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 ( 環境資訊電子報 http://e-info.org.tw/node/30808 ) 農地上種「房子」?! 陳曼麗(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在立法院第6屆立法委員最後一個會期休會倒數前兩天,即2007年12月19日, 有一個備受各界爭議的「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已在逕付二讀前進行朝野 協商。結果雖然是沒有成功,但仍然是第7屆新會期大家需要特別關注的法案。 引起各界爭議的《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修正案,是關於農舍興建的基地面積 限制從0.25公頃放寬為0.1公頃。如果依民間建地的概念,就是基地面積從 750坪放寬到300坪。農地切割成小單位就可以興建農舍,未來我們將看到農地上 種植的不再是稻米、蔬菜,而是一幢幢各式各樣的「農舍」。 台灣農業問題,在「楊儒門事件」之後,受到各界的關切。農業不再只是農民 的事務,也是台灣人應思索的未來:我們還要繼續發展農業嗎?政府政策還有 在照顧農業嗎?農地會成為土地開發的下一波目標嗎? 農民是與土地最親近的族群,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天頂著烈日, 落雨冒著濕冷,辛勤地照顧農作物,農民不但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也是在照顧 著台灣的土地。我們除了感激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食糧,也感激他們疼惜農 地的倫理。在生態、生活、生產結合在一起的永續發展道路上,確實扮演著關 鍵性的角色。 農民生產的初級原料,經過加工之後,創造的產值驚人,但大家往往只看到 包裝後的米果、湯圓、麻糬,卻忽略稻米基本的原料來源。農地若不確保, 未來台灣只能依賴進口原料,對於氣候溫和,四季皆可採收蔬果、五穀雜糧 的「寶島」我們即將忽視,甚至棄守嗎? 把地切割小塊,在農地上大量蓋農舍,財團進來置地,農地形成建地,一去 不復返,昔日我們見到一片金穗在夕陽中搖曳的農村風光,現在已逐一消失。 未來我們還能看到一望無際的農業榮景嗎? 現在農業出現的警訊是:生產利潤微薄、農業人口老化、農地休耕近半。很多 農家是靠著在外工作的子女寄錢回家來支撐;有些農家則是租地耕種,農地價 格如果上漲,生產成本就會增加,利潤就更加稀少。 消費者在大賣場中,可能分辨不出進口農產品和本地農產品,但為支持台灣 農業發展,我們一定要鼓勵台灣消費者多食用本地的米糧、蔬果。經常親近 農民、認識農民、感謝農民,使他們更有成就感,知道消費者喜愛他們產品。 健全產銷制度,減少中間剝削,使農民得到合理的利潤。 有些消費者,喜歡買便宜的農產品,甚至殺價使農民血本無歸。近幾年, 愈來愈了解台灣農民的辛苦,我不再殺價,而且經常買本地水果請同事吃, 送禮也以水果、包裝米、釀醋為主等,經濟實惠,家家都用得到。還可宣揚 支持台灣農業,一舉好幾得呢! 本地人吃本地的食物,不但新鮮、品質、營養都好,又照顧本地農業,增加 產銷量。避免長距離從國外進口耗費很多能源,也是環保節能的實踐主張。 一人一口,萬人即萬口,集眾消費者之力,可以支撐本地農業經濟。 農地是農業的「金雞母」,政府應禁止財團炒作農地,而且要限制農地附近 之水資源污染,及工廠廢氣排放,以免落塵污染農地。兩年前,戴奧辛鴨蛋 事件,就是工廠排放戴奧辛,降落河川、水池,鴨子吃進腹中,生出戴奧辛 鴨蛋。早期鎘米、綠牡蠣,也是水質受污染所造成,所以農地的健康照顧, 不只是農民的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民以食為天,如果都不關心農地, 誰來保證我們的健康,要吃安全的食物,就要付出代價。 我們希望台灣農業有前途願景,台灣年青人才會回歸農地,挽起袖子傳承 上一代的生活智慧,繼續耕耘這一片寶島土地。扶持農業,吃本地食物, 關心農地,尊重農民,台灣才會有真正的永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境版 ψmakot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4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