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566-The-third-oil-shock 國際能源署(IEA)執行幹事田中伸男是能源方面的世界級權威,他所領導的機構為28個發 達國家擔當能源政策顧問。因此,當田中最近說,"我們不能再期望低能源價格了",而且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在能源生產上來一個"範式轉換",能源前景顯然正在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的核心就是石油。為了應對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國際能源署應運而生。在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田中是日本代表團的成員。他在9月於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亞 歐環境論壇上發言時表示,我們正經歷第三次石油危機:一個"供不應求"和油價波動越來越 大的時期。石油需求強勁增長、上游瓶頸、剩餘產能不足以及不斷變化的政局攪在一起, 造成了這種局面的形成。 世界石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如今達到了與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同樣高的水準。長期來看,前 景依然沒變:油價將保持高位。不過,中國和其他的亞洲國家乃首次面臨著這些壓力。由於 需求處於歷史低位,這些國家未受到先前石油危機的衝擊。當前的情況還摻雜了中國和印 度的政府石油補貼。 不過田中認為,逆境同時也帶來機會。第三次石油危機將推動創新,而這種創新為應對我 們時代的另一巨大挑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氣候變化--所必需。高油價刺激了可再 生能源技術投資的增加;田中表示,我們正看到"太陽能光伏研究的投資增加"以及"第二代 生物燃料的開發"。他以美國運動型多功能車的使用在減少和越來越多的人搭乘公共交通工 具為例,說明油價推動行為的改變。長期來看,在社會趨於理性化和個人生活方式作出改 變的情況下,高油價不僅可能使能效提高,而且可能導致徹底的"需求崩潰"。 對於國際能源署成員國之外的能源制度變革的時機,田中十分熱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 油危機之後,日本和歐洲無疑建立了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制度,如今該是中國或印度轉向一個 全新制度的時候了。中國無疑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未來展示一個綠色或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模式。第三次石油危機是建立效率高得多的能源制度的機會。"但是,為了提高能效,田中 建議這些國家開始逐步取消石油補貼。"(石油)需求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大致持平,而在中 印等國、東盟或中東,需求依然在上升。為了提高能效和節能,我們需要在這些國家更好地 發揮市場功能,市場信號必須直達消費者。" 田中表示,八國集團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減少50%的目標是國際能源署十分重視的目標。 他強調,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能源生產有必要來一次"範式轉 換"。他指出:"(世界能源的)50%必須來自可再生能源,整個電力行業必須脫碳。" 國際能源署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詳述了其成員國如何能加快其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這項 研究稱,高成本正在阻礙這一進程,並建議政府進一步消除非經濟壁壘,適當制定更多的激 勵措施。一般而言,政策應該更加可預測、更透明、更穩定。田中同時也承認需要給碳定價 ,這可能會把傳統的碳密集型能源價格推向更高。 田中表示,脫碳也將意味著利用對環境有一些負面影響的技術,包括核能。他指出,從全世 界"約四分之一的發電應該來自核能。但是,要使其成為可能,我們必須從現在起到2050年 建造32個核反應爐--一個巨大的挑戰。"他還預測,碳捕獲和儲存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田中看來,我們必須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化石燃料。他主張在環境考慮和開發石油儲量 的需要之間取得"平衡"。他警告不要排除在加拿大油砂、阿拉斯加荒野或近海油田中的能源 ,儘管這些勘探形式將對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田中認為,如果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尋求保 護自身的環境而在別的地方尋求石油增產,這是一個問題。"假如美國不是真正地在擴大生 產,你又如何來要求其他國家增加產量或者進行更多的勘探?" 田中談到了"能源革命"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但是他提出的諸多解決方案出人意外地保守。在 各國繼續依賴他所推薦的來自化石燃料和核裂變的能源的情況下,應對全球變暖所需的變革 會發生嗎?我們面臨的挑戰實際上可能比任何石油危機都大,即便是如國際能源署這樣的多 邊機構,也缺乏必要的眼光和想像力,以標出一條度過這一真正全球危機的路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3.144