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3533 爐碴風暴(上)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如果在路邊、魚塭、農地,發現一顆顆的黑灰色小球,大多數人會以為, 那是石頭,但它可能是含有高濃度重金屬和戴奧辛的集塵灰。鋼鐵業的廢 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如果現身在我們周遭,一般民眾難以分辨,這幾年 爐碴、集塵灰污染事件開始登上媒體版面,才掀起這隱藏許久的爐碴風暴 ... 爐碴全島流竄 台灣鋼鐵業從民國40年代開始發展,過去因為環保意識低落、法規缺漏, 鋼鐵業的廢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到處流竄。民國63年,廢棄物清理法通過 ,廢棄物的管理,才逐漸步上軌道。 作為石門水庫在颱風期間備用水源的中庄調整池,在施工前,水利署發現 大量爐碴,桃園縣政府拿出航照圖說明,這是在民國70幾年到80年初,業 者盜挖砂石回填爐碴所致,為維護民眾的飲用水安全,水利署會把爐碴全 數清除,費用預估1到3億元,這筆錢全民買單。 而在高雄市駱駝山,從以前就被丟棄了大量的集塵灰,在駱駝山山腳下的 排水溝,清理時挖起的底泥堆在路旁,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用機器 檢測,鋅的含量3800PPM,超過土壤管制標準近2倍,晁瑞光很擔心駱駝山 的污染,已經向外擴散。這個廠址高雄市環保局已經列管,但現場沒有任 何防護阻絕措施,這些過去的陳年舊帳,處理起來成本高昂。 雖然廢棄物清理法在民國63年就通過了,鋼鐵廠產生的廢棄物應該進入掩 埋場,但過去環保意識低落、稽查管理難落實,許多不肖業者伺機偷倒、 偷埋,這些找不到兇手的不明污染廠址,政府還是要面對。 台61線 爐碴大本營 走在台61線台南七股段,爐碴數量之多,蔚為奇觀,全長13公里的路段, 路基、邊坡都被偷埋爐碴和集塵灰,儼然成為爐碴掩埋場。民國88年到93 年,台61線道路工程施作,包商偷埋爐碴與集塵灰,甚至連還沒發包的交 流道,路基都已經用爐碴填好了。 七股是沿海養殖重鎮,放眼過去都是魚塭,靠著連通的渠道,提供魚塭的 養殖用水,在台61線沿線以及溝渠的堤岸也滿佈爐碴。當年道路完工後, 就發生養在溝渠的牡蠣暴斃事件。由於爐碴屬於鹼性,又含有各種重金屬 ,甚至是戴奧辛,污染水域、土壤的風險很高,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 示,政府官員認為爐碴不會溶出造成污染,但是如果長期泡在水環境,仍 有可能溶出來,造成當地重金屬的背景質上升,更嚴重的是,這些渠道是 魚塭的養殖用水來源,也連通七股潟湖,當重金屬進入水體累積在環境中 ,經由食物鏈累積在水產品中,後果不堪設想。 民國99年4月,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披露台61線遭到爐碴入侵, 當時的台南縣環保局卻表示:「爐碴是可以被用來做道路的級配,是合法 的。」在民國100年1月的一場爐碴記者會中,公路總局對台61線的回應, 也說爐碴可以再利用。黃煥彰質疑公路局說謊,因為承包台61線工程的業 者,沒有向公路單位申請許可,即是違法。 民國90年,廢清法第七次修正通過,依照廢清法第39條,事業廢棄物的再 利用,要回歸到「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以鋼鐵業而言,屬於經濟部 工業局管轄。民國91年,工業局公布了「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 爐碴屬於可以再利用的項目。 台61線台南段施工時間,橫跨再利用法規通過之前跟之後,介入調查此案 的台南地檢署認定,這些爐碴屬於廢棄物,不屬於再利用的範疇,業者的 行為是違法的。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表示,台61線的爐石,很明顯沒 有經過破碎、磁選、篩分的動作,依照經濟部工業局標準,沒經過這3個 動作,就不是再利用過後的產品,屬於廢棄物,所以適用廢清法。而且當 時還發現集塵灰,屬於有害事業廢棄物,也適用廢清法。 