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304-Organic-food-at-a-crossroads 蔣高明 中國官方調查顯示,食品安全是中國公眾最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蔣高明指出,在中國目前還有很多原素在阻礙大眾消費健康的有機食品。 7月初,筆者在山東帶領學生開展相關的農業試驗研究。此時正值農民斬獲西瓜的季節,瓜販子們從四面八方趕到筆者所在的村莊收購西瓜。因為我們免費為農民提供了可稱量數公頓重的地磅因稱使用,老鄉們為答謝我們,每次稱量后就留下一兩個西瓜。可是,當我們"享受"這些"戰利品"時,吃起來卻遠沒有沙甜的感覺,反而有"肉"感。原來,農民們為讓西瓜長的快、長得大、抗病虫害、多座花,西瓜是用葫蘆嫁接的,銷售對象則是城市居民,這樣就在食品安全生產方面留下了隱患。 2007年,當時的中國環保總局開展的環保民生指數調查顯示,食品安全成為中國公眾最不安 的環境問題之一。目前,人們對健康食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希望購買到真正意義上的生態食 品︰不用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鋤草劑、激素、轉基因,這樣的食品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 機食品。 遺憾的是,中國發展有機食品的道路非常曲折而漫長。2000年,中國有機食品市場開始啟動,截止到2007年底,有機食品產值僅30億元民眾幣,其中退場門2億多美元,占當年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額的1%;中國境內有機食品僅占食品銷售總額的0.02%,與發達國家有機食品占國內消費總額2%相比,相差達100倍。許多人為原素制約了有機 食品這個朝陽產業的發展,具體體現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造假成本遠低于造真成本,市場充斥的有機食品並非有機。由於有機食品生產過程複雜、週期長、動用人工多、產量低,加上消費者大都不認識真正的有機食品,于是,利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機食品便成為眾多商家普遍採用的做法。生產商為取得一個合法的"身分",往往在小塊土地(約30~50畝)上,生產經過嚴格程式控制的有機食品,一旦獲得了認証,有了標籤后,就對普通食品進行加工包裝,其成本遠遠低于從源頭開始的有機食品生產。據筆者調查,北京郊區某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生產的菜蔬,實際上就是大棚菜,周遭根本不具備有機菜蔬生產的生態條 件,甚至連最基本的有機肥都不使用。沒有有機肥,哪來的有機食品?但是,由於該基地透過了有機認証,有一個合法的"外衣" (標籤),其生產的普通菜蔬就能以有機菜蔬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了。 第二,農民自己吃的是有機的,他們沒有心思為市場生產有機食品,生產了也賣不出去。什麼樣的食品最安全,農民心裡最清楚。他們明白大農藥、大化肥、鋤草劑、添加劑、激素、甚至轉基因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自己吃的是特別生產的,根本不用上述物質或技術。他們在自留地、家門口、甚至平房屋頂的小塊土地上,生產有機菜蔬;所消費的雞不是41~45天長成的"肉雞",而是在自家庭院裡自由生長了150天以上的"柴雞"。他們心裡也清楚所生產的東西含有不健康的成分,但是由於市場作用,不會冒風險生產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成本高、產量低,且賣不ꐊW好價錢。筆者去年發動沂蒙山區的一戶農民,在沒有施加任何化肥、農藥、鋤草劑、農膜的前提下,生產了1.5畝大蒜,儘管風味非常好,但由於大小不均,大蒜販子看不上眼,只好由筆者買了送人而已。 第三,消費者不了解有機食品生產過程,普遍存在以略高于普通食品價格購買有機食品的心 理。由於城市居民農業知識匱乏,根本無法區別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他們往往只認標籤 ,至於裡麵包的是什麼,則沒有辦法判斷。再加上真正的有機食品往往外觀上反不如普通食 品好看,要是價位高,就從心理上無法接受。以菜蔬和水果為例,自然成熟的西紅柿"內紅 外綠"(沒有熟透前帶略帶部分綠色),而乙烯催熟的西紅柿"外紅內綠";散養的柴雞蛋大小 顏色不一,且個頭小,而籠養雞所產的蛋則大小顏色基本一致,個頭大。但在實際購買時 ,消費者往往青睞于后者。至於價格,國際上有機食品一般比普通食品高出50%左右,而中國國內則嚴重不統一,從2倍到10倍不等,甚至某些產品的價格高達普通食品價格的50倍之多。我們在山東養殖的肉牛,根本不用激素和添加劑,牛也可生長到510公斤以上。但是,如其價格和農民用激素方法養殖的牛一致,則贏利空間小,企業不願干,如果高10%以上,則小有贏利,如高于50%就是很好的產業了。這個價位,城市裡一些高收入家庭是能夠接受的。 第四,有機食品生產商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意識,或不具備生產有機食品的實力。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生產有機食品,就是在保護生態環境,修復嚴重退化的農田或自然生態系統。因此,只有那些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企業家才具備從事有機食品產業的基本條件。現實情況不是這樣,一些有機食品生產商因實力不夠,尚沒有完成原始資本累積,往往唯利是圖,以次充好,或者干脆直接造假牟利。其實,有機食品產業是有很大的贏利空間的,這需要經營商有超前的戰略眼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過硬的經濟實力。在食品價格方面,中뀊磛癡S有將普通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價位合理拉開。目前,服裝、香煙、茶葉、酒、化妝品甚至消費者收入都可以相差10~100倍,都有大量市場,唯有食品價格沒有拉開。可見,在有機食品產業方面,如果"優質能優價",利潤空間肯定很大。但是,培育這個產業需要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企業要有足夠的誠信度。 第五,政府主管部門僅對形式進行管理,並不能對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過程實行有 效監控。儘管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對有機食品生產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他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有機食品認証這些形式上,而對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缺乏監督,或監督力度不夠。另外,自上而下的檢查多因走漏風聲,生產商有所準備,官方往往獲取不到真正的訊息。有機食品生產涉及生態學、農學、食品加工、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知識,政府的監督檢查需要相關專家的積極配合才能有效。 有機食品產業是農業和食品工業的朝陽產業,商業空間很大。要培育這個產業,需要政府的 積極引導和政策資金扶持。同時,科學家要告訴公眾一些真相,企業家要有高度的社會責 任感和環境意識,城市居民要明智消費,農民為保護自己的產業,應當像給自己生產食物 那樣生產真正的有機食品,而不能為了蠅頭小利,斷送了自家的財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