個潮流是抵擋不住,因為賣場需要注重坪效, 賣的好的產品,一定要有量,小農的加工品生產數量不穩定,有時有有時 無,無法預測,賣場很難支持小農生產數量的不可預測…. 各位親愛的合樸朋友,你有什麼想法嗎? 好像有很多結構性的問題,難道我們就沒辦法買到傳統的美味嗎? 只能吃到工廠大量生產,完全符合所有法規的食品嗎? 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 我自己的想法是, 可以跟一些有機、生機餐廳合作, 就是不走店面的通路,省去標籤、登記證、保險等問題, 而是把佳餚裝進碗盤裡,端到消費者面前。 餐廳應該比較能接受產量的波動(調整菜單就可以了), 理念相合的廚師或經營者應該也比較能認同有機、傳統手工副產品價值。 如果顧客吃了喜歡,就會跟餐廳訂購(像外帶餐點一樣), 可以變成另一種銷售管道, 只是不知道這方面是否有其他法規限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42.211 ※ 編輯: Waitingchen 來自: 69.234.142.211 (04/04 03:21)
oodh:可是 店家也同時在推產銷履歷啊 要加入產銷履歷 應該也還是 04/04 04:58
oodh:要登記、檢驗、保險的吧? 04/04 04:59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Policy 04/04 05:02
fatsooo:這裡的小農是平常菜市場那些嗎 還是比他們再大一點的 04/04 16:09
Waitingchen:是自己種有機蔬果的農民,菜市場那些通常是去果菜市場 04/05 01:08
Waitingchen:批發販賣,沒有自己種 04/05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