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0844 台灣非基改保種網絡 台東農村、部落動起來 本報2011年10月10日台東訊,特約記者陳品潔報導 全世界種源逐漸被跨國集團「私人財團化」,更加速美國 種子工業、農業基改工業的拓展。貿易黑手更影響國家政 策,鼓勵農民休耕、跟財團購買種子,並制定保障財團種 籽專利的法令。這些傷農的做法,無形中限制農民保種的 權利,弱化農民的保種能力,也限制種源多樣性流通與傳 承的管道。因應全球糧荒浪潮,農民得先自救。綠色陣線 、主婦聯盟基金會、台東區農會、秀明農法的農民以及關 心保種運動的夥伴,近日在台東地區農會和當地農民商討 台灣建立保種網絡的可行之道。 如何保存台灣古早味 從種子開始 好不容易吃到有古早香味的花生品種,卻發現很難買到。 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這種品種已經愈來愈少人保存了。「 現代人對於以前的許多食物是完全沒有記憶的。」綠色陣 線執行長吳東傑說: 「如果不留種,以後就再也吃不到這 種東西了。」品種消失,屬於世代性的消失,再加上像孟 山都的跨國財團正積極收購種源,並申請專利權,綠色陣 線吳東傑表示,「大企業若是種子買得越多,控制範圍就 愈廣,就愈壓縮農民保種的權利。」 保種避免壟斷與糧荒 俄羅斯小麥歉收造成埃及物價攀升,埃及人不生活過下去 ,就發生革命。如果每塊麵包都需要小麥種籽的專利,那 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呢?那會是多昂貴的麵包?擁有食物是 人類的基本權利,怎能被基改公司剝奪?我們的地球如果 是非賣品,那麼養活全世界人類食物種子,為何現在變成 架上商品,甚至還需申請專利? 自家採種很重要目的,除了美味之外,面對氣候變遷的衝 擊,有許多耐旱的種子可以幫助解決糧荒的問題,但是重 點是這些耐旱的種籽在哪裡?保存技術為何?種植條件為 何?其實都得仰賴各地的農民去發掘與傳承。種源危機的 浪潮其實早已席捲台灣,然而台灣的農友該如何尋找一條 出路,端看台灣的農民重不重視這個問題。 此外,孟山都傾銷不適合印度水土之基改種子,許多借貸 買種子的農民,因為還不出債務而選擇自殺的農民,平均 一個月高達675位。一位長期保種的秀明農友指出「一旦 買了基改作物,之後就一定要用基改作物的種源,所以保 種技術傳承是秀明農法很重要的項目。」目前秀明的農友 平常就會彼此交換種子,分享保種技術與經驗交流。 向老農挖寶 復興古農智 古老農業保有許多現代生活機制無法想像的運用智慧。 印度的楝樹是最好的牙膏、漱口水與護膚水。不只可以用 樹枝刷牙,對皮膚有益,樹皮汁可以殺死口腔細菌,喝下 去對身體也很有益。這樣傳統的利用方式是普遍貧窮印度 人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免費。這樣的生活必需品。曾經被 孟山都公司申請60多項專益,這也表示苦楝樹將昂貴到大 多印度人使用不起。 「鄉村的物種比都市多,原住民的種源在他們的生活區域 ,物種一定比平地更多。」 布農族的阿力曼說森林是會一直生利息的黃金,鸞山部落 永續家園的理念根森林保育密不可分。一位秀明農友分享 說,「我們家種的秋葵至今已經是4代的種源」。為了避 免使用基改種源,剛開始採種是從附近的農家,或是老農 夫要。「老農夫真的很珍貴,老農夫給我們家藏20幾年的 菜豆種源,又長又好吃。」前來分享保種智慧的布農族人 阿力曼說,山上長了好幾千種植物,如果沒人利用與保存 ,可能就此從世界上消失。 農友徐蘭香回憶到小時候,種籽常從糞尿施肥處長出番茄 ,自然界會吃植物種籽的物種的物種,具有散播種源的能 力,也因此一個物種的消失,甚至可能也表是一種種源的 滅絕。 台灣保種現況發展與面臨難題 採種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挑出最好吃的、最健康的,同時 也避免基改的問題。保種有個特別的重要的過程,就是乾 燥,以免發霉或發芽。然而科技再如何先進,仍避免不掉 馴化一個物種的漫長過程,加上留種的困難往往在於開花 期太長,氣候變數很大,因此保存種源最好的方式,還是 靠農民把他們種下來,因此吳東杰鼓勵要進行保種的農友 最好是在地運動。農民通常會避開雜交,以降低突變種的 產生。一位秀明農友問到,「保種最怕交叉汙染,辛苦留 的種如何確定無基改作物污染呢?」吳東傑指出目前檢測 技術,已經正在建置中。 目前世界最好的種原庫在丹麥。台灣種源保存庫有2處, 一是不屬於台灣政府的亞洲蔬菜發展中心,是屬於國際性 團體。另外在台中霧峰農試所。目前因為種源研究並不熱 門,加上研究單位不熱衷推廣,台灣非常缺乏種源與相關 研究。不過,目前僅台大一實驗室願意與保種運動合作, 並進行相關研究。 消費者農民攜手一起來 全世界許多消費者深知保種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且願 意用行動來支持保種的運動。在韓國會舉辦保種園遊會, 提供農民之間種子交換,販賣,與技術交流的管道。在日 本,因為保種的傳承,也使得食物口味記憶與文化得以延 續。日本當一位百年種稻世家,可以對農業部門官員的質 疑,自信地對官員說出,「你們會比我懂怎麼種嗎?」相 對於日本農夫的態度,吳東傑認為台灣的農民卻欠缺保種 的專業與自信。 無基改農區運動和保種運動息息相關。要如何台灣保存在 地種子,或是古老種子交換,建立台灣種源庫的觀念其在 大約在2005年、2006年前就開始在旗美社大討論。如今希 望邀請更多農民一動起來。吳東傑表示未來會在各地多舉 辦類似今天的活動種源交流的機會,希望推動保種同時也 建立一些無基改試驗點以及種子交換平台,希望透過種子 交換之外,同時保種技術與心得交換。 參考資料: (1)種子研究室 (2)農民保種網 (3)GMO面面觀 (4)無基改農區運動 (5)牛糞傳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54.84.148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Agriculture 10/11 03:02
njrmp:借轉台東版 thx~~ 10/11 12:40
njrmp:轉錄至看板 Taitung 10/11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