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luckybear.wordpress.com/2009/05/26/greenbookutilitycompany/ blog轉過來的,嫌格式不舒服者,直接看blog吧 Utility companies = 電力公司 一年多前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單字吧,現在已經對單字本身,及產業本身熟到不能再熟了 。就讓我從電力公司的觀點,淺談能源革命為什推不動吧。 在創新的兩難一書中,有提到類似企業『不創新就等死』的想法。愈資訊透明、Open protocol的市場,這種小創意玩死大鯊魚的事情就愈容易發生。這也是在it產業中,你會 看到微軟等公司不斷強迫自己創新(或是買公司...)。即使是相當傳產的的玩具產業,一 年平均也會投入5%做創新的育成投資。更不用說是,愈是競爭或是拼本夢比的生技等高科 技產業了。 但在美國,電力公司全部的研發費用只佔了總營收的0.15%。這代表著這其實基於下面幾 點的產業特性 電力是民生必需品,一般國家不會把他當做自由產業來競爭。所以,是一個相對壟斷的市 場。少競爭,也讓市場創新失去意義。 主事者的心態大部份是『做對應該,打破要賠。』不願意採用最新的技術,往往是技術成 主流之後,有成功案例之後,才願意跟著用。 主要投資放在拓展 "develop"跟維護"maintain",即蓋更多的電廠,有能力供給更多夠便 宜的電。 產業的獲利關鍵是在原物料的取得價位,而不是去改善系統效率。量比質重要。 推動任何事情都是一樣,除了大義的旗幟之外,更重要的是又私下隱隱切合著所有關係人 的利害。當電力公司的產業特性是如此時,當然不難想像,對於替代能源,他們總是持著 虛應應故事政策的態度。也不難想像,熱錢投資沒湧入,又怎會真正產生前仆後繼的瘋狂 破壞性創新。沒有破壞性創新自然我們永遠覺得傻子才會做太陽能風能。但沒有第一個相 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傻子,世界又怎會這樣不斷進步呢? 老美是常常泡沫來泡沫去的,像是網路,金融,但每個泡沫的背後,因為瘋狂的金錢,也 使得大家一窩蜂的去嘗試任何得可能性,就像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一樣。即使最後大部份 人都掛掉,web2.0還是找不到讓大部份網頁主都滿意的笑呵呵結果。但他也蘊釀出google 的長尾,阿里巴巴的豪情,facebook/myspace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社交網路。一將功成萬骨 枯,或許我們已經看不到那些投資網路血本無歸的投資人,但人類的生活確實因為網路普 及而徹底改變了,我機乎無法想像,我現在的生活失去網路該怎麼過活.... 再來,電力公司跟我們推廣的節能減碳,其實是有很大抵觸的。你想像看消費者,自然希 望電費等能源費用愈低愈好,但電力公司的角度確是賣愈多電愈好,他的財務報表愈亮麗 。更糟的是,現在很多時刻,如果當他推太多節能服務時,如果沒有配套措施,不是造成 大家都不買他的電嗎,這不是很像我們科技業DRAM產能過剩,只好整天跟銀行團或立法院 搖尾巴了。 即使以我國特殊的台電而言,或許公營,所以肩上負著平衡能源物價的使命更高於營利, 但他們每年仍然要跟立法院報告,營收不好,不是接著就要砍預算什或丁得滿頭包嗎? 讓財務報表亮麗的根本只有兩個營收和profit margin。下面三種情況,除非聖人再世, 沒人會願意心甘情願永續去做的。 如果當他產能擴大的時候,他的淨利還是一樣高,那當然目標只是把產能衝高了,蓋更多 電廠賣更多電。如果當他拼命蓋媒碳廠,電力售價不變又能賣更多電時,當然他只想擴大 產能,而非改良製程了。產電的成長應該是被規範住,超過要重罰,他才會把心態從加量 就好,想到投資質的改善。 如果當他推動節能時,他的profit margin可能變多一點點。但資本立即投入變多,營收 又長期變小。那他當然把節能當做是件響應一下出工不出力的活了。政府必需有鼓勵電力 公司推動節能的政策,使電力公司願意主動推節能,使人民,電力公司,政府三贏。 當他蓋更多廠房生電時,如果他不必他對地球傷害的綠色成本也算進去。即綠色成本,即 是政府有相對應綠色稅法像碳額度,或是再生能源組合規範。那麼他當然永遠覺得最佳決 策是蓋火力發電。其他再生能源只要做做樣子讓媒體報導一下就好。 總決一段話,綠色革命取決於能源產業的創新度,而能源巨人的興趣完全被政策拖著走。 政策被政客或利益團體左右著,而政客卻被人民用選票選擇著。所以,只有當人民心中真 正被教育好,綠在心中,並願意給有綠意志的人機會時,這個革命才有會機會悄悄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6.183.177.148
singerpr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電廠人員收受回扣的利益... 05/28 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