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e-info.org.tw/node/34827 本報2008年6月29日嘉義訊,莫聞報導 有機認證機制在台灣,除了有費用高昂,不利有機小農生存的弊病之外;有專家指出,灣認證機制太過僵化,未能因地制宜,反而會扼殺作物的生機,造成作物殘留過量硝酸鹽 ,讓吃的人受害。多年來推廣有機農業、研究植物營養學的專家林碧霞,上週六(28日) 在第四屆「農村願景會議」上如此表示。 林碧霞是台大園藝博士,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也是主婦聯盟生活消費 合作社創立的重要推手之一。從事植物營養學研究與有機農業推廣的她認為,台灣的有機 認證機制太過嚴苛,全面限制化肥的使用,卻未考量某些作物需要的養分在自然環境中極 為稀少,無法用有機堆肥來滿足,長此以往,將扼殺作物的生機,消費者也無法得到適當 的養分。她建議師法歐盟立法精神,考量自然環境特性,開放部分非有機資材使用。 好的栽培者必須暸解影響栽培的各個元素,考量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理期有不同的營養需 求。她以蔬菜為例,蔬菜需硼量高於其他作物,然而台灣的原始土壤普遍缺乏硼,蔬菜缺 硼,容易促成苦味素的形成,又花生缺硼,外殼脆弱易產生破洞,接觸土壤可能感染土傳 黃麴毒菌。 又例如蔬菜對鉀的需求較高,大部分葉菜類對氮、磷、鉀的需求比約為2:0.5:3,但大 部份有機肥為3:1:1,明顯不足。因此,傳統農友習慣的耕種經驗,如追肥等,有機農 友已不能荒廢。 除了養分不足的問題外,更大的問題是「硝酸鹽」殘留的問題。硝酸鹽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過量吸收將提高罹癌風險。林碧霞說,有機肥料若沒有適度的掌控,也很可能帶給大地 污染,最主要的就是硝酸鹽污染。何以如此,她解釋說,一般有機肥含氮量過高,大量施 用含氮的肥料是蔬菜高硝酸鹽含量的主因。 高硝酸鹽蔬菜也容易徒長,外表虛胖卻十分軟弱,易遭病蟲危害,徒增腐爛與耗損的機會 。此外,高硝酸鹽的蔬菜,其生長生理失調,礦物含量低,光合功能低,有機性營養(如 維生素C)含量低,對食用者健康助益小。 林碧霞說,要重出健康的蔬菜,最重要的癥結是對植物生理的認識,以及對土壤的瞭解。 有了這些知識,農民在精密控制下使用化肥,可控制對環境的衝擊,並可種出有益消費者 的健康蔬菜;反之,缺乏這些知識,不當施用有機肥,也會產生慣行農法常見的問題,如 土壤酸鹼度失衡、鹽基障礙、黃麴毒菌感染、磷鉀鈣鎂與微量要素失衡等。然而,當前的 有機認證機制並未考慮到這些因素。 林碧霞指出,當前台灣有機農業推行的最大困難有四點,一、勞力成本高,二、可用資材 貴且少,三、效能低,四、生產風險大,而其中第二、三項都和認證的限制有關。 因此,推行有機栽培,不能缺乏對作物的生理機能研究與營養研究,以及對耕作土壤、生 產環境性質的基本資料研究等。缺乏上述知識,採用再嚴格的有機認證標準,都無法達到 有效的推廣。 林碧霞認為,有機認證的任務應該是:讓生產者能安心生產且有合理收益,並使消費者能 吃得起且真能獲得健康;因此真正考量周全的有機認證,要因地制宜。例如根據歐盟的標 準,有機蘋果可以噴灑氯化鈣溶液,以防止蘋果開花期缺鈣所產生的苦斑病。 她指出,有機農業在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專業素養升級」與「可用資材合理化」。前者 需要專業界的投入與協助,後者除了認證機制的解套,也可參考如國際間成立的有機資材 彙總中心OMRI(Organic Materials Review Institute)。換句話說,從事有機栽培的農 友,除了感性面以外,理性理性面也要出來,才能達到有機農作的「高效」與「高產」, 也才不會浪費與汙染。 喬治‧庫克(George Cooke)在 《高產施肥》一書中曾說,「當今世界上仍有眾多饑民 ,任何浪費食物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同樣的,對於可以增加食物生產的關鍵性措施不 予重視,也是十分錯誤的。」林碧霞期許有機農友調整理性面的心態之外,政府與專業人 士也需要支持,提供充分的資源,包括科學的資訊,以及用資材的合理化、實用化、商品 化與合法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4.201
Roosevelt :借轉農版 07/02 14:02
Roosevelt:轉錄至看板 Agriculture 07/02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