廢棄物違法掩埋,依法就是要全部清除,但要解決如此龐大的爐碴和集塵 灰,是何等浩大的工程,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事情爆發至今,環保機關 只緊急處理了幾個地點,但處理方式仍不足以避免爐碴污染環境,甚至連 集塵灰也沒清乾淨,台61線台南七股段的污染,還持續中,這場災難該如 何收拾,環保單位的做法,受到嚴格的檢驗。 爐碴來源 追追追 住在台17旁鹽埕聚落的李銀治伯伯,他平常用來固定衣架的石頭就是爐碴 ,這些爐碴甚至還參雜了集塵灰,當年他曾經到台61線工地做臨時工,業 者利用晚上11、12點,載來很黑的爐碴,即使他穿上兩層襪子和厚重的工 作鞋,還燒透過去,鞋子都在冒煙。黃煥彰跟他說明後他才知道,傾倒在 家園的,是有毒的集塵灰和爐碴。李銀治氣憤的表示,應該填土方怎麼變 成爐碴,不過公路總局回答他,事先不知情,而工程監工也說,並沒有准 許業者傾倒,李伯伯就質疑「那為什麼爐碴會到這裡?」。 台61線台南段的爐碴案,台南地檢署主動調查,分成3案,其中2案已經偵 結,第1案能確定,爐碴是從威致鋼鐵公司出來,但工程的承包商與鋼鐵 業者,卻都全身而退,因為已經超過10年的法律追溯權,第2個案子因為 查不到爐碴來源,只能起訴承包商。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檢表示,爐 石偷倒,往往很久之後,才會被發現,因此證據蒐集相當困難,尤其還牽 扯到追溯權時效,這是至今無法克服的事。 負責台61線台南段工程的公路總局,最後也沒有被起訴,林仲斌檢察官說 明,公路總局說這是包商的行為,他們並不知道是爐石,「除非我有更強 烈的證據,證實公路總局知情,但是這是將近10年前的事情,我很難還原 。」林檢察官無奈的說。 雖然法院最終判決還沒出爐,但廢清法的罰責,只有幾年的刑責或是幾百 萬的罰金,包商把土方偷天換日變成爐碴和集塵灰謀取暴利,還污染土地 、禍害子孫,居民如今只希望,政府能還給他們一片淨土。 集塵灰 失控? 環保團體接到檢舉,台61線彰化伸港段被偷埋集塵灰,集塵灰的特性就是 鋅的含量特別高,用儀器檢測,許多重金屬都超過管制標準,依法集塵灰 屬於有害事業廢棄物,不得再利用,鋼鐵業者必須送到合法掩埋場處理, 卻被不肖業者夾帶在土方裡,成為工程的回填土。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 環境學程的講師晁瑞光表示,「集塵灰本來體積一點點,混到土方變成這 邊的土,這也導致整個土壤受到污染,全部完蛋!」 違法偷埋集塵灰的情形,也發生在台61線的台南七股段,走進一個看似平 常的魚塭,腳底下踩的竟然是集塵灰,當年台61線台南段施工時,包商承 租魚塭作為預拌混凝廠。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魚塭檢測到的鋅跟 鉛都偏高,而在台61線也測到同樣的情形,因此推測業者可能把爐碴跟集 塵灰混合,埋在台61 線,「我們最擔心的是不知道業者到底埋了多少? 光看這邊廢棄的集塵灰數量,就非常龐大!」。 為什麼環保署監控列管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集塵灰,最後會被當成回填的 土方呢? 環保署廢管處簡任技正彭瑞祥表示,民國90年,環保署成立事業廢棄物管 制中心,對於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追蹤管制,環保署的做法,是在清運有害 事業廢棄物的車輛上裝設GPS,納入追蹤系統管制,但是有些案件是在民 國90年以前發生的,那是歷史的共業。 介入調查爐碴與集塵灰的監察委員錢林慧君認為,清除有害事業廢棄物的 甲級清理公司,車輛有的有GPS,有的沒有GPS,業者可能報10輛,載運到 某個地方後,部分集塵灰放到沒有裝GPS的車子,漏洞還是不少。台南社 大理事長黃煥彰認為,集塵灰有的混在建築廢棄物,混在泥土,混在爐碴 ,混在水泥裡,業者招式非常多,他建議只有透過比較強的外部稽查,才 可避免不法事件。 調查爐碴、集塵灰案件的監察委員和檢察官都認為,環保署目前對於集塵 灰與爐碴的產量,無法有效掌握,現有的管控機制也還有漏洞,更重要的 是,經濟部工業局不能置身事外。林仲斌檢察官認為,鋼鐵業者進多少原 料,製程能力如何?產量多少?銷售數量多少?產生廢棄物的量是多少? 