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這陣子菜價飛漲, 也許是個推廣自家種植有機蔬菜的好機會? 美國最近這一年開始流行local food的概念, 除了呼籲大家少吃長途運輸的食物, 多在當地farmer's market購物外, 也推廣在自家庭院種植edible garden/landscape, 同時顧到環保(最短的運輸,不使用化肥),健康(無農藥), 美味(新鮮與當令),跟親近自然 (體會陽光的能量如何被植物吸收,再提供人體養份的過程; 找回與土地和季節時序的連結) 我最近也開始在陽台用花盆種菜, 除了之前種的一些香草植物(basil, rosemary, 蔥), 又增加了菠菜、arugula、萵苣、swiss chard跟黃瓜, 月初剛播種,現在還都是小苗,雖然不知接下來收成如何, (所幸都撐過了這幾天的加州焚風--用盆子栽種的其中一個好處, 就是可以隨時搬進室內「避難」....^^||) 但已經學到了好多事情,像是每種作物需要的土壤、播種時間、收成時間, 以及要怎麼安排栽種的時序,才能在接下來幾個月不斷有新鮮蔬菜可吃。 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重點也許不在把自己餵飽, 而是讓自己更熟悉每天所吃的食物,也更了解農民的辛勞與挑戰, 當然,在菜價高漲的時候,也可以少花一點錢,多添一份感恩。 我知道像空心菜、青江菜都可以用盆子或水耕方式栽種, 不太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大部份葉菜類只要每天澆水, 然後一兩星期施一次肥就可以了, 肥料來源可以自己用大盆子做堆肥, 不然花市應該也很容易買到有機肥料。 每種作物的種植方式,在種子的外包裝應該都有提供, 這兩個網頁也提供很多可以參考的基本知識: http://counties.cce.cornell.edu/suffolk/grownet/vegetable-garden/vegcontn.htm http://ohioline.osu.edu/hyg-fact/1000/1647.html 市面上應該也找得到專門書集, 原則是盡量挑選適合以花盆栽種的品種, (不知道台灣的種子包裝上會不會特別寫) 然後用適當大小的盆子,還有注意所需的光照強度,與澆水施肥的頻率。 總之,這是我目前正在進行的「實踐」:b 等第一批蔬菜收成之後再來跟大家報告成果吧, 有沒有人可以分享自己在家種菜的經驗呢? 吃過自己親手種的菜之後,很多想法都會改變呢! --- 美國還有所謂的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不知道中文怎麼翻,社區經營農場?) http://www.nal.usda.gov/afsic/pubs/csa/csa.shtml 可以固定跟該農場訂購蔬菜 每星期(或雙週)一次,農場的人會把蔬菜分成小箱運送到一個集中地點, 訂戶自行去領取, 有的農場會要求訂戶每月一次去幫忙農務, 台灣的「大屯溪穀東會」也是類似的團體, http://home.sow.org.tw/sowshihu/sowphp/tsnc/index2c.php?t_id=42&category=3 (有人知道其他類似概念的農場嗎?) 因為自己可以親眼看見作物如何栽種, 就能吃得更安心, 想要更深入體驗農事的人可以試試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1.215.220.112
delavino:拒絕長途運輸產品,應該拒買cosco的東西(中國生產,美國 10/26 06:20
delavino:包裝,在銷到我國來,增加不知多少碳足跡 10/26 06:21
chinghyuan:我家的菜也是自己種 ^^不過我家在台北種在桃園 10/26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