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低碳生活部落格 http://lowestc.blogspot.com/ 文/鄭榮和(台灣大學機械系FORMOSUN先進研究動力中心指導教授) 圖/Flickr創用共享(besons上傳)  最近看完曾因出版《世界是平的》而轟動文壇的作者,湯瑪斯.佛里曼最新力作《世界 又熱、又平、又擠》一書,心情變得格外沈重。這本書探討在這個又熱、又平、又擠的世 界裡,有能源供需問題、產油國獨裁、失控的氣候變遷、能源匱乏、以及生物多樣性消失 等五大危機,威脅著地球與全人類的生存。  事實上這個世界的問題太多太大了,而大家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將大把的鈔票送到保守 、封閉且仇外的國家中,助長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在這個能源爭奪的時代,世界的未來 會如何發展,想來就不寒而慄。雖然作者在書的後半段,討論目前我們所知的綠色能源科 技以及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不過,我對未來的文明發展卻是蠻悲觀的。 石油用途極廣 燒掉太浪費  石油是現代文明千萬種產品的化學原料的源頭,舉例來說,塑膠、保特瓶、合成樹脂、 人造纖維,纖維布(很多衣服、窗簾、地毯等的原料)、合成橡膠(輪胎、鞋底等的原料)、 CD片、油漆、顏料、染料、洗衣粉、清潔劑、肥料、殺蟲劑、多數的藥物、食物添加劑等 。這張清單可以一直持續下去,這麼好用的東西,我們竟然選擇燃燒的方式來大量消耗它 ,後代子孫怎麼辦呢?  前些日子有個報導,「油價高漲,北極油藏引起垂涎」。美國地質學家高提耶在西班牙 的國際石油大會上說:「北極地底下有許多石油。」他估計,北極石油蘊藏量達到一千億 桶。聽起來好像開採了這些石油,就能解決能源的問題似的。一千億桶石油到底有多少呢 ?目前,世界上的石油使用量大約每秒一千桶,也就是假使北極的石油都讓我們挖出來使 用,而且完全沒有浪費,可以撐一億秒。那是三年多一點!  當然,對石油公司而言,只要具經濟價值,一千億桶石油的利潤還是相當令人垂涎,不 管開採的後果如何,終究會被染指的。只是這條新聞,反而讓我覺得現代文明的危機更是 迫在眉睫,因為容易開採與提煉的輕甜石油真的是愈來愈少,愈來愈難找了。維繫文明的 力量主要是安定與繁榮,而其基礎則是穩定適宜的地球環境以及不虞匱乏的能源。可是這 兩個基礎都非常的脆弱且同時受到非常嚴重的挑戰,有隨時可能引爆崩解的危機。 美式生活日廣 暖化威脅日增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喚起世人對全球暖化的認知,但是知道 歸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正重視這個現象,而想辦法大幅改善我們使用能源的方式?燒掉 一千億桶石油到底會有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將近425億公噸,會讓空氣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增加1.42%!  一大堆國家,如中國、印度、俄羅斯、中東國家、東南亞、南美洲國家都急速想要擺脫 貧窮,積極發展經濟,過美式的生活。我們無法要求其他國家的人民不去追求更舒服更享 受的生活,但是這麼多的人口加入提升生活水準的行列,對於已經非常吃緊的能源、糧食 以及自然資源的衝擊,勢必造成全球的大動亂或難以復原的大崩壞。  這些警語都不是危言聳聽,災難不是天天發生,但是偶然出現的巨大災難其實都是大自 然的反撲,給我們肆無忌憚的人類一個警訊。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得懂這些預示,而 開始採取行動?  常聽人說,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是啊,但是怎麼做呢?人類社會的慣性是非常可怕的 ,這個舉世全力衝刺,不顧經濟發展對環境所造成的壓力或破壞以及對能源需求飢渴的景 象,絕不會自動改變或消失。要人們自動節約能源,要企業自動投資或使用無污染或低污 染的再生能源,以道德勸說的方式期待大家自動改變,願意使用較為昂貴的再生能源,真 的只是一相情願的想法,實際上完全不可行。更何況目前的科技所能駕馭的再生能源事實 上並不足以取代石化能源的需求量。 台灣雖小 仍可走自己的路  隨著五大危機的壓力愈來愈大,未來可能會有更聰明的方法,但是就怕來不及。目前我 能想到的就是由政府透過立法,設定一個議程,將各種能源的使用進行評估,並以二十到 三十年的遠景,排列出優先順序限制使用,逐漸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在此期間鼓勵民 間、學術或研究單位以及企業研發並大量開始使用省能源或其他能源之載具與其他民生用 品,刺激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如此,或許能夠保留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石油蘊藏 量,讓後代子孫有足夠且永續的資源可以生存。  有人可能會想,這是不可能的,就如《世界又熱、又平、又擠》裡所提到的,沒有人敢 關掉成長機器,這麼做是政治自殺。那個政治人物會自毀前程?正因為沒有人想斷送個人 生命,我們只好集體自殺。台灣雖小,但是只要我們務實地看待這個世界,相信自己的能 力,維護自己的信念與價值,我們不必等其他國家,我們可以提早走自己的路,化危機為 機會。我的提議其實了無新意,重點只是排序限制、逐漸減少、今天就開始,趁還有時間 ,還有足夠的能源開始研發、鼓勵使用新能源、並進行基礎建設。其實也就因為我們小, 反而比較容易做到。如果我們心存僥倖,最後真的只能坐以待斃。沒有新作法,地球是絕 對無法繼續負荷人類的需求的。我們如果不早日開始行動,未來會是什麼?我實在不敢想 像。 關於鄭榮和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在有限元素法、金屬成型、超塑性成型、結構分析等,曾 任職於美國奇異公司研發部門。回國後任教於台灣大學,並曾帶領台大太陽能車隊赴澳洲 比賽,過程還拍成電影《夢想無限》。現任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固力組教授,兼任 FORMOSUN先進動力研究中心指導教授,持續研發綠色運具。 【延伸閱讀】 《再不節能 地球變金星》鄭榮和 30-May-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墳墓不是終點 是搖籃想法的開端》張楊乾 4-Apr-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