都要作精密的計算,之後再去比對業者申報的數量符不符合,這才合理。 經濟部有義務協助到第一線監督,計算業者產生多少廢棄物,「目前為止 沒看到,所以就一直管控不是很好,流向也不清楚」。 不管是過去的歷史,還是現在進行式,爐碴、集塵灰的問題都要面對。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7.78.164.94 > --------------------------------------------------------------------------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爐碴風暴(下) 時間: Tue Feb 15 03:02:57 2011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3534 爐碴風暴(下)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陳忠峰、張光宗;剪輯:陳忠峰 民國98年11月12日,高雄市大寮區爆發爐碴鴨的事件,養鴨場的爐碴 即使檢測結果88奈克低於土壤管制標準的1000奈克/公斤,但養出來 的鴨子,戴奧辛含量超過管制標準的5倍多,爐碴危及農畜產品的問 題,首度浮上檯面。 相隔沒幾天,台南市後壁區一處農地傳出堆置大量的爐碴,周圍農田 受到鉻污染,即將收成的稻子全部鏟除,後壁優質稻米的招牌蒙上陰 影,糧商甚至不願意收購,農民受傷最大,當時的台南縣長提出檢驗 報告,還大口吃飯為後壁鄉的稻米掛保證。 爐碴前進農地 民國91年,經濟部工業局公告了,爐碴再利用的相關辦法,但遇到爐 碴污染事件,卻表示不是工業局的責任,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在處 理的過程如果造成污染,應該由地方環保機關依照環保法令來查處。 台南市北門區一處魚塭堆了一堆看起來像石頭的爐碴,用水一淋,爐 碴特有的多孔隙特徵顯露無疑,用機器一測鉻含量1600PPM超過過土 壤管制標準。 魚塭的道路其實都是爐碴,魚塭主人是花錢買來鋪路,避免下雨天道 路泥濘不好走,怎麼知道卻買到一顆不定時炸彈。台南市社區大學講 師晁瑞光表示,這些爐石粉在風吹雨打下進入魚塭,慢慢累積之後, 經由食物鏈可能危及到水產品的安全。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有毒物質 最後還是會進入到我們的身體。 台南社大的成員們也在這附近的一處農地發現爐碴的蹤影,在民國99 年1月的google 地圖上,北門區的這兩處魚塭和農地,都還沒有爐碴 ,顯然在法規禁止之後,爐碴照樣前進農漁業區。 萬一農作物或水產品出問題,受到衝擊的最大的將是農漁民與消費者 ,農地遭到污染,食品安全亮起紅燈,這些責任該由誰扛? 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表示,依照目前法律,如果土地遭到污染 ,地主要負責任,他質疑政府規範出現很大的漏洞,最後卻由地主來 負責任,地主應該要告國賠才對。 爐碴 產品?廢棄物? 引起喧然大波的後壁鉻米事件,是檢視爐碴監督機制最佳案例。 後壁鉻米事件爆發後,環保單位馬上採樣檢測,還舖上黑布做緊急處 理,避免污染擴散,但環保機關對於業者在農地上堆置爐碴,卻無法 可管,因為當爐碴從鋼鐵廠運到再利用機構仍然屬於廢棄物,環保單 位還管的到,但從再利用機構出去,就搖身一變成為產品,不受廢清 法的約束,而是適用工業局的事業廢棄物管理辦法,但是爐碴再製之 後,最終流向何處,工業局並沒有控管。 於是,地政機關也只能依照違反區域計畫法中,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 ,在沒有辦理分區變更之前,不得做其他用途的規定,要求業者在1 個月內限期清除爐碴,但是業者不予理會,還好有台南地檢署介入調 查,終於在半年後結束了這場災難,但這一車車被稱為產品的爐碴要 載去哪裡,環保機關無權過問。 在台南市北門區台17線旁,一個魚塭的空地堆了大量的爐碴,環保團 體懷疑,這裡是業者的爐碴堆置場。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上 次來堆的數量比現在多,不知又載去哪裡。這處疑似販賣爐碴的堆置 場,房子牆壁還張貼著,標榜檢驗合格的爐石廣告。黃煥彰理事長認 為,爐碴從再利用工廠出來,經過一層層的販賣,中下層的業者不知 道爐碴有毒,甚至業者還拿著經濟部核准的合法資源回收再利用證明 ,到處兜售,既然政府核准,民眾就會認為,有政府掛保證,可以相 信是安全的材料,哪知道這材料裡有重金屬和戴奧辛。 爐碴再利用的規範由工業局制定,監督的擔子卻落在環保單位的肩頭 ,不過工業局表示,沒有時間接受採訪,而環保署坦言,爐碴的問題 環保署也有部分責任,現在已經和工業局合作,從業者的申報系統來 加強末端的管控。 廢清法開了再利用的大門,讓各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如工業局、農 委會等都有各自的再利用辦法,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認為,目前 是多頭馬車在管理,核准的單位不參與事後監督,如果環保署對產業 特性不了解,監督的力道就比較弱。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認 為,爐碴再利用的管理單位分別是工業局和環保署,所以應該從修法 著手,如果可以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跟廢棄物清理法兩法合一,並且 把爐碴的管理全部回歸到環保署,一條鞭的制度會比較有效率。 合法再利用的爭議 台江大道位在台南市市區的邊陲,道路寬敞、人車也不多,限速卻嚴 格到只有50公里,還有許多告示牌提醒用路人,道路顛簸、要減速慢 行,這條路的路況凹凸不平,並不是施工的技術不好,而是因為用了 爐碴回填,由於爐碴吸水會膨脹,這也導致路面高高低低,環保團體 稱它為波浪路,即使已經重舖一次,還是無法解決凹凹凸凸的問題。 雖然爐碴再利用可以用在工程填地的材料,但爐碴的性質適不適合該 項工程,就不是工業局和環保署的事。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天基表示 ,對於爐碴的品質,譬如遇水膨脹的問題,或運用在工程上的耐久性 ,環保單位難以規範,必須回歸到再利用產品的規範,以及回歸到工 程單位對該工程的要求,尤其工程單位不能說不了解爐碴,因為在工 程的進行是依照合約,工程單位有監督工程施作之責。 台江大道猶如錢坑讓政府賠很大,黃煥彰表示當時包商是以土方一噸 345元來承攬工程,實際施工卻換成爐碴,一噸只要5塊錢,大撈一筆 之後,留給政府收拾這個爛攤子。監察委員錢林慧君調查此案後,有 糾正相關單位,她表示,交通部接受調查時承認,知道業者回填的是 爐碴,包商告訴工程單位爐碴比較高貴,加上找不到土方,所以回填 爐碴,但她實在無法相信,甚至懷疑工程單位與包商有關係。 爐碴是不是很安定可以用在工程中,其實也有爭議,台南市社區大學 講師晃瑞光表示,爐碴分為很多種,高溫爐出來的比較安定,但電弧 爐出來的爐碴,在自然環境下易風化,不過學界、政府都對外宣稱爐 碴很安全、穩定,卻忽視了不同的爐碴會有不同的特性。 依照現在爐碴再利用的規範,如果爐碴跟土壤接觸不得改變土壤的性 質,環保署對此倒是挺有把握的。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天基表示,環 保署有非常嚴謹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爐碴在自然的環境或是風吹雨打 的環境之下釋出的情形。 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另外提出,歐盟爐碴再利用的規範很嚴 格,不能用在易淹水地區、集水區,甚至需離地下水兩公尺,且有外 部稽核制度,地點的選擇更要經過當地水資源管理單位同意,但台灣 完全沒有。 爐碴再利用於工程的爭議,顯然還有得吵,但全台已經有許多條爐碴 鋪成的波浪路,背後所突顯的問題相關單位必須正視。 爐碴歷經不同時代、不同的法規制度,產生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還是 要面對,而更重要是防範未然,健全整個管理制度,才能讓爐碴成資 源,而不是禍源。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7.78.1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